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英伟达拟在上海建研究中心 | 财经日日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0 20:05 1

摘要:5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前值为7.7%,环比增长0.2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制造业增长6.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

4月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前值为7.7%,环比增长0.2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制造业增长6.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74亿元,同比增长5.1%,前值为5.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3548亿元,增长5.6%。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845亿元,增长4.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47005亿元,增长5.2%。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4%、23.3%。(国家统计局官网)

|点评|4月规上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较深,出口交货值增速大幅回落,产品销售速度放缓。然而,4月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表现还是超出了市场普遍预期。国内制造业向高技术方向转型以及政府支出力度增大为市场注入新需求等因素,强化了国内工业企业的韧性。4月中美贸易关系缓和,短期内外贸需求激增下,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望重新加快。

4月内需修复速度有所放缓,以旧换新政策效果仍然较为明显,家电类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不过,政策激发的需求毕竟属于存量,通讯器材类此前的高增速已大幅放缓。同时,4月汽车行业内的优惠力度减弱,汽车销量增速减慢,拖累社零表现。总体上看,国内消费市场修复有待后续更多积极政策的提振。

4月各线城市房价环比持平或略降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房价数据显示,2025年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或略降,同比降幅均持续收窄。4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别上涨0.1%和0.5%,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2%和0.1%。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与上月相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降幅与上月相同。

4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2%。其中上海上涨0.1%,广州持平,北京和深圳分别下降0.6%和0.3%。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下降0.4%,降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2个和0.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网站)

|点评|“稳楼市”政策效应逐渐减弱,加上关税影响,一些购房人可能推迟买房计划,整体而言,4月楼市出现了弱复苏的迹象。尽管此前在政策支持下,市场预期有所改善,但从销售层面来看,房地产市场依然延续了以价换量的行情,其中二手房市场的表现尤为明显。部分地区取消了二手房限售,场内供应增加,或也在短期内对市场形成了冲击。

相较而言,新房市场韧性较强,价格表现较为坚挺,优质项目带动部分城市新房价格上涨。不过,新房市场的结构性分化同样严重,房价止跌回稳依然缺少广泛的需求支撑。同时, 新房价格坚挺、二手房价走弱的市场格局,或也会加剧部分置换型购房者的观望情绪。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至Aa1

5月18日,针对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至Aa1,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回应称,穆迪是一个滞后指标——这就是每个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看法。美国政府决心降低支出,促进经济增长。此前,穆迪评级公司将美国的信用评级从最高级别Aaa下调至Aa1,并将评级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本周一,3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5%大关,为2007年中期以来新高。

穆迪指出,此次下调反映出美国政府债务与利息支付比例在过去十多年中持续攀升,已远高于同等级别的其他主权国家。此前,惠誉评级和标普全球评级已将美国评级调至AAA以下,穆迪的这一决定这意味着美国已被三大评级机构全部降级。(综合华尔街见闻)

|点评|由于获取数据存在延迟和数据不全面等问题存在,评级机构给出的信用评级确实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然而,美国财政部长的话可能也不完全对,美国政府的赤字问题积重难返,美国众议院近期通过的最新税改法案看似削减财政补贴,实际上减税带来的财政缺口注定会进一步推高赤字率。同时,美国在与多国的贸易谈判陷入僵局后,态度愈发强硬,再次提出大幅提高税率,美国的贸易前景始终乌云密布。

资本市场根据现实情况和对未来的预判,随时都在用真金白银投票,美债市场近期确实动荡不已。从中长期趋势来看,美债的海外买家占比数量也呈现出下滑趋势。不管怎么样,今年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

英伟达计划在上海建研究中心

5月17日消息,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上月访华期间与上海市官员讨论了在上海建立一个研究中心的计划,并且已经在上海租赁了新的办公空间。据悉,目前上海市政府已表达对上述计划的初步支持,而英伟达也在游说美国政府批准。该研究中心将研究中国客户的具体需求以及满足美国出口管制的复杂技术要求。不过,核心设计和生产仍将保留在海外。

黄仁勋还希望能够接触到中国顶尖的人工智能人才,目前英伟达在上海已经发布了多个职位招聘,涉及工程师等岗位。2024年,英伟达在华营收约为170亿美元,约占其全球总收入的14%,但黄仁勋估计,未来几年这一市场可能达到500亿美元。(综合华尔街见闻)

|点评|美国针对高算力芯片的出口管制趋严后,英伟达一直在想方设法地绕过出口管制为中国客户提供产品。特别是现在的AI应用快速发展期内,中美两国的科技企业已经成为全球AI行业中两股重要的力量,中国对英伟达高端算力芯片需求颇为庞大。

受限于出口管制,英伟达只能向中国出口被阉割过的算力芯片,导致中国特供版芯片算力下降,由于制作工艺相同,价格与海外版相同,降低了英伟达产品在中国的性价比。同时,考虑到芯片来源的稳定性,国内科技企业都在做两手准备,在AI项目中尝试用国产较低效能的芯片,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并不是特别稳固,让英伟达产生了一定的危机感。

苹果AI版Siri或再次“跳票”

5月19日消息,苹果公司近日被曝出在Apple Intelligence项目的许多战略失误,主要是高管分歧过大、新旧Siri存在系统级冲突、营销严重超前。据悉,苹果原以为在旧版Siri上叠加生成式AI是最快追赶路径,但员工形容这是打地鼠游戏——解决一个问题,又冒出三个新问题,最终导致Siri新功能延迟上线。预计在即将举行的苹果2025年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 2025)上,苹果不会重点介绍Siri的重大升级,包括去年承诺但已延期的功能,可能仍需数月时间才能发布。

据悉,苹果软件主管克雷格·费德里吉(Craig Federighi)并不太相信人工智能,他对这项技术投入的大量资金表示“犹豫”,并且不认为这是一种“核心能力”。同时,苹果的AI业务主管约翰•詹南德雷亚(John Giannandrea)难以融入核心决策层,无法为团队争取充足预算。(综合财联社)

|点评|相较于技术问题,苹果高层的战略误判,或许能更好解释苹果在AI时代的落后表现。由于高管意见不一、内部重视不够,苹果不仅在AI项目上起步较晚,和同业相比,资本投入似乎也不够充足。为了保证用户体验,苹果习惯于在技术成熟后再推出产品,部分高层对待AI项目的态度谨慎。只是AI这种革新技术,本身就有较强的不可预测性,等到前景明朗时再行动,恐怕已经为时太晚。

此前,苹果Siri的AI升级已经多次“跳票”。从被曝出的问题来看,Siri旧版系统和生成式AI的架构之间存在冲突,解决起来并不容易。同时,苹果内部管理的混乱,或也拖累了其效率。如果研发迟迟没有进展,苹果可能会在未来进一步边缘化Siri。而在此之外,要在AI赛道后发制人,苹果或许还要拿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公务接待工作餐明确不上酒

5月18日,新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印发,其中明确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周一开盘后,白酒板块集体走低,但较几年前“禁酒令”时波动有限。截至周一收盘,白酒板块下跌0.42%。近两年来,白酒股多次受到“禁酒令”影响,2022年10月,由于传言公务员将执行更严格的“禁酒令”,当日贵州茅台大跌超过5%,泸州老窖跌幅超过8%,多支白酒股跌幅超过5%。

有酒类分析师表示,2012年八项规定出台后,白酒行业受到重挫,进入深度调整期,因此市场对禁酒令有一定的恐慌。实际上类似文件每年都会颁布,而且目前中国白酒消费中政务消费的比例已经很低。(第一财经)

|点评|经过十多年的调整,白酒行业对政务消费的依赖度大幅降低。即便是在高端白酒消费占比中,商务消费和大众消费都占了绝对的大头,所以本次《条例》的发布对白酒板块的影响并不大,反倒是饮料制造板块周一借势走高。

比起政务消费,白酒行业消费者断层是各家酒企更头疼的问题。年轻人现在聚会更偏爱口感更好的各式饮料,对较难入口、度数偏高的白酒偏好明显下降。白酒企业们在品牌年轻化方面煞费苦功,白酒冰激凌、白酒奶茶等产品也曾红极一时,但年轻人更多的只是出于尝鲜心理,对白酒态度的改善较为有限。

港股今年新股集资额暂居全球首位

5月18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文表示,今年以来,港股持续向好。新股市场亦非常畅旺。5月20日,港交所迎来一家备受瞩目的内地新能源龙头企业(即宁德时代)新股上市,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大型的新股集资活动,亦令香港今年的新股集资额累计超过60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多逾6倍,融资规模暂居全球首位。

数据显示,2009年—2021年,港交所有七年高居全球IPO募资金额榜首,但在2022年—2023年间,港股IPO遇冷,募资额排名跌出全球前五;2024年,随着美的集团等大型新股上市,港股IPO转暖,募资额重回全球第四。2014年—2024年的11年间,港股IPO累计募资额依然位居世界第一。(综合澎湃新闻)

|点评|今年港股受益于全球“中国资产价值重估”风潮,市场表现优异,对预上市公司的吸引力越来越强。特别是一些内地企业,正在强化对国际化业务的战略部署,A+H两地上市的意愿显著增强,使得港股IPO市场异常火热。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今年新股集资额中,有三分之二都来自宁德时代,在此之前,港交所新股募资额与美股的纳斯达克还是有显著差距。

除了募资额度提升外,今年港股新股IPO中,沉寂许久的国际长线资金积极参与,侧面反映出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偏好的提升。今年港股上市的新股中,消费和科技股占了很大的比重。前者更多的是因为消费股很难拿到A股的入场券,后者则是因为与中国优质科技企业数量增多有关。

周一两市震荡调整创指跌0.33%

5月19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涨跌不一。大小指数走势分化,微盘股指数涨超2%再创新高。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09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30.7亿。盘面上,市场热点较为杂乱,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500只个股上涨,逾百股涨超9%。从板块来看,并购重组及ST股集体大涨,港口航运股再度走强,大消费股展开反弹,食品、美容、宠物等方向走强。下跌方面,机器人概念股迎来调整,小金属、白酒、保险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沪指报3367.58点,涨0.00%,成交额为4372亿元;深成指报10171.09点,跌0.08%,成交额为6493亿元;创指报2032.76点,跌0.33%,成交额为2903亿元。(财联社)

|点评|指数前期冲关回落后重新进入震荡期,个股行情回归。中国证监会正式对外公布实施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市场中对重组概念的炒作热情高涨。并且,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房地产市场数据偏弱,市场对房地产板块后续政策利好以及个股重组的关注度提升。市场整体缺乏新的热点,港口航运板块全天领涨,大消费板块再度走高。

受限于国内外宏观经济预期不明确,国内增量政策效果还在发酵,市场中并没有特别明确的预期,导致热点板块一天一变,行情连续性偏差。从指数行情转化为个股行情,看似场内单日赚钱效应提升,个股涨多跌少,但个股隔天就变脸的可能性很大,很多个股实际可兑现的盈利空间有限。

来源:资本迷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