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加拿大:小孩子进门就打招呼?其实“少说多听”才是本地教养准则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0 20:34 1

摘要:这篇文章来自我们团队策划的“你所不知道的加拿大”系列,每周六、日东部时间中午12点更新,帮助读者了解老移民圈子加拿大生活有趣的一面,欢迎订阅获取即时更新。

这篇文章来自我们团队策划的“你所不知道的加拿大”系列,每周六、日东部时间中午12点更新,帮助读者了解老移民圈子加拿大生活有趣的一面,欢迎订阅获取即时更新。

“娃太热情,会不会吓到邻居?”——你可能误会了“加拿大礼貌”

很多初到加拿大的华人家长都有这样的时刻:孩子一进门就冲着每个人笑嘻嘻地打招呼,还主动伸手问“你叫什么名字?”你以为自己娃社交技能超群,邻居却只是礼貌微笑,不冷不热。

别误会,加拿大人不是不欢迎你家小天使,而是本地育儿风格讲究“有礼貌”≠“高频互动”。看起来人小鬼大的孩子,其实可能只是“演得像”懂规则——但真正的加拿大式教养,更看重的是界限感和听的能力。

换句话说,你以为是“社交高手”,别人眼中可能只是“小广播站”。

加拿大娃表面彬彬有礼,背后其实是“高敏界限感”

如果说中国式教养强调“懂事要热情”,那加拿大的孩子更像是“带着隐形护栏的绅士”

从小,加拿大的孩子就被教导:在别人说话时不要插嘴、见到陌生人点头微笑即可、不随便评价他人外貌、不打断大人谈话,更别说“东家长西家短”地问这问那了。

根据《The Canada Guide》 (老一辈移民比较流行的书,链接放最后自取),加拿大的“礼貌”文化建立在“尊重空间”的基础上,而不是“主动搭话”的表现形式。

比如你家孩子见到邻居热情地扑上去要抱一下,而人家孩子只是点头说个“Hi”,你别急着觉得人家冷漠。这可能正是家长教出来的“分寸感”表现

在课堂上、社区活动中,加拿大老师常说的是“take turns to speak”(轮流发言),哪怕孩子很想说什么,也要等别人说完再表达自己。

在家庭环境中,大人会鼓励孩子说出感受,但前提是——先听别人怎么说。

真正的本地教养,是“少说多听”

你以为孩子越能说、越外向越吃香?其实,在加拿大式社交中,“一直在说话”的孩子,常常被看作是“缺乏边界”的信号。

一位在多伦多做小学助教的老师分享:“我们更欣赏那些能在集体活动中观察他人反应、适度回应的孩子。他们可能不抢话头,但更能融入小组合作。”

这背后,其实是加拿大教育中“尊重差异”和“低压沟通”文化的体现。

加拿大教育专家指出:尊重儿童个人空间、让他们选择是否加入对话,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一步。

而作为家长,如果你发现孩子到了加拿大变得“话少”了,别急着担心“是不是孤僻”。很可能他只是学会了“察言观色”和“该说再说”。

一个常见的移民家庭焦虑是:“我的孩子不太主动,是不是不适应?”其实你可能误解了文化信号。在加拿大,内向并不是缺点,而是社交风格的一种。

家长该怎么做?三件事帮你“换频道”理解孩子

如果你是初到加拿大的家长,不妨先松口气,孩子没有社交障碍,可能只是更快进入了“本地模式”。

以下这三条建议,能帮你调整养育思路,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

1. 允许孩子“安静地在场” 在社交场合中,不强迫孩子主动搭话。可以提前和孩子约定,比如“你不说话没关系,但可以点头表示有听到”,让他们感到被接纳。

2. 从家庭规则入手,练习“听的礼貌” 比如,在家里也要练习“别人说完再说”“进入房间前敲门”。这些细节让孩子自然养成对他人空间的尊重。

Busywood网站指出,敲门和等待回应,是孩子理解边界的关键动作。

3. 引导孩子分辨场合,学会“语境感” 在家庭聚会、学校课堂和日常社交中,可以和孩子讨论:“这个时候说这个合适吗?”让他们慢慢建立“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的判断力。

写在最后:别急着给“沉默的孩子”贴标签

很多新移民家庭在初期,会不自觉地拿“原来的习惯”做标准,担心孩子太“被动”、太“胆小”。但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加拿大文化中对空间感、边界和倾听的重视,就会发现——沉稳内敛的孩子,其实很可能已经开始融入。

他们不喧闹、不抢话,可能不是不适应,而是更早学会了如何在这个文化里“站在对的位置”。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沉默是金,在加拿大的教养语境里,这可能就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礼貌”。


在加拿大,“有礼貌”不是“热情滔滔”,而是“适时回应、尊重空间”。 不用强求孩子“见谁都打招呼”,给他们一点观察时间,反而更受欢迎。 教孩子先听再说,慢慢建立他们对不同文化的“语境感”。

别慌,咱慢慢来。在加拿大,安静的孩子也能“很有分寸地闪闪发光”。

参考链接:

https://thecanadaguide.com/culture/manners-and-etiquette https://www.missingchildrensnetwork.ngo/respecting-your-childs-personal-space-and-boundaries https://busywood.com/blogs/blog/respecting-childrens-personal-space-the-importance-of-knocking-on-doors


责任编辑: 枫铃




1: 欢迎订阅我们,如果你喜欢👉🏻右边图的资讯风格,请下滑到第2步。


2: 如果你也爱阅读👇🏻下面这些关于加拿大的深度报道,建议您订阅以便第一时间获取更新。

(1)
(2)
(3)
(4) 美加关税!未来3个月:加拿大这些要涨,那些会降,全网最全一张清单看懂
(5) 石油、野牛与主权:阿尔伯塔分离主义的一百年风暴
(6) 加拿大首次设立人工智能部长:AI政策将如何影响留学生与新移民

我们团队专注深度解读加拿大政治、经济、历史、法规、人文、生活,秉承挖掘新闻背后的逻辑和真相。和我们一起真正了解加拿大。




© THE END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并标注本公众号来源
投稿或寻求报道: greatsavingday@gmail.com


请【点赞】,点【在看】,并把文章“转发”给可能需要的人,谢谢!

来源:清枫C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