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垮台的前夜,社会上怎么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0 21:08 1

摘要:清朝末年的政治,简单说就是内忧外患,啥都收拾不下了。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清政府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威风八面的大清了。内部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些大规模起义,把朝廷折腾得够呛。太平天国打了十几年,死了几千万人,清朝的根基都晃悠了。义和团那会儿虽然针对洋

清朝末年的政治,简单说就是内忧外患,啥都收拾不下了。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清政府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威风八面的大清了。内部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些大规模起义,把朝廷折腾得够呛。太平天国打了十几年,死了几千万人,清朝的根基都晃悠了。义和团那会儿虽然针对洋人,但最后还是让清廷赔钱赔地,里外不是人。

外部呢,列强可没闲着。鸦片战争以后,英国、法国、俄国、日本这些国家轮番欺负中国,逼着签了一堆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不说,还把海关税收都捏在手里。到了1911年,清朝的地盘和钱袋子基本都不是自己的了。八国联军1900年打进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跑路,这事儿就已经够丢人了。

到了宣统年间,也就是1908年以后,政治更乱。光绪和慈禧死了,溥仪才三岁当皇帝,摄政王载沣管事。这哥们儿没啥政治手腕,面对乱局完全抓瞎。1911年,清廷为了填财政窟窿,把铁路收归国有,惹恼了四川的商人地主,保路运动起来了。朝廷派新军去镇压,结果湖北这边空了,武昌起义一打响,全国就炸了锅。

有意思的是,当时那些当官的、掌权的,很多压根没觉得大清要完蛋。他们的日记里还写着吃喝玩乐的事儿,好像天下太平似的。这种麻木劲儿,真是让人看了摇头。

清朝末年的经济,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穷”,用两个字就是“真穷”。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货像潮水一样涌进来,本土的手工业直接被冲垮了。棉纺织、丝绸这些老本行干不过洋货,老百姓失业,日子越过越紧巴。清政府还得赔款,光甲午战争就赔了日本2亿多两银子,全国一年财政收入才多少啊?赔完钱,国库基本见底了。

1910年到1911年,天灾也没放过中国。南方洪水泛滥,粮食收成不行,米价蹭蹭往上涨。老百姓吃不上饭,饿死人的事儿常有。朝廷倒是拨了点银子赈灾,可那点钱扔下去连个响都听不见。军队开支还得保证,新军、巡防营啥的都得喂饱,民生就更没人管了。

金融这边也好不到哪儿去。武昌起义一爆发,北京、上海这些地方的银行挤兑潮就来了。大家都抢着把钱取出来,生怕银行倒闭。好多钱庄直接关门,经济乱成一团。底层老百姓本来就没啥积蓄,这下更是雪上加霜。

农村也好不到哪儿去。地主收租收得狠,农民种一年地都不够交租的。城市里工人干活拿不到工钱,罢工的事儿时不时就闹一闹。整个社会就像个破筛子,漏得全是窟窿。

清朝末年的文化圈子挺热闹的,各种想法满天飞。维新派像康有为、梁启超这些人,觉得清朝还能救,搞个君主立宪就行。他们1898年搞过戊戌变法,可惜慈禧不买账,变法没成,还搭进去好几条命。到了后来,革命派起来了,孙中山带着同盟会喊着要推翻清朝,建共和国。这帮人的想法在年轻人里特别火,学生、知识分子都开始琢磨怎么革这个命。

不过,清廷对这些新想法一点不待见。抓人、杀头、禁书,啥招都使。光绪年间还有点开明,到宣统这会儿完全是高压政策。结果呢,越压越反弹,社会上反清的情绪反而更浓了。

老百姓这边,虽然不一定懂啥叫共和,但对清朝的不满那是实打实的。地主欺负人,官府不管事儿,洋人还骑在头上,谁不想换个活法啊?这种想法慢慢就攒起来了,到1911年就彻底爆发了。

清朝末年的社会,贫富差距大得吓人。上层那些王公贵族、官僚地主,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北京城里,达官贵人吃香喝辣,上海租界里洋楼灯火通明,洋车跑来跑去。商人有钱的也跟着混得好,码头上的生意红火得很。

可底层呢?农民种地交租交得喘不过气,天灾一来就得卖儿卖女。城市里的工人一天干十几个小时,工资也就够填个肚子。1910年那会儿,南方水灾,饿死多少人没人统计,报纸上倒是常说“饿殍遍野”。这种反差,谁看了心里都憋屈。

社会不公的事儿太多了。官府腐败,贪官污吏横行,收税收得比地主还狠。有钱有势的犯了法能花钱摆平,老百姓随便就被抓去坐牢。这种日子过得久了,谁不想造反啊?

清朝垮台前,社会上还有些怪事儿挺抓人眼球的。1910年哈雷彗星来了,老百姓都说这是天要换朝代的兆头。1908年光绪和慈禧接连死了,溥仪登基时才三岁,大典上哭着喊“我要回家”,这事儿传出去,大家都觉得不吉利。

民间这些说法听起来玄乎,但确实影响人心。加上日子不好过,清廷又没啥作为,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早就没了。到1911年,武昌起义一打响,各省跟 domino 骨牌似的,接连宣布独立,清朝这棵大树算是彻底倒了。

清政府也不是没挣扎过。1911年,他们搞了个“责任内阁”,想学西方弄君主立宪。结果呢,内阁里全是皇亲国戚,外头都叫它“皇族内阁”,谁还信你啊?立宪派直接翻脸,革命派更不买账。

经济上,清廷还想靠借外债撑下去。盛宣怀这帮人跑去跟外国银行谈贷款,可国库都空了,谁敢借啊?军事上,他们派荫昌去打革命军,这家伙磨磨蹭蹭,最后还得靠袁世凯。清廷这时候已经是病入膏肓,啥招都没用了。

说到袁世凯,这人真是个狠角色。他早年在北洋新军里混得风生水起,1901年当了直隶总督,手里攥着军队,朝廷都得靠他。1908年被载沣赶回老家,可1911年武昌起义一闹,清廷又把他请回来当总理大臣。

袁世凯这家伙可不傻。他表面上帮清廷镇压革命,实际上跟革命党暗地里谈条件。他知道清朝没救了,就逼着隆裕太后让溥仪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他顺势当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手腕,玩得真是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开了第一枪。南方各省跟商量好似的,很快就独立了。清廷派兵打,可新军里好多人都反水了。不到仨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了,孙中山当了大总统。1912年2月,清朝彻底完蛋。

这事儿不是一天两天蹦出来的。政治烂、经济垮、文化乱、社会不公,再加上民心散了,清朝不倒才怪。垮台前夜,表面上看还有点歌舞升平,可底下早就炸开了锅。

清朝末年的社会状况,说白了就是个乱摊子。政治上管不了,经济上撑不住,文化上压不下来,社会上怨声载道。1911年这时候,大清国就像个破房子,外头看着还行,里头早塌了。革命的爆发不是意外,是几十年憋出来的结果。回过头看,那段历史挺沉重的,但也让人明白,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老百姓是真会起来干一场的。

来源:爱吃凉拌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