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0日,五华区龙翔街道“院坝讲书人”活动精彩开讲,伴随着讲述人们对凤翥街、西南联大的回忆,带领居民们穿越时空,聆听凤翥街上的历史,感受西南联大文化的独特魅力。
5月20日,五华区龙翔街道“院坝讲书人”活动精彩开讲,伴随着讲述人们对凤翥街、西南联大的回忆,带领居民们穿越时空,聆听凤翥街上的历史,感受西南联大文化的独特魅力。
听凤翥街上的历史故事:茶馆里的旧时光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居民们围坐在一起,眼神中满是对历史故事的好奇与期待。原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黄启后分享汪曾祺的《泡茶馆》。他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聂耳就读昆明学院时的故事,凤翥街口的茶馆仿佛在他的描述中鲜活起来。
原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黄启后分享《泡茶馆》
“那时候啊,凤翥街口的茶馆可是热闹得很!”黄启后微微眯起眼睛,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茶馆里茶客云集,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着茶,聊着天。这里不仅是人们休闲聚会的好去处,更是通往滇缅之路的重要通道,南来北往的人都在这里歇脚。”随着他的讲述,现场听众仿佛能看到街巷、茶馆里热闹非凡的场景:有人挑着新鲜的蔬菜在茶馆门口叫卖,清脆的吆喝声与茶馆里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说书人站在中间,手舞足蹈地讲述着精彩的故事,听众们听得如痴如醉;还有年轻的男女在角落里跳着摩登舞。
老昆明杂书馆詹霖老师的讲述以独特的视角,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着老昆明的市井百态。从街头巷尾的小商贩到邻里之间的趣事,从传统的老手艺到独特的民俗风情,詹霖老师将老昆明的风情与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现场听众时而被逗得哈哈大笑,时而又陷入沉思,仿佛跟着詹霖老师的讲述,走进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老昆明。
凤翥社区把西南联大文化故事融入街巷院坝
在现场互动环节,凤翥街道党委书记金宏分享了他与龙翔的故事。他介绍,凤翥社区毗邻翠湖周边文化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明初新筑昆明城,于大西门(宝成门)外建文昌宫起,凤翥街(关厢)、龙翔街(三分寺街)便不仅是昆明通往滇西的交通要道,更是科举时代文人墨客荟萃之地。民国时期,西南联大师范学院遭日机轰炸后迁至“文昌宫”旧址办学,凤翥片区成为联大师生重要的生活区。当代作家汪曾祺曾在此求学,并创作出《泡茶馆》《昆明的雨》等经典著作。
时光流转,凤翥片区至今仍留存着丰富的人文印记,如文昌宫旧址(文林小学)、“一二・一”三烈士殉难处、南洋机工西南运输处总部、潘家湾新兵训练营旧址、昆华工校旧址(胜因寺)、金家祠堂等。凤翥社区将这些百年风华化作家常絮语,在茶香中娓娓道来尘封往事,让历史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龙翔街道“院坝讲书人”品牌文化赋能社会治理
龙翔街道办事处挖掘整合龙翔辖区老街市井文化资源和西南联大时期师生重要生活区历史文化遗产,策划了“院坝讲书人”品牌文化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是“龙翔院坝讲书人”的首场活动,该活动利用辖区老院坝、文物建筑等地方,以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方式,将龙翔地方文化与传统文化传递给辖区居民。通过活动,发掘本土文化人才,搭建“讲书人”人才库平台,深入挖掘深耕辖区历史文化故事,传播龙翔地方特色文化与传统文化,涵盖文物古迹故事、院坝前世今生、联大精神、奋进爱国、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龙翔街道主要负责人介绍,这一系列活动的举办,让辖区群众在文化滋养中提升对龙翔街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激活了社区公共空间,如老院坝、历史文物古迹、文化活动场所等,以文化赋能,助力社区治理。下一步,龙翔街道“院坝讲书人”品牌文化活动助力文旅融合,为龙翔街道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
全媒体记者:佟薇
编辑:贺靖
审核:赵茜
二审:陈唯一
终审:黄翼
来源:都市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