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在这片山川之下,蕴藏着更为珍贵的宝藏——门类齐全的金属矿。其中,铜、钨、稀土等资源的丰富程度堪称世界罕有。
江西省坐拥巍峨群山,景色稀世无双。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在这片山川之下,蕴藏着更为珍贵的宝藏——门类齐全的金属矿。其中,铜、钨、稀土等资源的丰富程度堪称世界罕有。
依托于得天独厚的资源,江西省有一所高校不仅成为了我国冶金领域的技术先行者,并且持续将培养该领域的杰出人才视为己任。
在它的校园中,一尊“冶金女神”女娲补天像屹立近四十年不倒;
在它的校庆典礼上,一首原创歌曲《中华冶金颂》如史诗般字字铿锵、气贯长虹。
图源:微博@江西理工大学
它便是——江西理工大学(简称“江西理工”)。
01
“新中国八大冶金院校”之一
新中国建设初期,工业建设如火如荼,国家对冶金工业的重视和需求日益增强。
1958年,江西冶金学院在“世界钨都”江西赣州应运而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开办的八大冶金院校之一,就是现在江西理工大学的前身。
在70余年的校史中,学校虽历经诸多挑战与危机,但冶院人始终秉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坚定信念,一次又一次地挺过了难关。
江西冶金学院
图源:微信公众号@江小理
学校成立初期,在上级拨款有限的条件下,全校师生齐心协力,改造原中南钨矿局留下的旧房,逐步完善了教学大楼、学生宿舍、食堂和图书馆等基础设施。
不仅如此,师生们更是从仅有的两把老虎钳和两台老式皮带车床起步,利用其他工厂的下班时间,借用机器设备加工所需部件,亲手制造车床,最终成功建起冶金学院的工厂,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60年代初的实践教学
图源:微信公众号@江小理
在学校处于蒸蒸日上之际,省领导开始对全省高等学校进行调整,江西冶金学院也面临停办危机。
校领导得知后,以最快的速度上报国家请求支持。幸好学校不仅顺利保留,还“身价上涨”,改由冶金工业部直接领导。
但是到了1970年10月,江西冶金学院再次面临严峻考验。省革委会下令裁撤学校改建为工厂,派人来院企图摘下大门口的校牌,还强行占用食堂和校舍。
这一系列强硬举措引发了全校教职工的强烈抵制,校领导决定直接通过电话向冶金工业部请示。
图源:微信公众号@江小理
经调查确认事实后,在北京召开全国抓革命、促生产工作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专门当面叮嘱江西省革委会的负责同志,江西冶金学院是冶金工业部在华东地区唯一一所本科冶金高等院校,不仅不能撤销,还要扩大规模,越办越好。
纵使风雨飘摇,几代冶院人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办学。正是这份执着,才使得学校有机会成为影响力愈发重要的高等学府。
南方冶金学院
图源:微信公众号@江西理工大学
1988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同时增设政治理论、经济法、会计等专业,努力从单一工科型院校向以理工为主的多学科大学转型。
在逐步吸纳南昌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江西省商业技工学校等新生力量后,2004年,学校终于实现了梦想,被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
图源:微博@江西理工大学
如今的江西理工大学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三方共建,曾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等。
学校的占地面积已经比最初扩大近5倍,拥有4个校区,分处赣州、南昌两地办学;
开设专业从最初的8个,增加到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等72个本科专业,成功实现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
校徽为“青铜鼎”样式
图源:微博@江西理工大学
遗憾的是,江西理工大学不仅未能跻身985、211之列,目前甚至还不是“双一流”大学,在部分省份的高考录取中位于二本批次。
可能因为它的“偏科”,学科优势仍旧集中在工科、甚至更加狭窄的冶金领域,影响了整体竞争力。
但江西理工正在积极改进。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上,它的名次从2020年第253位,跃升至2024年第168位,短短五年时间上升了85名,进步显著。
2024年中国大学排名
图源:微信公众号@软科
相信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江西理工大学能够再次发扬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开拓出一条充满光明与希望的路途。
02
从有色金属走向新能源
坐落“世界钨都”赣州、临近“世界铜都”鹰潭,江西理工得以积极投身于应用型科研,高效推进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无论是建国初期对钨矿通风系统的不断优化,还是九十年代超高性能钨粉体的工业化生产,再到近年来对白钨“绿色冶炼”的技术突破,都显示着江西理工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2019年创办学术期刊《钨科技(英文)》
实现江西省英文期刊零的突破
图源:微信公众号@江小理
与此同时,在铜冶炼领域,为了攻克百年来人工难以掌控复杂流程的难题,江西理工将先进科技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自主研发“铜转炉吹炼数模仿真控制系统”,更是展露着学校对科技进步的执着追求。
然而它最为耀眼的成就,在于被誉为“工业黄金”的稀土领域,是我国稀土产业的技术指导者和引领者。
学校设有全国唯一一个“稀土产品检测与溯源”方面的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助力中国稀土产品的整体高质量发展。
在众多世界级项目中,如世界首条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红轨”、世界最先进海洋石油平台“海洋石油982平台”,江西理工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源:微博@新华社
近些年,江西理工也在努力突破传统工业的桎梏,大胆探索新能源技术的可能性,在长寿命、高性能的电池材料方面硕果颇丰。
“因钨而生、因铜而兴、因稀土而盛、因新能源而跨越”。就此,江西理工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发展格局。
江西理工大学现拥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并在过去五年中承担了300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学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屡获殊荣,共荣获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50余项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2023年度,它荣登江西省省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排行榜榜首。
在强大科研实力的带动下,江西理工的学科建设也不容小觑,拥有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教育部“高校学科领域优先发展清单”学科1个。其中采矿工程、机械工程、冶金工程3个专业的实力尤为突出,早早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
哪怕放眼世界,江西理工的专业实力也能名列前茅:3个学科进入2024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图源:微信公众号@青塔
秉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的办学使命,江西理工始终坚持用智慧铸魂,创造时代工匠,以科研为笔,书写辉煌篇章。
03
金属风骨,祖国栋梁
江西理工大学的毕业生素以“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三实”品质著称,他们在分别在学界、商界的广阔舞台上,都贡献着热血与力量。
自恢复高考以来,江西理工已培养出3位两院院士,他们都是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世界冻土研究的领跑者”赖远明,为青藏国家铁路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采矿工程专家王运敏,在国内首创众多采矿技术体系;
我国盐岩力学开拓者杨春和,学术成果填补了国家在盐岩油气储备这一新领域的空白。
而在2019年,《财富》杂志统计的“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掌门人本科毕业院校”榜单上,江西理工大学校友数量位列第18。
82届校友龙子平、曹建国,分别担任着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职董事长、海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引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蓬勃发展。
图源:微信公众号@青塔
即便是近年来,江西理工毕业生的就业也依旧耀眼。根据《江西理工大学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22届本硕博毕业生人均收到2.56份offer,将近一半毕业生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成功落实了就业单位,足见其优秀的社会竞争力。
图源:《江西理工大学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江西理工之所以能够培养大量的社会需求人才,关键秘诀之一在于,它能够紧紧围绕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产业链,设置相当齐全的学科和专业。
2020年,江西理工大学于国内首创稀土领域本科专业,和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联合培养创新实验班——“稀土班”。
它采用专业混编、全过程导师制的模式。学生们的7个专业涵盖了稀土产业链采、选、冶等各个环节,得以促进他们知识和技能的互补。
并且,这些本科学生在大二学年就可以进入导师团队展开科研训练,“稀土班”成立以来有12人次发表SCI一作/二作。
在各大学生竞赛的舞台上,江西理工学子也屡创佳绩。过去5年,学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国家级重要赛事上,累计获得全国一等奖超过150项。
刚刚结束的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更是斩获金奖1项、银奖6项,金银奖总数位列全省第一。
2014年,江西理工学生发明的“监考机器人”登上央视报道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校园里,专业学习固然重要,但江西理工同样注重学生的文体教育,致力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校里的八角之声合唱团,由当代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金巍教授担任艺术总监,至今已经连续9年受到央视邀请参加CCTV《合唱先锋》节目录制,先后7次在春节期间亮相央视舞台,以其卓越的艺术水准赢得了广泛赞誉。
图源:微信公众号@江小理
除此以外,学校的啦啦操队也荣誉满身。成立迄今,斩获国家级一等奖200余项、省级奖项100余项,是全国唯一一支参加过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的啦啦操队伍。
他们的高光时刻,当属2008年北京奥运会啦啦操队选拔赛中夺冠,荣耀登上北京奥运会的赛场。
备受瞩目的焦点还有江西理工攀岩队,曾获得国际攀岩大师赛、世界杯攀岩赛等国际国内比赛冠军20余项,多次打破世界纪录。
校友钟齐鑫现为国家攀岩队队长、国家攀岩队速度组主教练,他以卓越的技艺和非凡的表现,被官媒报道为用“中国轻功”征服全世界的攀岩名将。
“让我们造就金属的风骨,让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伴随着校歌的谆谆教导,相信江西理工学子们定能不负时代重托,为国家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
来源:新东方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