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9年,国际计量大会(CGPM)将5月20日定为世界计量日,以提升公众对计量的认知。
当520的浪漫氛围包裹大街小巷
你或许不曾留意
这一天还承载着一份严谨的科学使命
每年的5月20日
是世界计量日
1999年,国际计量大会(CGPM)将5月20日定为世界计量日,以提升公众对计量的认知。
2025年,“世界计量日”的全球主题为“Measurements for all times,for all people”中国主题为“计量顺时代之需,应民生之盼”。
△2025年“世界计量日”中国版主题海报
520不止浪漫
计量是量化管理的关键,是统计的基础。在统计工作的漫漫长路里,计量宛如“知心爱人”,与统计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纸短情长”。
让我们一起看看统计工作中的计量有哪些~
01
农业统计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需兼顾数量、重量、面积、产量等维度。
例如,“公顷(hm²)、亩”用于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等土地面积统计;“吨(t)、千克(kg)”用于粮食(如小麦、玉米)、油料、蔬菜、水果等产量的统计;“万头、头”常用于牲畜数量统计。
02
人口统计以 “人” 为核心单位,兼顾年龄、性别、区域、流动等属性。
例如,“人、户”常用于总人口、分性别人口、家庭户数量;“人/户”则用于家庭户规模统计。
03
经济统计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以货币单位和实物单位为主。
例如,“元、万元、亿元”等货币单位用于GDP、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内容的统计;“美元(USD)、欧元(EUR)”等用于涉外经济数据的统计。
设想一下,
假如没有计量单位,
统计何以可能?
01 计算工具的变化
公元前200年至19世纪,算盘的出现让统计工作实现了从“原始计数”到“系统运算”的跨越,成为古代统计工作中的核心数字引擎和标准化运算中枢。
1950年代美国生产的Friden电动计算器,通过按键输入数字,齿轮传动输出结果,每秒可完成20次加法,让统计工作者告别“打算盘到手指抽筋”的时代。
如今,人工智能芯片、高性能计算机(HPC)、量子计算机、云计算平台等计算工具,凭借强大的运算能力与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让统计数据的处理、分析与应用迎来质的飞跃。
02 测量工具的变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极大便利了经济贸易、税收征管和统计工作的开展。
1631年,法国数学家皮埃尔・维尼尔发明了游标卡尺,精度达0.1毫米,为后来统计在自然科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埋下了技术伏笔。
18世纪,英国出现金属卷尺,精度可达毫米级,为工业统计提供数据底座。
如今,智能仪表、遥感卫星、GPS定位仪等现代化智能工具,已成为统计工作迈向精准化、高效化的强大助力,全方位提升了统计数据的质量与可靠性。
当世界计量日与520撞个满怀,
让我们知道,
520不止有纸短情长,
更是计量与统计的科学碰撞!
供稿:办公室
编辑:办公室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