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芳草百味》由广东省中医院携手广州新闻资讯广播联合打造,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提供学术支持,在医院微信公众号、广州新闻电台FM962(逢周六日下午12:30分)《周末健康课堂》推送。
本期主讲人
主持人
在潮汕或福建一些地区,当地人特推崇一种叫珍珠花菜汤,搭配了猪血(猪红)、猪肝、猪瘦肉等,听说珍珠花菜还是岭南地区一味中药。本期的《芳草百味》鹏鹏请来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的钟燕珠中药师为大家介绍下珍珠花菜。
药师
珍珠菜花植物的学名为白苞蒿,来自于菊科蒿属,从秦岭以南均有分布,为亚洲亚热带与热带地区较为广布的物种。它的别名很多:因花多而细密,名珍珠花菜(真珠花菜);其味有甘,称甜蒿子、甜菜子;因口感滑润,也名泥鳅菜;其茎底部色红,又名野红芹菜、红脚艾(与岭南女灸家鲍姑用于艾灸的红脚艾同名异物);因四季均能随用随摘,名四季菜;因有祛瘀作用被称为红姨妈菜、广东女人菜等等。潮汕或福建一些地区喜用其嫩苗煮汤、煮菜、煎饼等,如珍珠花菜猪肝汤、珍珠花菜鸡蛋瘦肉汤、珍珠花菜豆腐汤等,炒着吃,也是非常有菜味的。
珍珠花菜开花后采收干燥就是一味岭南地区的中药,它始载于清代《生草药性备要》,载:“味苦,性温,无毒。消血通经,疗霍乱水泻,止疳疮血出,烫火伤;治心气痛,水胀;又治大小便血。又名刘寄奴……”可见在岭南地区珍珠花菜作刘寄奴应用,故又名广东刘寄奴。其后本草著作《本草纲目拾遗》称鸡鸭脚艾,其名下引草药书《百草镜》的描述:“叶细多岐,间有阔者杂之……如鸡鸭脚故名,搓之作艾香,治脚气、疝气。”《广东省中药材标准》收载为鸭脚艾,并记载“辛、微苦,微温。归心、肝、脾经。活血散瘀,理气消肿。用于血瘀,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食积腹胀,寒湿泄泻,疝气,脚气,阴疽肿痛,跌打损伤,水火烫伤。”
作为食材,珍珠花菜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增强体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便秘,排除毒素,故多认为其食性平偏寒,与药性偏温存在一定的分歧。作为药用的鸭脚艾,全草含包括萜类、烷烃类、醇类、醛酮类等挥发油类化合物,以及酚酸类、黄酮类、木脂素类等多种成分。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鸭脚艾表现出显著的抗炎、平喘、护肝、抗肿瘤、抗氧化、抗菌等作用。在临床上,鸭脚艾常用于妇科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骨伤科、外科的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创伤出血;内科的食积不化,腹痛泻痢,肝病,咳嗽等。
珍珠花菜在广州一些潮汕人聚居的周边菜市场会看到它的身影。
节目最后,介绍一下珍珠菜花汤的经典做法。
材料准备:珍珠花菜一大把洗净,切成适当大小;适量猪肉、猪肝、猪腰切成薄片腌制一下,猪血切成小块,虾去壳去肠线;胡椒粉、盐、味精、葱、食用油等适量。
做法: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先下入猪肉、猪肝、猪腰,煮至变色;接着加入虾和猪血,继续煮至熟透;最后加入珍珠菜,煮至菜变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盐、味精和胡椒粉,撒上葱花,淋上少许食用油,增加香气;关火,盛入汤碗中即可享用。
初审 | 王军飞
审核 | 张靓雯
审定 | 陈佳佳
来源:彩虹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