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康:一脉幽香留天地 画到无求品自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0 22:18 1

摘要:广东顺德人,1944年6月出生于广州,任职于广州画院资深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省中国画学会艺术顾问,民进广东省开明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学部委员,广州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广州市文史馆馆员。

陈永康

广东顺德人,1944年6月出生于广州,任职于广州画院资深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省中国画学会艺术顾问,民进广东省开明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学部委员,广州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广州市文史馆馆员。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他便成为继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之后,第二位赴天安门作画的广东画家;十年后,又应邀为国庆50周年作画献礼,装点在天安门城楼上。尽管声名远播,他却并没有在审美情趣上陷入阳春白雪、孤芳自赏的套路,人们喜爱他的作品,亲切地称他为“雀仔康”、“牡丹康”。他笔下的花鸟,既登高雅殿堂,又穿梭于寻常百姓家,可谓雅俗共赏的典范。

2003年8月

《 惠风和畅 》

42 cm x 42 cm

《 翠鸟临风 》

42 cm x 42 cm

《 傲骨-梅 》

42 cm x 42 cm

《 香祖-兰 》

42 cm x 42 cm

《 雨后-竹 》

42 cm x 42 cm

《 白菊花 》

42 cm x 42 cm

《 兰 》

21 cm x 58 cm

《 墨兰 》

21 cm x 58 cm

《 觅风来 》

138 cm x 69 cm

《 春明景和 》

138 cm x 69 cm

《 姜花 》

138 cm x 69 cm

《 四R - 春柳双栖 》

138 cm x 69 cm

05.

一脉幽香留天地 画到无求品自高

一一 品陈永康花鸟欣赏感言

刘大为

在花气蒸腾之间,隐约有灵光浮现,只听得清泉流水,鸟声婉转。一花一鸟一世界,花花鸟鸟在他的笔下无不风姿绰约。风骨尽显,风流尽收。简练刚健的线条,苍润内秀的笔墨,明快多变的构图,彰显着一种挺拔、动人的内在感染力,构成了一种笔简意远、生气淋漓、拙厚而空灵的韵味,其品格之高,可谓洗尽铅华,纯乎本质。这样具有坚实传统功力和古典气派的作品,在这个喧嚣浮躁的年代,反倒显得尤为可贵,更容易激起人们对纯真美好境界的向往。

在中国,历来文人士大夫在审美情趣上往往容易陷入阳春白雪、孤芳自赏的套路,而陈永康笔下的花鸟可谓既登得上高雅殿堂,又可自由穿梭于寻常百姓家,是“雅俗共赏”的最佳范本之一。

早在1989年,陈永康便以一幅《凤凰花开红似火》,成为继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之后,第二位赴天安门作画的广东画家。时隔十年,他再度应邀,以一幅《岭南荔熟》,作为国庆50周年作画献礼,装点在天安门城楼上。这两幅作品让他声名远播。从“雀仔康”、“牡丹康”的这些人们赋予他的雅号就不难看出人们对他作品的喜爱之情。这样的现象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思考:如何使高雅艺术成为大众需求?让大俗大雅之间如水乳交融般没有了距离,又需怎样的先天才情和后天修炼才足以造就?

陈永康的作品颇具不凡的文人气质和敏锐的对自然生命的捕捉、再现能力,他将西洋绘画色彩处理的技巧融合到国画创作中,色墨交融,于墨中求变,赋予作品新的内涵。画面既可见他所热衷的海派笔墨淋漓畅快的写意神韵,也可感他所熟知的岭南画派光鲜细腻的写实意趣,形成了一种立足于传统,出自于自然,包罗万象,海纳百川,自成一格的气派,构成了一种诗、画、魂交融的气象,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虚实相生,心心相印,意趣迭出,美不胜收,每一幅画都能让人领悟到象外之致、画外之韵。

《芦塘归雁》、《月明飞雁》,借雁儿在月光中、水塘上轻盈飞舞的情影,构成了一派月朦胧、鸟朦胧的迷幻动人的画面,体现出中国花鸟画所具有的独特的民族美学性;《独赏中秋月》,独立枝头的鸟儿盯着头顶的一轮月亮,若有所思,让人忍俊不禁,这是画家借物抒情的一种对自然生命的独特感受;他画南国特有的风物荔枝,《丹荔》,果粒饱满,鲜嫩欲滴,色泽通透,极力夸张鲜艳的果实,其沉而透,泛着一种健康、明朗的气息。《春风吹又生》、《朝露》、《花卉》,《惠风和畅》等作品里,一枝一叶即流淌出不俗的性灵,陈永康先生源于自然的作品营造出了一种超越自然的人格之美。在那些和谐优美的画面里,可见他对现今生存状态的独到感悟,承载着他对个体生命经验的体验。极是内秀的笔墨性情,低调而无法掩藏地流露出生灵般的脉动和大师的艺术风范。

观陈永康的画,感受纯净、生动的笔墨意趣,得到一种情感的纯化、净化与诗化,正所谓:百花尽态极妍宛若新生,只留得一脉幽香撼动人心。

2010年10月

来源:艺术绘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