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7日,以“学思想·讲道理·育新人”为主题的第五届厦门市青年思政课教师理论微宣讲比赛总决赛在集美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委教育工委主办,厦门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作中心、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5月17日,以“学思想·讲道理·育新人”为主题的第五届厦门市青年思政课教师理论微宣讲比赛总决赛在集美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委教育工委主办,厦门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作中心、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本届赛事自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市委党校、全市大中小学青年思政课教师的踊跃报名和积极参与。经过初赛、晋级赛的层层选拔,最终,16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总决赛。选手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厦门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厦门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一首声情并茂的诵读拉开决赛序曲。前四届获奖教师代表与集美大学学生同台演绎《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大思政与微宣讲一体化的厦门交响》,倾情讲述厦门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深入探索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活动积极回应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时代课题,把牢教育“三重属性”,突出理论宣讲“四微联动”,探索出了一条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厦门之路。
比赛汇聚高校与中小学优秀思政课教师“同台宣讲、一体竞赛”,并在此基础上从技术、评审、培训、传播载体等方面进行创新升级。与往届相比,本届赛事具有“四个创新”——创新技术手段,在“理论微阐释”环节全新引入AI竞答模式,人机同台竞技,用数字技术赋能理论传播;创新评审阵容,通过设置“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大众评审团,搭建多元评价平台,助力选手精准发挥;创新培训场景,通过组织选手来到厦门市委党校,通过赛前封闭培训、集体点评加一对一指导等,提升参赛选手理论素养和宣讲水平;创新传播载体,在新华社现场云、新浪微博、哔哩哔哩、厦门网等16家主流媒体和平台进行全程直播,线上总浏览量超410万。观众可以实时观看赛况,在线与评委、选手实时互动,共同打造一场全媒体、多维度、沉浸式的理论传播新体验。
厦门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彦龙表示,这不仅仅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比赛,更是厦门探索思政课教学创新、推动理论宣讲落地见效的一次生动实践。他指出,五年来,赛事坚持以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为目标,通过搭建跨学段交流平台,推动“大思政”与“微宣讲”深度融合,构建起课堂内外、线上线下融合传播的理论宣讲新格局。
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劲松表示,这是第一次在比赛中增加了AI实时互动,引进了大众评审团,还在厦门市委党校举行了一次模课会,对进入决赛的选手进行了集体备课、磨课。
高校组一等奖 卢鹏好(厦门理工学院)
“参加这次微宣讲比赛对我自己来说是一种磨练,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提升的宝贵机会。今后,我也会把这些收获带到我的课堂里,带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间去。”厦门理工学院思政课教师卢鹏好说。
中小学组一等奖 泥婷(厦门市莲花小学)
“我今天宣讲的主题是‘信念如炬耀征途 共赴民族复兴路’,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宣讲,告诉新时代的青年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厦门市莲花小学思政课教师泥婷说。
在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罗淼看来,微宣讲舞台既是理论成果展示平台,更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实训场”。在准备过程中,她不断梳理理论逻辑,推敲语言表达,也通过与其他选手的交流,获得教学启发。“和小学、初中老师的交流很有收获。他们的授课方式和表达方式,也让我重新审视如何让高校思政课更有温度。”
据悉,本届赛事结束后,主办方还将组织优秀选手组成宣讲团,深入大中小学、社区企业等地开展宣讲,进一步将比赛成果进行可持续转化,以“微宣讲”产生“大效应”,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
【中小学组】
一等奖 泥婷(厦门市莲花小学)
二等奖 张玮莹(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郭铭珺(厦门外国语学校)
三等奖邓嘉琦(厦门市音乐学校)赖舒婷(厦门市华侨中学)曾文静(厦门市禾山中学)陈小丽(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钟蕴(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
来源:爱看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