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加快“技能山东”建设,打造技能人才集聚新高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天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加快“技能山东”建设,打造技能人才集聚新高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发布词中提到,山东印发文件支持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包含了17条“硬核”举措。请介绍一下《若干措施》有哪些特色亮点?
张涛:山东是技工教育大省,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位居全国前列。经省政府同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12个部门制定了《山东省支持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进一步解决制约技工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为技工教育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一是打造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在目标定位上,《若干措施》坚持以培养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为目标,紧紧围绕山东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优化技工教育供给结构。在培养模式上,探索高技能人才长学制贯通合作培养试点,试行技工教育特色学分银行制度,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技工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推进技工教育“扩容提质”。《若干措施》从加强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推进优质技工院校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技工教育、增强平台载体支撑能力四方面发力,细化优质技工教育“提质扩容”举措,争创全国优质技工院校和申办全国技工教育优质专业,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厚植发展“沃土”。
三是推动技工教育内涵式发展。《若干措施》聚焦技工教育内涵式建设,提出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实施产教融合提升行动、强化国际合作交流等措施。一方面,沿用部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另一方面,聚焦技工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提出制定技工院校校办工厂建设管理办法等新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激发技工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是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升级。在培训基地上,《若干措施》首次提出,在全省省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遴选建设20所左右的省级职业训练院,打造集技工教育、公共实训、技师研修、技能竞赛、技能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载体。在资金激励上,《若干措施》提出,职业技能培训的收支结余,可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作为绩效工资的资金来源,并在薪酬分配上向承担培训任务的一线教师倾斜,全面调动技工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是凝聚技工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技工教育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凝聚各方面合力,才能实现高质量特色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在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逐步解决技工院校面临的瓶颈问题,大力推进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融合发展,积极探索面向高校毕业生开设大学生技师班,深化技工院校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方面自主权,这些措施将为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政策保障。
凤凰网记者:
目前,山东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63万人,在支持技工教育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省发展改革委做了哪些工作,下步有哪些工作考虑?
王海明:技工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技术技能、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积极推动技工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效衔接,助力技工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政策引领,加强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加强统筹谋划,充分发挥规划战略导向作用,把支持技工教育发展纳入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力促进技工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政策综合效应,推动宏观政策与技工教育政策协同发力,在研究制定经济、产业、区域发展政策时,将发展技工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重要内容和政策导向,同时积极参与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山东省支持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完善支持技工教育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体系。
二是坚持项目支撑,夯实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强技工教育基础设施谋划布局,积极支持技工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技工教育办学质量,近年来,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专项资金5.7亿元支持15个公共实训基地项目、4个产教融合项目和19个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建设运营,累计培训各类技能人才近20万人次。
三是坚持高效匹配,努力促进技能人才与用工企业供需对接。与省人社部门共同探索开展“就选山东‘项’你而来”省级重点项目企业招聘活动,组织80余家省级重点项目企业、部分高校和技工院校参加,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发布优质招聘岗位252个、招聘数量2294人,进一步拓宽技工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渠道。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强规划政策统筹引领,加大政策资金争取支持力度,持续提升技工教育基础设施水平。指导技工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支持技工院校、技师院校与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育产教融合试点企业,全面促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请问,省财政厅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围绕落实这次出台的政策文件,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韩震:技工教育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充分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当前,全省上下正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近年来,省财政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完善政策体系,聚力支持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做好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的大文章。概括来说,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拓宽渠道,强化经费统筹保障。一是全面落实生均拨款制度和奖学金、助学金、免学费等学生资助政策,帮助技工院校学生减轻经济负担。二是聚焦“技能山东”建设,省财政每年安排资金5600万元,支持技能人才培养和技工教育发展。三是设立职业能力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支持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同时,统筹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多渠道资金,支持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高技能人才储备。
二、突出重点,加力培优载体平台。培养人才,平台是关键。聚焦技工院校建设,“十四五”以来,省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73亿元,围绕高端装备、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先进产业需求,对13所技工教育优质学校、54个优质专业给予奖补,支持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聚焦领军人才引领,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给予资金支持,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聚焦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新型学徒制培训试点、齐鲁绿色低碳职业技能培训、省级“绿领”职业技能培训等补贴政策。对世界技能大赛省级重点集训基地给予建设补助,向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和技术能手发放奖金,支持举办全省技能大赛,以赛代训选拔培养优秀的“能工巧匠”。
三、强化激励,提高技能人才待遇。长期以来,技能人才呼吁提高待遇、职业认同和社会认可,省财政始终注重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比如,对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国家级荣誉的领军人才,给予一次性奖励。又如,支持每年遴选齐鲁首席技师约150名,管理期内可按月领取津贴;每两年选拔一次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每位技术技能大师可享受一次性津贴。这些激励政策,为弘扬“工匠精神”、关心尊重高技能人才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省财政厅将以此次《若干措施》出台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完善技工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并以财政投入为引导,持续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技工院校建设、技工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等支持力度,加快推动全省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助力打造新时代技工教育发展山东样板。
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记者:
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是就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请问,面对“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若干措施》明确了哪些措施?
潘文勇:诚如记者朋友所言,当前,结构性就业矛盾已成为山东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其中技能人才短缺是突出的表现形式。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制定《山东省支持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若干措施》时,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注重从发展方向、产学协同、校企合作等方面集中发力,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与培养质量,推动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一是明确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发展方向。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近年来,山东技工院校持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培养质量,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根据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数据显示,一季度,山东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突破2.1,即1个高技能人才对应着2.1个岗位空缺,反映出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依旧存在。在此背景下,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定印发《若干措施》,首次从省级层面明确技工院校“以培养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发展方向,更加突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责主业。《若干措施》细化了师资队伍、培养方式、载体平台、国际合作、技能评价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技能人才培养迈向规模化、专业化、数字化、高端化。
二是搭建精准服务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为切实增强技工教育与产业发展的适配性,将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鼓励技工院校围绕重点产业与市场需求,灵活调整设置专业,构建起“产业引领—动态调整—特色发展”的专业建设体系。目前,全省已有87所技工院校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新领域,以及养老服务管理等急需紧缺专业。《若干措施》更加注重优化技工教育供给结构,要求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技工院校加强与各类龙头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合作,面向链上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探索通过设置“订单班”“冠名班”等形式开展“订单式”联合培养,加快建设一支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技能人才队伍。
三是把握工学一体培养技能人才的改革方向。近年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支持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和优质技工院校组建技工教育集团,鼓励学校、企业共建共管“校中厂”“厂中校”,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省分别有37所、51所、73所院校,承担着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段改革任务。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若干措施》提出“启动第二轮省级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试点”,明确要求在2027年年底前,建设10个左右省级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师资培训基地,利用3年时间遴选立项300项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专项课题,以实践探索加速山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从而更好破题“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来源:山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