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的土地,都是600年前 那位老人玩剩下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0 12:57 2

摘要:清代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对于一本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说“其书为山经之别乘,舆记之外篇,可补充地理之学”。

清代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对于一本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说“其书为山经之别乘,舆记之外篇,可补充地理之学”。

1636年,一位五旬老人开始了自己的万里遐征,从江南出发,他穿过层峦叠嶂,踏过江河湖海,笔下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在几百年后的今天,都变成旅行者的诗和远方。

徐霞客的足迹:经典路线概览

徐霞客历时30余年,行程10万余里,足迹遍布今21个省市。核心区域包括:

华东地区:浙江天台山、雁荡山;安徽黄山;福建武夷山。

中南地区:江西庐山;湖南衡山;广西桂林、阳朔。

西南地区:贵州黄果树瀑布、贵州兴义万峰林;云南丽江、大理、腾冲、鸡足山。

其他:河南嵩山、陕西华山、江苏太湖等。

徐霞客旅行路线图 西湖科协

时光荏苒,在这片土地上依然有他的痕迹,

而老人便是徐霞客。

徐霞客画像 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在5月19日中国旅游日的钟声里,总回荡着一位行者的足音——四百多年前的这一日,徐霞客自宁海西门启程,以“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的轻盈笔触,为《游天台山日记》写下开篇。

5.19中国旅游日 文化和旅游部

他首站抵达的浙江台州天台山,早已在诗仙李白“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浪漫想象中矗立千年,既是文人笔下的精神图腾,更是地理探索的起点坐标。

台州天台山 天台文旅

这位明代旅行家以寥寥数语,将天光云影与旅人欣悦揉进山水长卷,让天台山的烟霞泉石不仅承载着李太白的豪放诗意,更成为中国旅行精神的原乡。

当人们在今日重访这片“人意山光”交织的土地,触摸的不仅是徐霞客笔下的千年风月,更是中华文明对天地山河永恒的向往与叩问。

01

天台山凭什么被古人追捧

《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天台山是浙江省主要山脉,绵亘于台州、绍兴、宁波之间,入海构成舟山群岛。

台州天台山 天台文旅

由浙江省西南部的仙霞岭主干向东北延伸,在天台县境内所形成的天台山。天台山北接四明,南连雁荡山,并向东侧延伸至海中,形成舟山群岛,天台山的主峰为华顶峰,高 1138 米。

天台山的地理位置 生物文化遗产视角下地域景观保护研究

天台山花岗岩山丘地貌总体呈雄伟浑圆状,峰峦连绵,山地呈多级结构,但在花岗岩内,局部节理断裂发育成悬崖、天生桥、壶穴等地貌景观。

台州天台山 天台文旅

天台山的从古流传至今的美是一部分的原因,而另一部分则是山水文化的兴起。

天台山自古便有“东海名山”“南国山水天台奇”美誉的灵秀之山,早已超越地理坐标的范畴,成为古时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方圣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如走马灯般频繁,“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烽烟将中原大地割裂得支离破碎。

台州天台山 天台文旅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当现实世界沦为纷争的修罗场,山林便成了人们逃离喧嚣的精神桃源。

士大夫们携着对尘世的倦怠,怀揣对仙境的向往,纷纷踏入天台群山,将身心交付于烟霞泉石之间,在山水与神灵的对话中寻找灵魂的归处。

台州天台山 天台文旅

阮籍与刘晨误入桃源遇仙的传说为云台山蒙上了一层仙气;而以孙绰为首的魏晋文人不断进入天台求仙访灵问道,孙绰并写下了“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的绝句,不仅引得谢灵运、王羲之等名士接踵而至,更让这座东南之山成为魏晋风度的精神地标。

当山水哲思与神仙传说相结合时,中国东南沿海的高山便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中国神山之巅”的文化符号。

台州天台山 天台文旅

唐代诗人李白更是用“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的豪言来描绘文人墨客当时对天台的钟爱。

四百余年后,徐霞客将这里选为《游记》开篇之地,在“岭旁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的细腻描摹中,在“深山荒寂,泉轰风动”的苍茫意境里,既定格了天台的草木精神,更赋予其“万里遐征起点”的里程碑意义。

台州天台山 天台文旅

从魏晋高士的屐痕到诗仙的逸兴,从徐霞客的墨香到今人的仰望,这座神山始终以文化厚土为基,托举起中华文明对理想山水的永恒追寻。

02

天台山下:中华小吃之都

天台山的烟霞泉石藏着诗画江南的魂,而山脚下的临海古城,则用袅袅烟火气,烹煮出一方水土的舌尖传奇。

这座被文天祥赞为“海山仙子国”的千年古城,以“中华小吃之都”的美誉闻名遐迩,141种传统小吃里,藏着四季流转的节庆密码,更浸润着山海交融的风土温情。

临海美食制作 临海发布

这里的美食都与节庆相关。

除夕有象征着团圆的油麦脂、

正月十四有家家户户必吃的糟羹、

四月初五有用鼠麹草做的青饼、

四月初八有浴佛节的乌饭麻糍、

六月初六老人食鸡粥、

并吃“烊糕”“酒盏糕”“红糖馒头”、

七月十五中元节的“九大碗”、

九月初九重阳节,饮茱萸酒,吃“糯米糖糕”、

冬至,粉糯米为丸,俗称“擂圆”。

乌饭麻糍 临海发布

当山海化作案头的糕点,除了应时而生的节庆美味,临海街头巷尾的寻常糕点,更藏着不寻常的烟火真味: 蛋清羊尾、麦饼、麦虾、海苔饼。

麦饼 临海发布

从节庆礼仪到日常食单,临海的每一道小吃都是活态的文化图谱:石磨转动的吱呀声里,藏着“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灶台腾起的热气中,飘着“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生存智慧;而街巷老店的招牌下,更沉淀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温情脉络。

麦虾 临海发布

当你在天台山麓啜一口云雾茶,咬一块刚出炉的海苔饼,便会懂得:这人间烟火里,藏着比山水更绵长的乡愁,比传说更鲜活的文明。

海苔饼 临海发布

03

何为旅行?

“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乃以一隅自限耶?若睹青天而攀白日,夫何远之有?”

徐霞客四百年前的叩问,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中国人骨子里对世界的好奇。

今天,当人们在5月19日中国旅游日踏上旅途,与其说是追随前人的足迹,不如说是与千古以来的探索精神一拍即合——那些翻山越岭的跋涉,那些跨越山海的奔赴,从来都是对生命广度的渴望。

华山 图虫创意

站在山巅,我们仰望的不只是星光,更是亿万年地质变迁的浩瀚史诗:而深入街巷市井,舌尖邂逅的每一味咸甜,更是一方水土的鲜活注脚。

青草糊 临海发布

旅行从来不是简单的地理位移,而是一场与天地对话、与历史握手的精神远征。

徐霞客用足迹丈量山河,人们以身心感知世界,跨越时空的共鸣中,不变的是对“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永恒追寻。

雷波大断崖 小红书“出逃的彭彭”/摄

愿每一次出发,都能在山水间照见更广的天地,在烟火里遇见更真的自己——这或许就是古今旅人,对世界最浪漫的告白。

本文由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两微一网”综合整理

部分图源网络仅供分享 如侵删

一审:袁佳利

二审:鲍港

三审:张翼晶

来源: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