2025年5月中国煤炭市场深度分析报告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1 08:05 1

摘要:国内产能释放受限:甘肃白银煤矿事故引发区域性安全整治,叠加鄂尔多斯检修减产,短期产能收缩约2%-3%,但全国煤炭日均产量仍维持1200万吨以上高位。

一、市场核心矛盾:供需双弱下的价格螺旋式下行

1. 供给端压力

国内产能释放受限:甘肃白银煤矿事故引发区域性安全整治,叠加鄂尔多斯检修减产,短期产能收缩约2%-3%,但全国煤炭日均产量仍维持1200万吨以上高位。

进口煤冲击加剧:印尼3800大卡煤离岸价跌至39美元/吨(同比降18%),俄罗斯煤到岸价较国内低80-100元/吨,5月进口量预计突破4000万吨(环比+8%),进一步挤压内贸煤市场空间。

2. 需求端疲软

工业用电增速放缓:4月工业用电量同比仅增2.1%(前值3.5%),钢铁、水泥行业开工率分别降至62%、48%,块煤需求萎缩显著。

高库存压制采购:北方港口库存虽周降3.1%,但同比仍高15%;电厂库存可用天数达22天,长协覆盖率提升至85%,市场煤采购意愿低迷。

二、价格动态与结构性差异

| 煤种/区域 | 价格变动(元/吨) | 关键驱动因素|

| 陕西块煤(6000K) | ↓25-30 | 化工需求下滑,榆林甲醇厂开工率降至65% |

| 山西末煤(5500K) | ↓18-20 | 火电厂采购转向长协,市场煤成交占比不足15% |

| 鄂尔多斯籽煤 | ↓10-15 | 港口倒逼+汽运成本上升,到港利润转负 |

| 印尼低卡煤(3800K) | ↓4美元(FOB) | 东南亚需求疲软,印度电厂库存超30天 |

三、区域市场分化解析

1. 局部挺价现象

山东济宁矿区:块煤逆势上调5元/吨,主因区域内低硫煤(硫分<0.8%)结构性短缺,但下游仅维持刚性采购,成交量未明显放大。

陕西榆林:受安全检查影响,中小煤矿减产20%,支撑粉煤价格暂稳,但贸易商普遍看空后市,囤货意愿接近冰点。

2. 港口博弈深化

环渤海港口:5500K煤价跌破620元/吨关键支撑位,贸易商亏损面扩大至60%,部分被迫抛售前期高价库存,加剧价格下行。

江内港口:5000K低硫煤溢价5-10元/吨,反映环保政策下终端对煤质要求提升,但整体成交冷清,周度吞吐量同比降12%。

四、进口煤冲击的量化影响

| 指标| 进口煤(3800K) | 国内煤(同热值) | 价差|

| 到厂成本(元/吨) | 423 | 515-530 | ↓92-107 |

| 热值调整后等效成本* | 585(5500K) | 615-625 | ↓30-40 |

| 电厂采购占比(5月) | 35% | 65% | 进口份额创年内新高 |

注:按热值折算至5500K标准,考虑运费及税费差异。

五、政策与风险预警

1. 安全监管升级

甘肃事故后,国家矿山安监局启动西北四省(甘、陕、宁、新)专项检查,预计影响产能800万吨/月,但大型国有煤矿生产正常,实际减量约1.2%。

2. 进口政策博弈

市场传闻政府或重启进口煤配额限制,但当前终端电厂进口依赖度已超30%,政策调整空间有限,更多通过质量检验延缓通关。

六、未来3个月关键情景推演

| 情景| 触发条件 | 价格影响(5500K港口价) | 概率 |

| 深度探底(580-600元) | 进口维持4000万吨+/月,工业需求持续低迷 | ↓5%-8% | 60% |

| 弱反弹(620-640元) | 迎峰度夏日耗同比增10%+,进口政策收紧 | ↑3%-5% | 25% |

| 政策托底(600-615元) | 煤矿联合减产5%,安全限产加码 | 企稳震荡 | 15% |

七、策略建议

贸易商:

1. 加快去库,优先抛售高硫、高灰分煤种;

2. 利用进口煤价差锁定跨境套利机会(如采购印尼煤转售东南亚)。

终端用户:

1. 电厂可提高进口煤采购至40%-45%,优化燃料成本;

2. 工业用户逢低签订3个月块煤浮动价合约,规避旺季上涨风险。

政策制定者:

1. 动态调控进口煤质量门槛,延缓低价低质煤冲击;

2. 引导国有煤矿调节淡季产能,避免价格踩踏。

总结:

当前市场已进入“负反馈”循环,价格寻底需等待供需双侧破局信号。短期关注6月日耗爬坡速度及进口政策动向,中期产能出清与新能源替代节奏将决定行业拐点。

来源:乌金放光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