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新冠病毒感染话题再次引发公众关注。据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2025年4月(第14周—18周,3月31日—5月4日)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连续三周位居所有呼吸道病毒首位,成为当前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近期,新冠病毒感染话题再次引发公众关注。据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2025年4月(第14周—18周,3月31日—5月4日)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连续三周位居所有呼吸道病毒首位,成为当前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为何新冠会在此时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专家分析,多重因素导致了本次新冠感染的小高峰。首先是距离多数人上一次感染新冠已过去一年多甚至更久,人体的抗体水平降低,对新冠病毒的防御力有所减弱;其次,五一期间人员流动频繁,加速了病毒的传播和扩散;另外,近期流行的新冠病毒主要为 XDV变异株(NB.1.8.1分支),属于奥密克戎家族,具有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症状更隐蔽、传播力不弱等特点。
专家表示,目前的新冠病毒流行株致病力未见显著变化,症状上多以咽痛、低烧、咳嗽为主,住院率和重症风险未显著增加,引发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低,公众无需过度担忧,但60岁以上老人,有基础病的人群以及免疫力低下者这三类人要注意防范。
面对新冠感染波动,公众既要提高警惕,也不必过度恐慌,正确认知、科学防护、合理用药是守护健康的关键。
若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尤其是近期接触过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人群,建议通过抗原自测测确认是否感染,一旦感染,早诊早治是关键的治疗原则。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若确认感染,需尽早就医。
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常见症状,科学用药可有效缓解不适。以发热、咽痛、咳嗽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可选用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功效的连花清瘟。一项随机、双盲、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连花清瘟可以显著改善新冠病毒感染临床症状,缩短轻中度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康复时间。连花清瘟还被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和服务指南(第一版)》等多个诊疗方案和指南。
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有效预防新冠病毒的侵扰,尽量降低被感染的风险?外出时,尤其是在人群密集场所,应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减少手部接触口鼻眼的机会;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增强免疫力。若身边出现感染者,无需过度紧张,做好环境消毒、个人卫生、保持适当社交距离即可。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