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产业观察:百利电气连续涨停;王子新材6天3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0 11:16 2

摘要:可控核聚变作为未来能源革命的焦点领域,正迎来技术突破与资本投入的双重驱动。2025年,我国EAST项目首次实现“亿度千秒”的聚变实验,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取得关键进展,同时行业融资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十五五”期间实验堆建设进入密集招标阶段,产业链核心设备环节的价值

可控核聚变作为未来能源革命的焦点领域,正迎来技术突破与资本投入的双重驱动。2025年,我国EAST项目首次实现“亿度千秒”的聚变实验,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取得关键进展,同时行业融资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十五五”期间实验堆建设进入密集招标阶段,产业链核心设备环节的价值量逐渐显现,资本开支加速释放推动行业进入高景气周期。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程加速

高温超导磁体技术突破:磁约束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核心路径,而高温超导磁体的性能直接决定反应效率。2025年,能量奇点公司自主研发的“经天磁体”在首轮通流实验中产生21.7特斯拉的强磁场,刷新国内高温超导磁体技术纪录。这一突破为紧凑型聚变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关键支持,推动核聚变商业化进程迈出实质性一步。

EAST项目里程碑式成果:安徽合肥的EAST装置在2025年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维持1000秒的“高质量燃烧”。这一成果突破“聚变三重积”中的燃烧时间与温度两大指标,标志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实验数据的积累为后续工程堆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重要参考。

国际资本加速布局:根据《核聚变2024行业报告》,2024年全球核聚变领域累计融资超71亿美元,同比增长9亿美元。国际资本普遍预计商业发电将在2031-2035年实现,技术成熟度与资本信心形成正向循环,进一步加速行业技术迭代。

资本密集投入催生产业链机遇

实验堆建设进入招标高峰:当前国内可控核聚变项目主要由中国核工业集团、中科院体系、商业公司与高校主导,单个实验堆投资规模达数十亿至百亿元。2025年以来,中科院合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密集启动CRAFT低温测试平台、TF磁体焊后加工等多项招标,单笔金额达千万级别,印证行业进入资本开支加速期。

磁体环节占据价值量核心:参考国际ITER项目成本结构,磁体设备占比达28%,远超真空室(8%)、供电(8%)等其他环节。高温超导磁体因能提供更高磁场强度,成为未来主流技术方向,相关设备供应商有望率先受益于实验堆建设需求。

企业动态与市场响应:百利电气、王子新材等企业因涉及聚变装置配套设备,股价近期表现活跃。例如,百利电气子公司为ITER项目提供无功补偿设备,尽管相关收入占比不足1%,但市场对技术验证前景的预期推动其股价连续涨停。王子新材旗下公司参与核聚变磁体电源系统配套,技术路径获认可后股价6天内3次涨停。

风险提示:可控核聚变实验进展存在不确定性,且资本开支规模可能受政策及技术验证周期影响。部分企业当前业务与核聚变关联度较低,需理性评估技术转化周期对业绩的实际贡献。

来源:金融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