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没有上限

B站影视 2024-12-16 14:45 3

摘要:从义乌到「世界义乌」,不过四十年光景。四十年间,无数传奇故事与精准决策推动了这座城的发展。初代义乌商人,用双手与汗水将义乌从贫瘠破县打造成中国最国际化的县级市。这座城市也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而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义乌到「世界义乌」,不过四十年光景。四十年间,无数传奇故事与精准决策推动了这座城的发展。初代义乌商人,用双手与汗水将义乌从贫瘠破县打造成中国最国际化的县级市。这座城市也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而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义乌,这座建立在商品上的城市,每天都有无限可能。

文|林雨

编辑|许迪

鸡毛换糖,坚忍不拔

回溯100年,种地是义乌人唯一的收入来源,然而这里土地红壤多、缺乏肥力,农民们难以果腹。义乌江边适种甘蔗,用甘蔗可以熬出红糖。敲糖帮带着本地特产红糖制成的姜糖等,游走江西、湖北、江苏等地农村换来鸡鸭鹅毛。他们不仅收购鸡毛,还从各地工厂收回稀有小商品,带回义乌,渐成规模后把外地商人也吸引到义乌来批发这些小商品。

渐渐的,村民自发组织的市集逐渐悄悄发展起来,约定俗成“一四七”的上午是开市时间,大家提着篮子,在这里交易一些生活用品。

初代义乌小商品市场©郑亚文

80年代初,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商人的行为被视作“投机倒把”并受到打压。时任县委书记谢高华在多方走访以后,认为“鸡毛换糖”有利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凭借着一心为民的情怀带领义乌叩开了财富之门,并首创了“兴商建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982年9月5日,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湖清门小百货市场开业。从此,义乌各届政府对商贸发展不断扶持,一系列利好政策堆叠,让义乌小商品商贸发展到如今规模。80年代后期,在市场带动下,大量的义乌商人根据市场的行情,开始生产一些简易的产品。商品的销售从周边农村渐渐转变为全国内贸。随着边贸生意兴起,义乌小商品也逐渐流向周边国家和地区。

1990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为我国最大的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很多义乌人说“月工资300元的年代,我家已是万元户”。1991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10亿元。1992年2月,城中路小商品市场移址篁园路。义乌小商品市场更名为中国小商品城。一年后,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为义乌第一家上市公司。

1994年10月18日,中国小商品城篁园市场第二期市场建成开业©金福根

2000年左右,背着现金来义乌扫货的人里,出现了很多洋人面孔,外贸由这批永立潮头的商人推动,自此在义乌兴盛起来。“那是人找货的年代,只要把原料拉回来,货生产出来,就不愁卖不出去”。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义乌也乘此东风,从“中国义乌”发展到“世界义乌”,实现了从马路市场到国际商贸城的华丽转变。2002年,义乌第五代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投入使用,散布在义乌各处专业市场的摊贩,找到大本营,纷纷入驻。这里形成了集购物、旅游为一体的国际性商业平台,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2004年之后,义乌市场的主管和运营单位商城集团在多个海外国家设立办事处,进一步推动了义乌商品走向国际。2005年,义乌国际商贸城建到了二区,也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确认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如今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已经拓展至五区及两个扩展市场,建筑面积达300余万平方米。

现在的义乌国际商贸全局图

分享传承,不断求变。

义乌人做生意,遵循浙商 “进四出六”的商贸文化,意思是做生意要懂得分享,自己留四朋友得六,以毫厘争取,积少成多。

初代“鸡毛换糖“的义乌人,在卖糖块时,往往会多给顾客一块半块碎糖,以维持和顾客的关系。他们认为做生意多给别人一些,以他人利益为重,超越顾客的期待,生意才会越做越好。

货郎在义乌江湾公社崇山村与村民以生姜糖、针线、纽扣换鸡毛©金福根

这种朴素的商业文明渗透了义乌的方方面面。老义乌人会不吝于将自己的经商经验传授给新人,义乌的企业也会“合力”发展,分享客户资源及经验。在义乌商人眼里,单枪匹马不如抱团合力发展。

他们互通有无,分享哪些国家生意不好做,要规避风险。比如印度的商人来到义乌,告诉这里的义乌商人哪种手镯近期卖的比较好,第二天便能够在义乌的看到这种手镯,更夸张的是,几乎所有卖手镯的商铺就都能见到这种货了。

这种分享精神不仅传承在经商者之间,义乌的城市发展也十分支持商人的需求。义乌能吸引大量年轻淘金者前来,也得益于政府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创业成本、提供创业指导等利好政策,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了低成本的发展平台。

1992年,义乌官方提出了“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的发展战略,成立义乌经济开发区。“贸工联动”是将商贸和制造结合,基于二、三产业联动的小微企业创新体系。二产围绕三产,三产围绕市场转动的战略模式,让义乌成功从商品集散地变为兼具制造与商品展示集散能力的市场,“前店后厂”模式为义乌商贸成功建立了不可动摇的优势地位。之后,义乌商城的五次扩张与大学的建立,也帮助义乌完成了在商业拓展与转型,成功应对了网络商城崛起的局面。

小而多的企业,成就了义乌整体极强的创新能力,对市场的高速反应能力。在市场快速发展的现实下,义乌人养成了创新思维。比如文具品类,能够做到每天都有新品上市,精准抓住用户需求,不断迭代更新。


创新在义乌是一种思维,而创新之外,义乌商人也十分具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与创新听起来是完全相反的发展模式,但用在义乌人身上,却是一以贯之,相辅相成的。“工匠精神”是说义乌商人在投入一个领域的发展后,会做垂直细分市场并进行精准营销。针对不同市场、不同国家、不同需求,都有适合的产品,并且做到不断迭代,精益求精。也因此得到市场认可,并建立了和客户之间的信任。

义乌人秉承着不断求变的商业精神,从走街串巷的货郎到靠小商品坐拥上亿的企业家比比皆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商业格局下,他们希望永立潮头,做个领路者。

2024年义乌体育及休闲用品博览会暨户外用品展©义务商圈

从下海潮到中国加入WTO,从经济危机到互联网时代,义乌商人勇于求变,抓住每个机会或是针对局限做出相应变革。

过去40年,“义乌制造”的品质和义乌商业空间同步迭代。义乌的商贸空间从初代的棚户市集,到单体商场,到连片的五期商贸城,再到联动世界的海外分市场。义乌商品的品质也从满足农村市场“能用”的基本需求,到满足国际市场民众基本生活硬需求。再到品牌建立,向中高端、品牌化产品发展。

新一代义乌人已经不满足于仅仅作为“世界工厂”,新一代商人,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并且将工厂的制造能力也进行品牌化发展。这些举措,让义乌制造渐渐脱离质量差的刻板印象,走向中高端市场。

窥视供需,链接世界。

义乌作为地表最强大乙方,就像是暴雨来临前的低飞蜻蜓,寒冬将至时南飞的燕子,能够反映出市场动向。

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前夕,义乌出现了旺季不旺的态势;2016年美国大选,虽然媒体风向和民意调查都倒向希拉里,但义乌商家们却淡定的认为,特朗普的胜算更大,是因为大家都临时接到了大批特朗普应援物的订单。类似的预测,还出现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9年英国大选、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一系列全球事件的动向和表现。义乌通过小商品贩卖,创造了一个个传奇故事。

一名中国工人缝制特朗普MAGA的横幅©Getty Images

其实,早在2005年,义乌的国际贸易额就超过了国内贸易额。义乌的商业市场自此由内销转成外贸,这里的常驻外商达8000多人。

2007年10月22日,商务部和义乌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全球发布“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该指数由商务部编制,由义务商城集团的工作人员到各商户采样,得到市场价格、交易量、供需关系等数据,以帮助商家更好了解市场动态。

今天的义乌,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县级市。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外国商人抱团居住,盘扎着一个个韩国村、日本村、东南亚村...走在街上,时时刻刻能看到各种外国语言。

义乌,浙江人自己的上海 ©南瓜瓜瓜

义乌也在互联网上,有着“美食联合国”的称号。三联生活周刊曾报道过一份义乌逛吃指南——包含对中东(埃及&伊拉克)、中亚(阿富汗)、高加索地区(阿塞拜疆)、非洲、南亚(印度和尼泊尔)、东亚(韩国)的推荐餐馆介绍,以及各个餐馆特色的讲解。这里有亲自下厨的外国老板,有海外带来的料理大锅,有进口空运过来的面粉和酱,也有经过改良的印度小食。

义乌对人、对新事物的包容度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城市。

经过改良的印度小食玛莎拉脆水球©三联生活周刊

除了海外商品供应以及拥有丰富的各地美食,义乌也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勾连全球,支撑着义乌商品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义乌共有国内外船运公司、货运公司、货运代理公司、外轮代理公司的机构共600多家,拥有飞往俄罗斯、澳门、爱尔兰都柏林、西班牙马德里等十余条国际(地区)航线。2014年11月18日,首趟“义(乌)新(疆)欧(洲)”铁路班车正式开通运行。对于市场经营户来讲,在考虑运费、运量、运价等多方因素的基础上,义新欧班列的开行,让来到义乌的采购商有了在海运和空运之外的另一个选择。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商铺聚焦于产品化发展以及随着销售环境逐渐互联网化,市场里40%-50%的外贸商户都不再需要仓库,而是接单后直接报关并“拼柜出海”。义乌从之前的小商品集散地摇身转变为“义乌品牌”。

未来的义乌还将对义乌高铁站和义乌机场进行扩建,实现更加高效的通关清关以及海外运输流程,并以此为契机,提升义乌城市形象,发展文旅科创板块,形成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新面貌。

局限,破局。

义乌制造曾在过去被批上劣质、廉价、低端的标签。

一部分义乌商人在渴求转变的源动力之下,逐渐开始变革,推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不再是套用日韩品牌标签,而是以“中国企业”身份,进行全球品牌布局。95、00后的年轻人,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营商模式,他们的兴趣爱好广泛,眼界思路开阔。

未来的义乌品牌,有可能通过引入资本及品牌,并发展自身供应链优势,通过将家族企业向公司化发展,将企业做大做强。就如同用“两桶水”成为首富的宗庆后及钟睒睒,敢于投入,敢于办厂,不拘泥于“薄利多销”的传统经营策略。增强品牌化发展,提高商品利润率,增强市场引领能力,这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义乌人新的商业目标。义乌商人在逐渐摸索未来的商业模式,下一个十年的变革还在继续。

在疫情期间,因为受限于交通往来,义乌也曾陷入困境。但义乌商户以极强的应对能力,很快就找到了相应的策略。他们包机请有线下看货需求的客人来,或将线下看货拓展为线上直播看货,以此维护客户粘性。

Chinagoods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官方网站,在2020年底上线后,海外商户可以远程逛义乌市场,通过平台直播看样并下单。

即使在后疫情时代去到义乌,虽然有门庭冷落,店铺关门很早的表象,但各个商铺的老板实际依旧忙的热火朝天:是因为他们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正通过线上的方式完成商品的交易和信息的传递。此外,义乌也逐渐在海外建立分市场,布局八大行业产品,市场也兼具商品展示及保税仓储的功能。

迪拜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是首个义乌海外分市场,成功推动了中国商品在阿联酋的高效流动,迪拜也成功连接中国商品及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成功加速商品流动速度。

迪拜义乌中国小商品城 ©商城集团

除了外拓,义乌城市本身也在一步步的推动转型。2024年7月,华润万象城在义乌开业。项目整体囊括The Box和The Market两大创新空间。年轻化、现代化的商业街设计,为义乌注入了新的城市活力。让义乌在传统“商贸”的形象之外,多了一层时尚气质与年轻姿态。

义乌天地漫步道©南西空间影像

义乌逐渐实现着向走出去、留住人的城市版图拓展。从“山寨重镇”批发地,摇身变成新晋“网红旅游城市”。

义乌天地现代化市场©华润置地

义乌也在积极探索小商品市场旅游消费新场景,探索国际商贸城AAAA级景区的文旅可能性,拓展义乌这张“万国美食”的文旅名片,发展城市的多元文化属性。揭开义乌曾经的神秘面纱,进一步增强义乌的可游、可体验性。

“品味万国 嬉购全球”国际商贸城旅游购物季开幕式©商城集团

虽然义乌是一座建立在市场上的城市,但义乌商贸城将不再代表义乌的全部,义乌本身将成为一个城市文旅品牌与目的地。

回顾义乌过去40年来的发展,土壤资源的匮乏、疫情的打击、电商的冲击,每一次局限与变动都没有阻止义乌持续成长与进步。义乌的营商精神与40年的商业发展史就是义乌名片。即使没有云贵的绿水青山,陕晋的深厚历史,京沪的纵横繁忙。这座别具一格的“宇宙义乌”总能激起民众窥探他的好奇心。

义乌,是一座没有上限的城市,我们期待接下来的40年义乌的更新与转变。

义乌朝阳门夜晚的标语灯箱©杰克特派

来源:CHINAGOOD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