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潜水”又来袭?发烧不是大B0ss,五大信号快来把防线拉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1 07:26 1

摘要:说到新冠,你是不是已经快把它忘在脑后了?可最近这位“消失人口”又默默上线,引发大家热议。起初,很多老铁还觉得是网上闲聊的梗。

说到新冠,你是不是已经快把它忘在脑后了?可最近这位“消失人口”又默默上线,引发大家热议。起初,很多老铁还觉得是网上闲聊的梗。

直到5月19日,钟南山院士亲自上线“剧透”,才把大家的小心脏敲醒了——新冠没走远,还悄悄换了马甲回来!

一、这次新冠玩得更隐蔽,不发烧只是“开胃菜”?

老版新冠咱们印象深:高烧,一测体温表就扎心。

这回不一样了,新冠简直像谍战剧里的特工,藏得比谁都深。

网友现身说法,这一季新冠刷新的五大新招式:

1. 头晕:早上睁眼天旋地转,一天都跟喝多了一样。

坊间传闻低血压,其实病根可能是新冠带来的神经系统搅局。

2. 肠胃不适:吃啥啥不香,还莫名腹泻,肚子不自在。有些人还以为吃坏了夜宵,实际上病毒溜进了肠道。

3. 嗓音沙哑、嗓子干痒:嗓子不是疼,而是干到打嗝都费劲,还有点像“上火”。别轻敌,这也是病毒提前敲门。

4. 浑身酸痛疲惫:这个不少阳康一代有体会,比运动后的肌肉酸痛还持久,还有点越睡越乏的劲儿。身体打仗,“疲劳提醒”开大。

5. 味觉嗅觉掉线:吃饭成了“嚼蜡”,饭香也没了。其实病毒已经对味觉、嗅觉发动突袭。

别小看这五个招,感冒往往也有几个类似,但配齐的是新冠“全家桶”。

二、普通人怎么防?特殊群体更要小心!

别以为年轻力壮能躲开,这次针对性加强,重仓“高危人群”。尤其是:

- 65岁以上老人

- 有基础病(三高心脏病啥的)

- 孩子(5岁以下多留神,药物选择有限)

重点说说,有慢病的老年朋友,这一波新冠最怕你没当回事,结果小病拖成了大病。日常注意观察,小毛病别扛着,及时寻医。

三、钟南山院士“辟谣”大集合:新冠没那么吓人,别被谣言洗脑

1. 这次全球范围传播,咱们不是特例。

2. 新冠“爬坡期”已过,夏天升温,传播速度减缓,预计6月底收官。

3. 新毒株XDV藏得深,但致病力没原先那么强,感染了不用恐慌。

4. 新冠和气候无关,没南北差异,说天气决定传播的,自己省省吧。

5. “大小年”说法没科学依据,新冠不像流感那样按周期来作怪。

6. 广谱新冠疫苗正在加速研发,不过目前主流药物5岁以下儿童不适用。

别慌张,钟老爷子劝大家明辨真信息、不信“土方”。

现在网上动不动就有偏方集结,遇上问题还得找专业医生。

四、靠谱防护指南,和新冠“不打照面”

1. 勤洗手,口罩还是随身带,进出公共场合讲卫生。

2. 锻炼不能丢,免疫力是砖,一砖一瓦筑堡垒。

3. 拿不准的症状,别闭眼硬抗,医院挂个号省事省心。

4. 患病要及时隔离,更别拖着熬,别想着靠999或烧酒闷过去。

五、小结一句

新冠这事,别麻痹,也别复杂化,关注身体小信号,科学应对。生活再忙,也别让病毒钻空子。

很多时候,放下侥幸心理,及时行动,是对自己和家人的最大负责!

这波新冠又给我们提了个醒,健康不能等,随时拉响自己的防疫警报。

有啥新消息,咱们头条不迷路,带你第一时间知晓!

来源:图文传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