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7日,《肖茂光书画展》在南充市博物馆正式开展,现场展出了南充籍军旅书法家肖茂光多年来创作的100余幅书画作品,吸引了众多业界人士和书画爱好者到场观看。一幅幅书画作品,是这位入伍五十年的老军人对党、对祖国、对军队的深情表达,也让观众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
肖茂光书画展现场。
肖茂光(左)向南充博物院赠书法作品。
5月17日,《肖茂光书画展》在南充市博物馆正式开展,现场展出了南充籍军旅书法家肖茂光多年来创作的100余幅书画作品,吸引了众多业界人士和书画爱好者到场观看。一幅幅书画作品,是这位入伍五十年的老军人对党、对祖国、对军队的深情表达,也让观众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肖茂光自幼受家乡山水滋养,文化熏陶,心中埋下了艺术的种子。后来,他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参军入伍。步入军旅后,肖茂光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业余时间都投入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经过几十年的刻苦钻研,终成大气磅礴、行云流水的独特书风。
家乡山水滋养艺术灵性
嘉陵江中游的嘉陵区,江水蜿蜒处沉淀着千年的文脉。1957年,肖茂光出生于土门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和大多数农村娃一样,过着十分贫苦的生活。用肖茂光自己的话说,那是“饥饿的童年,贫血的青春”。
与其他贫苦农民家庭不一样的是,尽管家庭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肖茂光的父亲依然坚持把他送进学堂。“父亲是村里的会计和队长,算是为数不多有文化的人,他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十分重视孩子的读书问题。”肖茂光说,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从小学读到了高中,为后来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嘉陵江的湍流与巍峨的群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将少年肖茂光围困在贫瘠的山坳里。但这阻隔非但没能困住他的志向,反而在江水的咆哮与山峦的沉默中,点燃了他心中那团求知的火焰,并激发了他对艺术的热爱。
1973年,初中提前毕业的肖茂光,凭借优异成绩进入李渡中学读高中。李渡中学,这所较大的中心学校,打开了肖茂光的眼界,也让他从此与艺术结下了缘分。肖茂光至今清晰地记得,1973年9月入学,开学一个月后就是国庆节,当时学校要办板报,由于业余美术老师忙不过来,他自告奋勇为老师分担,承担起了办板报的任务。
“当时我在黑板上画的画,展现了国庆的喜庆氛围,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肖茂光说,“因为出色地完成了板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班、校里的墙报、板报任务都落到了我的头上。”
在李渡中学,凭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肖茂光成为了学生会宣传委员,还担任业余美术班班长。由于刻苦学习,加上悟性不错,他的画比其他同学画得好,因此高中毕业时,学校老师还主动提出让他留校担任美术老师。
刻苦钻研醉心笔墨之中
由于种种原因,肖茂光未能留在李渡中学任教。带着些许遗憾的他回到村上,成为修水库的宣传员,并在土门小学担任临时代课老师。在搞宣传工作时,他每天提着灰桶,爬到山上写大字,在空余时间坚持作画。这段看似曲折的岁月,反而让他的艺术之根更深地扎进了生活的沃土。
在那个年代,肖茂光的画作犹如山野间绽放的奇花,被郑重地悬挂在村委会斑驳的土墙上。也正是挂在乡政府办公室墙上的几幅画,改变了肖茂光的命运。1976年,部队招兵干部到村上来征接新兵,在办公室看到了肖茂光的绘画作品,赞叹道:“这山沟里竟藏着这样的好苗子!”当即表示希望肖茂光去军营中历练。
在几番思想斗争后,肖茂光最终决定参军入伍,到部队中去锻炼自己,也由此推开了一扇通往广阔天地的大门。因为擅长书法和绘画,他到部队后主要从事宣传文化工作,新闻采访、播放广播、放电影、画幻灯片……他把对艺术的热爱转化为工作的激情,找到了艺术生命最踏实的落脚点。“部队里有节庆活动,或者有战士结婚,都是我去写对联、剪喜字。”肖茂光说,“那些年用笔墨记录的,正是我最珍贵的军旅青春。”
军旅生涯中,肖茂光在出色完成各项任务之余,将满腔热忱倾注于翰墨丹青。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他便潜心研习“二王”法帖,在《十七帖》的遒劲与《中秋帖》的飘逸间反复揣摩,尤其对于右任的草书《千字文》更是朝夕相对,临池不辍。他不仅醉心于笔墨实践,更系统研读中国书法历史和艺术理论,这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修行,使他的书法渐入“心手双畅”之境,每一笔划都凝聚着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创新思考。
几十年来,肖茂光刻苦钻研书法理论与实践,其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方面均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与创意,其书法作品师古而不泥古,在充分汲取古今书法名家构字、运笔、用墨方面的经验的同时,又大胆求新求变,从而形成了“中正宏阔、厚重朴茂、飘逸灵动”的书风。
书画创作展示赤子之心
5月17日,《肖茂光书画展》在南充市博物馆开展。步入展厅,墨香扑面而来,那些力透纸背的书法作品中,饱含着对党的赤诚信仰;丹青点染的画作中,流淌着对故土的缱绻深情。肖茂光表示,“本次展览既是对艺术生涯的一次全面回顾,更是一个老兵用笔墨向祖国敬献的深情礼赞。”
肖茂光的书法兼涉诸体,篆、隶、真、行、草五体俱工,尤长于行草,一笔一划都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四川省书学学会会长、一级美术师田旭中认为,肖茂光的书法作品具有笔力厚重、线条洒脱、章法灵动、诗书生辉四种特色。
除书法作品之外,现场还展出了部分绘画作品,他笔下的梅、兰、竹、菊形态逼真,更赋予其生命价值和意义。不少在现场观看书画展的人士表示,肖茂光的书画作品技艺精湛,彰显了拳拳赤子之心,抒发了他对家国的热爱之情,从他的作品中也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肖茂光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法家,更精通诗词歌赋,他先后出版了两本诗词集和《茂光墨韵》书画作品集。这些年来,肖茂光也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他为南充创作了长诗《大美南充》,为明朝兵部尚书韩士英创作了赋《英风铸盾》。在回家乡办书画展之际,肖茂光走进南充市融媒体中心参观,并送上了书法作品《七律·为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贺颂》,表达对新闻工作者的美好祝愿。
年近七旬,肖茂光始终笔耕不辍,他坚持学习、坚持创作,始终在自己热爱的书画艺术中孜孜以求。“艺术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地磨砺和探索,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肖茂光表示,他将始终保持对艺术的敬畏之心,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创新。
人物简介
肖茂光。
肖茂光,1957年出生于南充市嘉陵区,1976年参军入伍,在西藏戍边三十六年,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将军,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在工作学习中善于思考和创新实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很多创新实践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善于归纳提炼、理性表达,有100余篇各类文章和书画作品被省级以上媒体刊用,参加军地书画展曾获铜、银、金奖和特别金奖。创意书法“猴头寿”字和“斑纹虎”字获得国家专利及著作权登记。
来源:南充文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