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申诉:四级检察机关合力化解职业病患者权益申诉案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0 18:49 2

摘要:2024年7月,河南省某市检察院接到段某等27名职业病患者的集体信访。这些劳动者曾就职于当地某企业,离职时公司未依法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即解除劳动合同。后经鉴定为职业病工伤后,公司虽重新签订合同并续缴社保,但拒绝补缴劳动关系中断期间的社保费用,导致他们无法享

四级检察机关联动化解27名职业病患者维权难题

一、案情始末:四年维权路遇制度困境

2024年7月,河南省某市检察院接到段某等27名职业病患者的集体信访。这些劳动者曾就职于当地某企业,离职时公司未依法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即解除劳动合同。后经鉴定为职业病工伤后,公司虽重新签订合同并续缴社保,但拒绝补缴劳动关系中断期间的社保费用,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四年来,27名患者因丧失劳动能力陷入生活困境,维权过程遭遇三重制度障碍:

社保补缴程序矛盾:人社部门要求必须注销患者新开设的灵活就业养老金账户才能补缴,而公司坚持要求先退还离职经济补偿金才配合补缴;财务制度僵化:企业以"专款专用"为由,要求患者先退还数万元补偿金,患者担忧退款后权益无法保障;系统功能缺失:河南省社保系统缺乏职业病追溯补缴模块,导致技术层面无法操作。

二、检察监督破局:四级联动创新办案机制

最高检筛查发现该案涉及群体性劳动者权益保护,立即启动重点案件督办程序,形成"最高检督导+省院统筹+市院主办+基层配合"的四级办案体系:

穿透式核查(2024年8月)
河南省三级检察机关组成专案组,确认企业三项违法事实: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第35条未做离岗体检;违反《工伤保险条例》未及时申报工伤;违反《社会保险法》未足额缴纳社保。但同时也发现企业确有整改意愿,因制度梗阻未能落实。诉源治理三步走(2024年9月)
最高检控告厅现场督导提出创新方案:资金监管创新:设立第三方监管账户,患者退还补偿金后直接转入监管账户,确保专用于社保补缴;系统改造攻坚:协调省人社厅紧急开发职业病补缴功能模块,两周内完成系统升级;听证解纷机制:邀请医疗专家评估伤残等级,律师解读法律风险,人社官员现场答疑。长效保障机制(2024年11月)
通过公开听证达成和解后,检察机关推动建立三项保障:企业按月支付27人伤残津贴至退休;人社部门开通职业病补缴绿色通道;工会组织定期回访患者生活状况。

三、典型意义:检察监督的法治温度

该案的成功化解体现了新时代法律监督的三大创新:

制度突破性
创造性地解决社保系统技术障碍,推动省级部门完善职业病保障模块,为类案处理提供标准化方案。据统计,该系统升级后已处理类似补缴申请43件。程序创新性
通过"第三方监管+听证确认"模式,既保障企业资金安全,又消除劳动者顾虑。这种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效率比诉讼程序提升300%,平均处理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6个月。治理示范性
最高检第十厅厅长那艳芳指出,该案探索出的"筛查交办-穿透审查-督导化解-制度修复"工作法,已纳入《检察机关办理群体性维权案件指引》,成为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范本。

四、延伸思考: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检察路径

本案揭示的职业病维权困境具有普遍性。根据2024年《中国职业病防治年报》,约68%的职业病患者遭遇过社保补缴障碍。检察机关通过该案建立起三项长效机制:

大数据筛查机制
对接人社部门工伤认定数据库,自动识别企业未参保的工伤人员信息,目前已发出检察建议217份。跨部门协作机制
与卫健委、人社部建立职业病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工伤认定、社保追缴、待遇审批一站式办理。溯源治理机制
针对本案暴露的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活动,推动198家企业完善职业健康检查制度。

这起案件证明,新时代法律监督既要坚守法治底线,更需具备打破部门壁垒、创新制度设计的智慧和担当。正如参与听证的医疗专家所言:"检察机关用制度创新填补了职业病保障的'最后一公里'缺口,让法律条文真正转化为劳动者的救命钱。"

#申诉#

来源:北京赵云涛律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