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笮融是东汉末年的人物,出生在丹阳,后来活动范围主要在徐州下邳。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正是三国乱世的前奏,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地方官员和军阀各干各的,老百姓日子过得苦不堪言。笮融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出身,史书里也没说他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但这家伙很会钻营,心眼儿多,手段也
笮融是东汉末年的人物,出生在丹阳,后来活动范围主要在徐州下邳。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正是三国乱世的前奏,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地方官员和军阀各干各的,老百姓日子过得苦不堪言。笮融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出身,史书里也没说他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但这家伙很会钻营,心眼儿多,手段也狠。他不是那种靠武力打天下的猛将,也不是靠智谋出名的谋士,而是靠着投机和背叛一步步混出名堂。
他最早出场,是投靠了徐州牧陶谦。陶谦当时是徐州的大佬,手下管着好几个郡,算是个有点实力的诸侯。笮融被陶谦看中,派去负责广陵、下邳、彭城这三郡的漕运。啥叫漕运?简单说就是管理粮食运输,这可是个肥差事。东汉末年,粮食比金子还值钱,谁手里有粮,谁就有话语权。陶谦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笮融,本来是希望他能保障徐州的军粮供应,可没想到,这家伙完全把这当成发财的机会。
贪财敛权,借佛敛财
笮融接手漕运后,没想着好好干活,而是利用职权大捞特捞。他把三郡的粮食和物资私吞了不少,自己囤起来,有时候还高价卖出去,中饱私囊。按理说,一般人贪了这么多钱,可能就低调享受生活了,但笮融不走寻常路。他把这些钱花在了一个特别的地方——建佛寺。
对,你没听错,这家伙是个佛教迷。他在下邳大兴土木,修了个特别豪华的佛寺,叫浮屠寺。这寺庙据说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规模大得惊人,能容纳好几千人。他还强制当地老百姓信佛教,不信不行,谁敢不从就动用暴力收拾。结果呢,下邳周围的百姓被他逼得没办法,好多人被迫放下农活,天天去寺里念经。时间一长,信徒越来越多,史书里说他吸引了五千多户人加入,这规模在当时绝对不小。
但这事儿有个大问题。笮融修寺庙、养信徒,花的都是公家的钱。他把粮食卖了,把税收挪用了,导致下邳的经济直接崩了。老百姓没饭吃,地方财政也撑不下去,整个徐州都被他拖累得够呛。他表面上是为了推广佛教,但实际上,这更像是他给自己树碑立传、捞政治资本的手段。他的信仰看着挺虔诚,可干的事儿一点也不地道。
背叛恩人,恶行累累
笮融最让人唾弃的,还不是贪财,而是他一次次背叛和杀害对他有恩的人。这家伙完全没有底线,谁对他好,他就敢反咬谁一口。下面咱们一条条捋捋他的“黑历史”。
公元193年,曹操带兵攻打徐州,陶谦手下压力山大。笮融作为下邳的负责人,本该守城或者组织抵抗,但他一看形势不妙,直接卷走一万多部众跑了。陶谦好歹是他的老大,给了他信任和职位,可他连一点回报的意思都没有,就这么拍拍屁股走人。他跑去投靠了广陵太守赵昱。赵昱这人挺厚道,对笮融特别热情,设宴款待,还把他当贵宾。可笮融呢?在宴会上直接翻脸,杀了赵昱,还放纵手下洗劫广陵。这事儿干得太绝了,赵昱对他掏心掏肺,他却拿刀捅人。
杀了赵昱后,笮融又带着人跑到了秣陵,投靠了那里的薛礼。薛礼收留了他,估计也是想着多个人多份力量。可笮融压根没想好好报答人家,没多久就故技重施,把薛礼杀了,抢了他的部队。这两次背叛,目标都很明确:杀恩人,夺资源。他完全不讲道义,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
后来,笮融投靠了扬州刺史刘繇。刘繇派他去协助攻打诸葛玄,结果他又干起了老本行。在战斗中,他背叛了同僚朱皓,把朱皓杀了,想再吞并对方的势力。这次他可踢到铁板了,刘繇是个硬茬子,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直接派兵讨伐。笮融打不过,带着残部逃进山里,最后被当地老百姓围起来杀了。史书里没说他死得多惨,但能想象,百姓对他的恨意肯定是爆棚的。
佛教推广的“功绩”
笮融这一辈子,恶事干了一箩筐,按理说应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可为什么佛教还把他供奉为英雄呢?这得从他推广佛教的“贡献”说起。
东汉末年,佛教刚传入中国不久,还没站稳脚跟。笮融虽然动机不纯,但他确实干了点实事。他修的浮屠寺,是当时少有的佛教建筑,吸引了大批信徒。他还组织人翻译佛经、传教,把佛教的影响力从少数精英阶层扩展到了普通老百姓。这在客观上帮佛教在中国扎下了根。后来佛教在中国发展壮大,成了主流宗教之一,笮融的这些行为就被一些人记住了。
但咱们得说清楚,他的“功绩”不是因为他多伟大,而是因为他无意中推动了历史进程。他修寺庙是为了给自己捞名声,强迫百姓信教是为了控制人口,这些行为本质上还是自私的。只不过,佛教后来发展起来了,后人回顾历史时,就把他这部分作用给提了出来。
怎么评价笮融?
笮融这个人,放到今天肯定是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他贪婪、狠毒、不讲道义,害了无数人,连对他好的人都不放过。他的所作所为,完全配得上“三国中最狠毒的人”这个称号。但历史就是这么复杂,他的恶行和佛教的传播搅在一起,让人没法简单地把他归为好人还是坏人。
从负面看,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陶谦信任他,他坑陶谦;赵昱、薛礼收留他,他杀人家;刘繇用他,他还反咬一口。他干的这些事儿,哪一件不是丧尽天良?而且他贪来的钱没造福百姓,反而搞得地方经济崩溃,民不聊生。他这辈子,除了给自己捞好处,没干过一件正经事。
从佛教角度看,他又有点“歪打正着”的意思。他推广佛教的手段虽然下作,但确实让更多人接触到了这个宗教。浮屠寺的建立、信徒的增加,都为佛教在中国落地生根打下了基础。这不是说他有多高尚,而是历史发展的偶然结果。
所以,对笮融的评价得一分为二。他的罪行不能洗白,也没必要洗白;但他在佛教传播上的作用,也不能完全否认。说他“狠毒”是事实,说他被佛教供奉为英雄,也确实有那么点根据。不过,这种供奉更多是基于他对宗教的客观影响,而不是对他个人的认可。
笮融的故事,其实挺值得咱们琢磨的。这家伙用尽手段往上爬,最后却落了个被百姓杀死的下场,说明啥?说明不管你多会算计,失去了人心,终究是走不远的。他拿佛教当工具,表面风光一时,可到头来谁也没放过他。他的经历告诉咱们,干事儿得有底线,不能光想着自己,不然早晚得翻车。
再说佛教这块儿,他推广宗教的初衷不纯,但结果却影响深远。这也提醒咱们,历史上的功过有时候不是看你想干啥,而是看你干了啥。笮融这种人,活着的时候没人待见,死后却因为佛教的事儿被记住,真是讽刺。
来源:当日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