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满城区人民法院:村口开庭解赡养难题,为七旬老人点亮“夕阳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0 11:11 1

摘要:近日,在保定市满城区的乡间,一场关于赡养的纠纷牵动人心。75岁的王某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窘。他育有二子一女,可两个儿子以“经济困难”“财产分配不均”为由,对赡养义务相互推诿,对老人破旧且无取暖设施的土坯房也不闻不问。唯有远嫁的女儿时常探望,无奈之下,老人将

近日,在保定市满城区的乡间,一场关于赡养的纠纷牵动人心。75岁的王某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窘。他育有二子一女,可两个儿子以“经济困难”“财产分配不均”为由,对赡养义务相互推诿,对老人破旧且无取暖设施的土坯房也不闻不问。唯有远嫁的女儿时常探望,无奈之下,老人将子女诉至法院,寻求基本生活保障。

承办法官了解情况后,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且此类案件在农村影响较大,决定启动巡回审判机制,将庭审设在村委会活动室,并邀请当地调解员、村民代表参与,既方便当事人,也借此开展普法教育。开庭前,法官实地走访发现,老人生活用品简陋,医疗箱里全是过期药品,日常全靠邻居接济,冬季甚至不敢生火,生活艰难。与三名子女沟通时,大儿子以子女多、经济压力大为由,想让小女儿多承担;二儿子因不满财产分配,要求重新分财产才肯赡养;小女儿虽愿尽孝,却因远嫁希望兄长分担日常照料。庭审中,法官明确告知赡养义务不因性别、经济状况而免除,子女需保障老人生活、医疗和精神需求。面对子女间的‘责任攀比’,法官动情说道:‘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更是道德责任,不能因旧怨或利益计较而逃避。父亲已逾七十,所求不过是子女的关怀与保障。’

随后,法官采用“背靠背”调解方式。对两个儿子,既分析逃避赡养的法律后果,又引导他们回忆父亲养育之恩;对小女儿的孝心予以肯定,并建议协商灵活赡养方式。经过3小时调解,三方达成协议:子女共同承担经济赡养,两个儿子每月轮流接父亲同住,小女儿每月返乡探望;若老人不愿离家,由村委会监督儿子定期上门照料,同时子女共同出资2万元,30日内完成房屋修缮。法院还向村委会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监督协议履行。

这场“家门口”的审判,既减轻了当事人诉累,也保障了弱势群体权益。回访显示得知,老人房屋修缮已启动,子女们正按约履行义务。

巡回审判以“移动的法庭”打破空间壁垒,用“柔性调解”修复亲情,彰显法律刚性的同时传递司法温度,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案结、事了、人和”的生动范例,守护着老人们幸福的“夕阳红”。

来源:公民与法治杂志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