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尚贤》中,墨子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在于用人。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大学》强调修己,治己,这是治人,齐家,平天下的根本和关键所在。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见到贤德的人而不能举荐,举荐了又不能让他居于自己的位置之上,这就是怠慢贤才。
在《尚贤》中,墨子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在于用人。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意思是,任用一个有才有德的人,就会有很多有才有德的人齐齐出现;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并平,就会慢慢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克己为体 见贤为用 自守其道,王阳明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为人处世,学会克己,克制自己的内心,能够反省自己,克制内心的欲望,方能成就自己!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都懂得节制,懂得节制,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修身是中国人处世哲学中的第一步,而修身的第一步就是克制,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内心总有一个时刻不能松懈,标尺来校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道:“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善于在特定的环境下,克制自己的欲望,反抗人性,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
人拥有强大的自律,才能战胜人性的弱点,一个强者之所以能够在众多普通人中脱颖而出,生活就会由自己掌控。
欲望如油门,节制如刹车,王阳明曾说:“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多余的思虑堆积在心里,节制的意义在于万事有度,过犹不及,懂得节制,幸福就会如期而至。
王阳明先生在帮助萧惠排忧解难的对话中提到的,萧惠问到,自己内心的私欲无法去除,应该怎么办?于是针对这点,就展开来讨论如何应对。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都懂得节制。懂得节制,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能克己,方能成己。一个人要克制自己内心的私欲,并时常反省、检讨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成就自我,让自己变得更好,成就伟大事业。
《传习录》记载,王阳明弟子萧惠向他请教一个问题:“己私难克,奈何?”王阳明回答:“能克己,方能成己。”从难克到能克,再到成己,是一个人从蹼玉到美玉的修为磨砺,也是人生从平凡向非凡的跨越。
克己守心,让欲望有限度,做人有底线、做事有分寸,也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
懂得知进退,辨黑白,明是非,常破“心中贼”,欲修身,先养心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万事万物都在人心理,这个世界上没有心外之物。安顿好自己的心,修炼好这颗心,人才不至于被外物牵着鼻子走,内心强大的人,无论外界如何动荡浑浊,依然澄明安宁。
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身外物不奢恋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弃。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属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来,如果获取外物反而牺牲了自己的幸福,那就是舍本而逐末了。
把世间当修行的道场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对于真正的智者而言,困苦不是灾难,而是契机,唯有在事上磨练,唯有跨过千难万难,一个人才能真正成长起来,不经风雨不见彩虹,不经风霜不闻梅香。
至诚胜于至巧,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与人交往,靠的是一个“真”。你真诚待人,别人才能真诚待你,这样才算是真交情。与自己相处,靠的也是一个真。
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真诚对待自己,反省自己,一个人才能真正抵达自己。克己才是真功夫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心灵的宽度,不是你王阳明说过,“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在人生道路上,指引着前行方向的定盘针,能够做到克己,就是稳定自己的心态,一切都将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要是能克制住内心的欲望,那就会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走向人生巅峰!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家恩.天行健.地势坤.齐家道!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来源:中华大家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