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河南许昌一家超市的玉石柜台,意外成为全国舆论的暴风眼。当网红“柴怼怼”对着镜头喊出“胖东来暴利卖玉”时,没人想到这场指控会演变成一场撕裂中国商业文明的舆论绞杀战。
文 | 九鼎鉴史
编辑 |九鼎鉴史
2025年5月,河南许昌一家超市的玉石柜台,意外成为全国舆论的暴风眼。当网红“柴怼怼”对着镜头喊出“胖东来暴利卖玉”时,没人想到这场指控会演变成一场撕裂中国商业文明的舆论绞杀战。
短短一个月,这场看似普通的消费纠纷,却让年销售额90亿的零售标杆企业又一次站在风口浪尖,更让创始人于东来深夜多次发文,直言想要放弃胖东来!
柴怼怼的指控视频,堪称情绪化传播的教科书:他翻出2019年的玉石销售数据,用“成本几百卖几万”的夸张对比,配上“揭秘资本黑幕”的悲情BGM,精准击中公众对“资本原罪”的天然敌意。
抖音算法迅速将这条视频推送给1.2亿用户,48小时内衍生出2.3万条二次创作,形成密不透风的信息茧房。
胖东来陷入“自证困境”——即便公布一季度和田玉销售数据(2190万元,仅占总营收0.34%,毛利率20%),即便许昌市监局抽查13件商品均证合规,仍有网民质疑数据造假!
这场舆论围剿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完美利用了现代传播的三大漏洞:算法偏爱争议内容,平台对“商业诽谤”的判定滞后(抖音直到舆情爆发28天后才下架29条侵权视频)。
公众认知被情绪裹挟,玉石行业的鉴定、设计、售后等专业门槛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企业应对策略失效,胖东来管理层集体失声,也是对谣言的一种另类“支持”。
当于东来在西藏自驾途中连发五条视频痛批团队时,这个把95%利润分给员工、汶川地震时带着物资冲进灾区的企业家,正经历着价值观的至暗时刻。
30年来,他打造的“善良正义”企业文化,在危机中暴露出致命断层:员工能蹲着调整货架高度服务轮椅顾客,却不敢在舆论风暴中为东来说句公道话;供应商愿意联名支持胖东来,但胖东来的高管却不敢发声,只有在热度过去之后,才集体出面发了几个视频。
正是胖东来的高管不作为,才惹得于东来不快,甚至说出了想要离开胖东来的想法,毕竟,这些他一手带出来的管理层,实际上对于胖东来这个品牌也没有什么归属感!
如果有归属感,那些管理层应该第一时间进行澄清,而不是于东来一个人跟柴怼怼在网络上对线。
这种撕裂折射出中国企业的集体困境:当商业理想撞上舆论暴力,高道德标准反而成为软肋。胖东来不是第一个受害者——农夫山泉被扣“媚日”帽子,联想被污名化“国有资产流失”。
这些案例背后是同一套“碰瓷公式”:利用公众对贫富差距的焦虑,将专业问题简化为道德审判,用流量狂欢摧毁企业声誉。正如永辉超市在公开信中所言:“伤害的岂止是商誉,更是零售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根基。”
转机出现在5月3日:许昌中院冻结柴怼怼600万资产,抖音下架侵权视频并限制其账号权限。
这场胜利背后是三重力量的角力——法律长出牙齿(《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保护企业名誉权);平台责任觉醒(抖音建立“涉企侵权”快速处理通道);企业家联盟反击(魏建军等20位商界领袖联名声援)。但更深层的启示在于:对抗网络暴力需要系统性防御。
胖东来事件给所有企业上了一课:舆情防御必须从“被动灭火”转向“主动筑墙”。更重要的是重塑公众认知——当网民轻信“成本几百卖几万”时,是否想过玉石鉴定证书的费用、设计师的创意价值、售后服务的隐性成本?
这场风波终将载入中国商业史:它撕开了短视频时代的舆论暗疮,也照见了良心企业的生存法则。
胖东来用53页检测报告自证清白,用“不做事要有精神”的怒吼唤醒团队;用“欢迎全民查账”的坦荡重塑信任,这些行动远比数据更有力量。正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所言:“在这个充满质疑的社会,坚持良知的企业值得尊重。”
当许昌市监局公布检查结果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20%的毛利率数字,更是一个时代的隐喻:商业文明不该毁于情绪狂欢,企业家精神不能湮没在键盘侠的唾沫里。
这件事提醒我们:保护企业家,本质上是在守护市场经济的基本伦理。唯有让法律长出牙齿、平台担起责任、公民培养理性,才能构建“谣言止于智者,公道自在人心”的健康生态。
胖东来的故事还未结束。这个曾把超市变成“6A级景区”的企业,正在将危机转化为进化契机:从CEO到CSO(首席精神官)的角色转型、从财务公开到决策直播的透明度革命、从区域龙头到全国化扩张的风险预演,每一步都在重新定义“商亦有道”的内涵。
这场保卫战终将过去,但它留下的思考远比事件本身深远:当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我们能否告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劣根性?当流量经济席卷一切,我们是否还记得“商品即人品,服务即人心”的初心呢?
来源:九鼎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