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滨看杭州全球化创新之路 第九届杭商国际化创新大会隆重举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0 18:23 2

摘要:以“从国际滨看杭州全球化创新之路”为主题,第九届杭商国际化创新大会5月19日下午在杭州电视台隆重举行。来自党政界、企业界、学术界与媒体界的4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解读杭州的全球化创新密码。

以“从国际滨看杭州全球化创新之路”为主题,第九届杭商国际化创新大会5月19日下午在杭州电视台隆重举行。来自党政界、企业界、学术界与媒体界的4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解读杭州的全球化创新密码。

杭州市政协副主席郭清晔出席大会并致辞。他表示,杭州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热土。杭州高新区(滨江)是杭州全球化创新的一个缩影,它以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的基因,成为杭州乃至中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杭州始终秉持着开放包容的理念,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杭州高新区‌(滨江)作为这座城市的创新高地,走出了一条以创新驱动全球化、以国际化反哺创新的双向奔赴之路。‌在新时代背景下,扎根滨江、奋斗在杭州的创业者们,勇立潮头、不断创新,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中国企业的风采。他高度赞扬了杭商国际化创新大会在汇聚优秀企业家、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全球化创新等前沿话题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认为大会已成为杭商对外展示的一张金名片。

杭州高新区(滨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翟慧清围绕高新区(滨江)创新生态进行了专题推介。高新区(滨江)作为全国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凭借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勇立潮头的姿态,构建了攀高逐新的产业格局,成为全省数字经济第一区。高新区(滨江)屡屡把准产业新风口,打造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产业链,并全面拉开“一园三谷五镇”产业布局。同时,高新区(滨江)以久久为功的定力,培育创新驱动的澎湃动能,通过设立产业扶持资金、发布高质量发展政策等措施,已累计培育上市公司74家,成为全省上市公司第一区,国高企超过2800家。此外,高新区(滨江)还以润物无声的服务营造了优质的城市环境,每年引进人才超4万,人才总量超50万。高新区(滨江)诚挚邀请全球杭商、各界精英携手同行,在这片热土上共筑创新梦、共赢新未来。

以国际滨为例,围绕“杭州全球化创新”主题,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韦路,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兰建平先后从各自领域出发作专题演讲。

郁建兴以“公共治理创新成就‘国际滨’”为主题,从五个方面解读了高新区(滨江)成就的公共治理之维。

制度创新方面,从2010年的“5050计划”到2025年率先探索数据跨境流动分类分级管理,体现了制度层面从“引才计划”到“规则输出”的长远部署。

数字治理方面,通过“数字公务员”革命,配合“三数一链”架构和240P算力支撑,助力高新区(滨江)抢占全球数字基础设施的制高点。

规则接轨方面,在跨境电商、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等领域推动标准逆输出,深度参与DEPA实施细则制定,展现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

生态培育方面,“四链融合”成效显著,依托极弱磁大科学装置贯通创新链,450亿基金矩阵支撑资本链,国际人才社区完善服务链,开放量子计算等场景链,构建产业创新共同体。

文化包容方面,以政务文化的温度、跨界创新的浓度、青年理想的高度,打造东西方智慧交融的国际化创新生态。

韦路以“国际化创新的品牌战略”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认为,中国品牌要实现创新与全球化发展,可以从技术升维、文化破圈和生态共建三大战略入手。

技术升维方面,通过链式创新提升品牌韧性。以供应链创新为抓手,构建“研发—转化—应用”全链路闭环,推动品牌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迁。高新区(滨江)形成了“算法+算力+场景”的闭环生态,通过全链协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品牌的创新力。

文化破圈方面,应该通过质量与文化双轮驱动,运用“东方美学+在地叙事+国际表达”的策略,更好重塑中国品牌符号。高新区(滨江)企业电魂网络和吉利汽车,成功将中国文化融入产品,实现了从功能满足到情感共鸣的跨越。

生态共建方面,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打造跨学科、跨行业、跨区域创新生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一直以来,高新区(滨江)关注教科人一体化融合发展,支持校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推出了很多科技创新成果。

品牌创新的终极目标在于借助中国品牌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中国实力、中国道路和中国范式。相信杭商一定能在这条道路上勇立潮头,用品牌讲好滨江故事、杭州故事、中国故事。

兰建平围绕“杭州:创新要素的创新配置”主题,从浙江省的数字经济发展引入,首先详细介绍了高新区(滨江)在激活创新元素方面的举措,包括政策环境赋能、激发主体活力以及构建创新生态。通过精准滴灌式的政策支持和全周期服务护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雁阵格局”。

接着,他阐述了导入高端要素的重要性,并指出要素导入需有门槛。高新区(滨江)锚定人才战略,坚持长期主义布局硬科技;还通过“高能级科创平台+国际技术转移”双轮驱动,构建“强链接”创新网络;同时,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携手共建数据共享平台,以数据流通释放协同创新效能。

最后,他强调了市场对创新资源起决定性配置作用,并介绍了高新区(滨江)在转化创新成果方面的实践,包括突出市场导向、转变政府角色以及优化转化路径等措施,有效打通了从科研到产业的转化路径。

会上,由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宣传部、高新区(滨江)商务局共同发起,杭州高新区(滨江)国际化创新联盟成立仪式举行。联盟由区内企业界、区外知识界、媒体界及其它相关领域人士组成,是为“十五五”规划等重大事项作决策咨询服务的智库类机构。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韦路,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胡坚,浙江省科技厅原党组书记、厅长蒋泰维,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兰建平,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郭占恒,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党委副书

记、总编辑夏芬,澎湃新闻生态内容管委会副主席胡宏伟,杭州高新区(滨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新闻办主任季斌凯,杭州高新区(滨江)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炜婕,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企业家日报副社长、杭商传媒董事长马晓才共同登台见证。

联盟专家蒋泰维表示,杭州高新区(滨江)不仅是一个行政区,还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也是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最大的孵化器。杭州高新区(滨江)国际化创新联盟集聚了省市有关专家、企业家,将共同为高新区(滨江)的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过去,高新区(滨江)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他建议高新区(滨江)要跳出滨江,发展滨江,带动杭州发展成为科技之城。

会上还进行了主题为我看全球化创新的圆桌分享。杭州电视台主持人张琬诗与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开元旅业创始人陈妙林、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千岛湖啤酒董事长郑晓峰、趣链科技董事长李伟、澎湃新闻生态内容管委会副主席胡宏伟一起展开深入交流,各位嘉宾结合实践经验,解读全球化创新,分享自己的故事。

2024年12月,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药品“贝美纳”正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ALK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成为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并主导全球上市的首个小分子肺癌靶向创新药。以此为切入点,丁列明谈到,过去十多年,中国医疗创新取得显著进步,获批上市新药超500个(占全球15%),在研项目达5000余项(占全球35%),已跻身全球第二梯队头部阵营。但是,真正由中国主导的海外上市创新药仅4个,凸显了技术关、资金关、审批关三大核心挑战。丁列明表示,尽管前路艰难,贝达药业将积极坚持“创新为国、创新为民”的核心理念,持续攻坚核心技术、构建全球化资源整合能力,推动提升中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

陈妙林回顾了中国酒店业国际化探索的历程。改革开放初期,行业通过引进国际品牌和资本学习国际标准,开元旅业的第一部酒店标准就是参照国际规范制定的。开元前期曾尝试以资产为链接进入海外市场,但因文化差异、劳动标准不同遭遇挫折。这段弯路也让其深刻意识到,国际化必须建立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元在后期实践中积极尊重当地文化和管理模式,实现了日本业务三年翻倍、印尼业务年增长25%等亮眼成绩。在陈妙林看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既要资本支持,更需文化包容,应积极拥抱普世价值观,进而实现国际化发展。

胡季强深耕中医药产业40余年,带领企业打造出“前列康”等知名中药品牌,却始终面临一个遗憾:至今没有一款中成药能以药品形式登陆欧美主流市场。他指出,中医药企业进军国际的努力收效甚微,根源在于中西医理论体系与评价标准的根本差异——中药复方制剂蕴含复杂成分群,而现代医药体系以单一活性成分验证为核心标准。面对“任重道远”的破局之路,胡季强提出“开放式创新”的破局之道:既要坚守中医药理论精髓,更要主动融合国际科学标准。他坚信,商业的本质是让生活更美好,希望通过创新转化,让中医药智慧跨越文化壁垒,真正成为普惠全球的“健康力量”。

国际化不仅是商业拓展,更承载着工艺标准与文化自信的输出使命。千岛湖啤酒将江南山水装进酒瓶,以“液体江南”的独特魅力征服了41个国家。郑晓峰在谈到千岛湖啤酒的品牌国际化战略时,重点强调了品质管控与差异化竞争。他认为,啤酒作为快消品,在出口上面临运输量大、保质期短等现实挑战。因此,自2014年布局海外市场以来,千岛湖啤酒一方面为海外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另一方面输出自主品牌的文化价值,通过“定制生产+文化输出”双轮驱动模式,在海外市场构建起差异化的竞争壁垒。在郑晓峰看来,“出海”绝不是风花雪月的旅行,而是一场实实在在的硬仗。千岛湖啤酒将秉持“价值创造、生态酿造”的发展理念,将中国的专属风味推向世界舞台,让全球消费者共同品味这份来自东方的醇厚与美好。

技术天生就是国际化的。作为国内区块链领域的独角兽企业,趣链科技很早就开始服务Google等国际科技巨头,积累了丰富的跨境合作经验。当前,公司的国际化布局正沿着“内地—香港—东南亚—中东—欧洲”路径稳步推进。李伟表示,中国在技术上的发展虽然充满艰辛与挑战,也在某些核心技术领域存在“卡脖子”问题,但国内企业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真正实现“拿过来、走出去、连起来”的目标。以区块链为依托,趣链科技将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打破地域限制,构建更加开放、高效的全球数字经济生态,实现“互联互通让世界更可信,让信任更简单”的愿景。

当前,全球化不仅是市场扩张,更是价值观与技术的博弈。胡宏伟将中国全球化进程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市场换技术,第二阶段以产能、商品等输出为主,在当下国际贸易战大环境下,中国正迈入以“双向开放”为主要特征的第三阶段。如何平衡“创新全球化”与“本土化生存”?胡宏伟用一个生动的比喻给出了答案:创新就像一棵树,若要长成参天大树,首先必须要有全球化视野,同时必须扎根本土土壤才能获得持续生命力。在他看来,创新并非一种目的,而是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中国企业应当以全球化思维驱动技术创新,并将其切实转化为惠及本土民生的实际成果。

全球化道路上少不了领路人。现场,万众瞩目的2024年度风云杭商、新锐杭商榜单以及杭商领袖人物揭晓。

中昊芯英(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杨龚轶凡,杭州行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贺青,星空男孩(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CEO吴博,杭州中广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洪,杭州巨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晓璐,浙江三星羽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志良,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宏,杭州浩博医药有限公司创始人、CEO程国锋,杭州英仕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琛,浙江忠梦昌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霍振泉,杭州得翼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王子明荣获新锐杭商称号。

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陆铜华,杭州茶厂有限公司总经理游红英,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杭州景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来建良,杭州九源基因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傅航,杭州乐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韩伟,杭州福莱蒽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百春,王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志强,滨和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利忠,浙江泛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CEO杨隐峰,风雅颂扬文化传播集团(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管建平荣获风云杭商称号。

开元旅业集团创始人陈妙林、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晓峰荣获杭商领袖人物称号。

第九届杭商国际化创新大会由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科技局、杭州市商务局、杭州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杭州市投资促进局、民建杭州市委会联合主办,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宣传部、杭州高新区(滨江)商务局、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承办,杭商传媒执行,兴悦集团、千岛湖啤酒、中油联控股、王氏集团协办。

杭州文广开吧、杭商传媒视频号同步直播,五百余万观众线上收看。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将作电视转播。

来源:中国日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