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候,结婚是件大事。我和国强的婚礼并不铺张,就在厂里食堂摆了十几桌,放了几挂红彩,厂领导送了个搪瓷茶杯当贺礼。国强父亲早逝,婆婆一个人把他拉扯大,我们婚后就搬进了位于老厂区的两居室里与婆婆同住。
"我要儿媳不要儿子!"婆婆杨桂芝站在县城民政局门口,一句话如同惊雷,让前来离婚的我们愣在原地。
我叫钱秀兰,七零年生人,嫁给李国强时刚满二十。那是九十年代初,人们还把进国营厂当作"铁饭碗",能拿着固定工资过安稳日子。
那时候,结婚是件大事。我和国强的婚礼并不铺张,就在厂里食堂摆了十几桌,放了几挂红彩,厂领导送了个搪瓷茶杯当贺礼。国强父亲早逝,婆婆一个人把他拉扯大,我们婚后就搬进了位于老厂区的两居室里与婆婆同住。
刚结婚那几年,日子过得还算顺当。婆婆是老一辈纺织厂工人,退休后每月有六十多块钱退休金,勤快又持家。国强在机修车间当钳工,我在厂办打字室敲敲打打,每月加起来近两百块钱的收入,在当时的小县城已经算是中等偏上的家庭了。
婆婆杨桂芝性子刚直,但待我如亲生女儿。每天清晨四点多就起床,摸黑去菜市场买最新鲜的菜,为我们做好早饭。冬天里,她总是提前把我和国强的棉袄放在火炉旁烘热。
"秀兰啊,多吃点,看你瘦得,像根儿火柴似的。"婆婆总是边给我夹菜边念叨,"女孩子太瘦不好,得多补补。"
结婚第三年,我生下了儿子小宝。那时候厂里还有半年产假,日子虽然紧巴,但也还过得去。婆婆更是欢喜得不得了,整日抱着孙子又亲又逗,眼角的鱼尾纹都舒展开了。
可好景不长。那是1996年,国家开始推进国企改革,我们厂因为效益不好,被划入了改制范围。先是减产,接着就开始分批下岗。厂区广播里每天都念叨着"优化结构""减员增效"这样的词,大家的心全悬了起来。
终于有一天,我们车间的名单出来了。我那天正好请假在家照顾发烧的小宝,下午回厂补打卡时,看见办公室门口围满了人,有人低声啜泣,有人面无表情地走开,还有人坐在台阶上发呆。
"秀兰,你也在名单上。"车间主任递给我一张纸,上面写着"内部退养"几个字,"厂里给每人三千块遣散费,你下个月就不用来了。"
那天回家,我哭得眼睛肿得像桃子。婆婆二话不说,从枕头底下摸出五百块钱塞给我:"闺女,别怕,咱家不会饿着。"
国强那时还保住了工作,但厂里开始推行"带薪休假",实际上就是每月只拿基本工资的六成。他先是消沉,每天窝在家里看电视,后来开始跟一些下岗工人聚在一起喝酒,一喝就是大半天。
"爹不疼,娘不爱,老婆也不管了是吧?"我拖着醉醺醺的国强回家,心里不知有多委屈。下岗后,我每天起早贪黑,到处找临时工干,有时在建筑工地打杂,有时到饭店端盘子,勉强维持生计。
婆婆那时已经六十多岁,却总是默默帮我照顾刚上幼儿园的小宝。为了省钱,我们不让小宝吃幼儿园的午饭,每天中午婆婆就提着小饭盒,不管刮风下雨,准时送到幼儿园。
那是个电视剧《矿山人家》热播的年代,房子里总能听到王丽坤唱的《常回家看看》,可我们家的现实一点都不像歌里唱的那样温馨。生活的窘迫没能击垮我,却压垮了国强与我的婚姻。
那年冬天,我在一家新开的小超市找到了收银员的活儿。工资不高,但稳定,还能顺便带点临期食品回家。本以为日子会慢慢好起来,可我却发现国强与厂办的女文员走得太近。
起初我不愿相信。直到有一天,小区里的王大妈神秘兮兮地把我拉到一边:"秀兰啊,你那男人,天天跟那个穿红毛衣的女的搂搂抱抱的,我亲眼看见他们进了新华宾馆!"
人言可畏,又岂能空穴来风?我偷偷跟了国强几次,终于在一个周末的下午,亲眼看见他和那个女文员手挽手从电影院出来,还在门口亲热地依偎在一起。
那天晚上,我把事情和盘托出。国强沉默了一会,竟然坦白想与我离婚。
"她爸是市里商业局的,能帮我搞个门面房开超市。"国强低着头,不敢看我的眼睛,"秀兰,咱们日子过不下去了,你也看到了,我这辈子就这样了。"
没等我说话,婆婆"啪"地一声把茶碗摔在地上:"李国强!你还有良心吗?秀兰下岗后是怎么撑起这个家的?你喝醉酒是谁把你背回来的?小宝生病是谁彻夜不睡的?"
"妈,我......"国强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秀兰啊,你不走,他走!"婆婆铁青着脸,拍着家里的八仙桌说,"这个家,你和小宝一直住下去!房子是我的,他要跟人家过,就别回来了!"
接下来的几天,家里气氛凝重得像是要下雨。国强白天出去不见人影,晚上回来就钻进小房间。婆婆则寸步不离地守着我和小宝,生怕国强会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来。
终于到了约定的离婚日子。那天下着蒙蒙细雨,民政局的走廊上挤满了前来办事的人。婆婆执意要跟我们一起去,穿上了她唯一一件深蓝色的的确良上衣,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签字那一刻,我的手有些发抖。三年的婚姻,就这样画上了句号。拿着离婚证从办公室出来时,我的眼泪终于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就在这时,婆婆站在民政局门口,挺直了她那并不高大的身躯,对着国强大声说:"我要儿媳不要儿子!秀兰和小宝,我来照顾,你以后别踏进我家门半步!"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不仅击中了国强,也击中了我的心。回家路上,婆婆挽着我的手说:"闺女,咱不伤心,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人这一辈子,什么苦没吃过?能扛住!"
日子还真就这么过下去了。婆婆帮我照看小宝,我除了在超市上班,周末还在小区门口摆了个小摊,卖些针头线脑和日用品。那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到了县城,小摊小贩也不再被城管追得满街跑了。
慢慢地,我攒了些钱,先是把摊子扩大了一些,后来干脆在附近批发市场租了个小柜台,专门卖些干货和调料。生意虽不大,但架不住我勤快,一点一滴积累,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婆婆那时已经年过七旬,却仍然每天早起晚睡,帮我照顾家务和小宝。她常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和邻居们拉家常,一说起我就满是骄傲:"我家秀兰有股子韧劲,比那窝囊废强多了!看看人家一个女人家,撑起一片天!"
小宝渐渐懂事了,上了小学后,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老师夸他懂事,同学喜欢和他玩。每次开家长会,我都穿上最整齐的衣服准时参加,回来把老师的每句话都记在本子上,生怕孩子在学习上落下一点。
"妈,爸爸为什么不和我们住在一起?"有一天,小宝放学回来突然问我。
我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是婆婆走过来,摸着小宝的头说:"因为你爸爸有他自己的路要走,但是你有妈妈和奶奶啊,我们永远爱你。"
五年过去了,我的小店渐渐有了固定客源,日子过得还算殷实。婆婆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膝盖疼得厉害,走路要拄拐杖。但她仍坚持每天去菜市场,说什么也不肯闲着。
"奶奶,您别去了,让妈妈去买。"小宝已经上初中了,懂事得让人心疼。
"不行,你妈得看店呢,再说我这把老骨头动一动也好。"婆婆笑着摸摸小宝的头,"你只管好好念书,将来考个好大学,别跟你爸那样没出息。"
就在这样平静的日子里,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我们的生活。那是个雨夜,窗外电闪雷鸣,我和小宝刚吃完晚饭,突然听见有人敲门。
打开门一看,竟是五年不见的国强。他站在门口,浑身湿透,头发花白了不少,眼神中满是疲惫和哀求。
"滚!"婆婆一见是他,二话不说,就要关门,"你还有脸回来?"
"妈,我知道错了,真的......"国强的声音哽咽着,"我想回来。"
那天晚上,在小宝的央求下,我们还是让国强进了门。他告诉我们,他和那个女文员结婚后,开了超市,生意一开始还不错。可没过两年,赶上市场不景气,生意越来越差,他开始酗酒,两人整日吵架。去年,那女人嫌他没本事,净往家里贴钱,一纸离婚书就结束了他们的婚姻。
"这些年,我尝尽了冷眼和苦头。"国强坐在当年我们一起买的沙发上,声音低沉,"现在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家。"
婆婆冷笑一声:"你当初是谁嫌弃秀兰没本事的?你看看人家现在,小日子过得多好!靠自己双手,把小宝拉扯这么大,用得着你吗?"
国强低着头,不敢反驳。那晚雨下得很大,我最终还是让他在客厅的沙发上将就一晚。第二天一早,趁着婆婆和小宝还没起床,我把他送到门口。
"秀兰,给我个机会吧。"国强眼中含泪,"这些年,我一直后悔当初的决定。"
我摇摇头:"国强,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我不恨你,但我们回不去了。小宝需要父亲,你可以常来看他,但你我之间,只能是普通朋友了。"
他站在楼下,看着我很久,才慢慢走开。从那以后,国强开始定期来看小宝,有时带些学习用品,有时请他去餐馆吃饭。婆婆对此冷眼相待,但也没有过分阻拦。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宝上了初中,成绩依然优异。那年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婆婆突发脑梗,被紧急送进了医院。医生说情况危急,需要立即手术,还要有人签字。
我连忙给国强打电话,他二话不说赶了过来,签了手术同意书,又垫付了手术费。手术很成功,但婆婆需要在医院住一段时间。
那段日子,国强日日守在医院,寸步不离。有时我下班晚了,到医院时,就看见他坐在病床边,轻声读报给婆婆听,或是小心翼翼地喂她喝水吃药。
"你别来了,我来就行。"有一天我对他说。
国强摇摇头:"秀兰,让我尽一份孝心吧。这些年,我亏欠你们太多了。"
婆婆醒来后,看到我们两个都守在床前,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她虚弱地招招手,示意我们靠近。
"国强,"婆婆的声音很轻,"你知道我为啥当年站秀兰这边吗?"
国强摇摇头。
"因为我也是被休的媳妇啊。"婆婆说这话时,眼中含着泪,"你爷爷嫌你奶奶生不出儿子,把她赶出家门。那时没人帮她说话,连我公婆都帮着儿子。我娘家兄弟多,硬是把我抢了回来,才嫁给了你爸。我发誓,若我有儿媳,绝不让她受这种委屈!"
听着婆婆的话,我和国强都沉默了。原来,婆婆选择我,是因为那段被深埋的往事。
"秀兰啊,"婆婆握着我的手,"这些年苦了你了。我这辈子就你这么个好儿媳,比亲闺女还亲。"
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从未想过,婆婆坚定地站在我这边,是因为她自己曾经的伤痛和遗憾。
婆婆康复后,国强主动提出要承担一部分小宝的抚养费。他在城东找了份工作,租了套小房子,每周末都来看小宝。有时候,他会帮我打理店里的事务,默默地承担起一个父亲应有的责任。
我们没有复合,但彼此尊重,为小宝撑起一片天空。国强主动放弃了所有财产,只希望能参与到小宝的成长中来。
"妈,您不再恨爸爸了吗?"有一天,小宝问我。
我摸着他的头说:"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宝贝。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向前看。你爸爸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我们也在努力往前走。"
十年光阴如水,小宝考上了大学,离开了这座小城。婆婆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精神却越发矍铄。每当小宝放假回来,她总要拉着他的手,听他讲大学里的见闻。
"奶奶,等我毕业工作了,一定带您去北京看看!"小宝信誓旦旦地说。
婆婆笑着点点头:"好啊,不过奶奶这把老骨头,怕是等不到那时候了。"
终于有一天,小宝大学毕业了。他如愿考进了北京的一家大公司,带着我和婆婆去了趟北京,住进了他租的小公寓。婆婆坐在天安门广场上,看着升旗仪式,眼中闪烁着泪光。
"秀兰啊,"那晚,婆婆坐在阳台上,看着北京的万家灯火,"咱没白活这一辈子。"
回到小城后,婆婆的身体每况愈下,但她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七十大寿那天,我搀着她在小区的院子里晒太阳,看着孩子们在花坛边嬉戏。
"秀兰啊,"婆婆突然说,"这辈子我没做过什么大事,但选你做儿媳,是我做对的一件事。"
我紧紧握住她布满皱纹的手,心中满是感激。人生路上,婆婆给了我依靠,更给了我勇气。
"您知道吗,婆婆,"我轻声说,"十五年前,我还不明白您为什么站在我这边。现在我懂了,您不仅是在维护我,更是在维护一个女人的尊严。您教会了我,无论环境多么艰难,都要挺直腰板,坚强地活下去。"
婆婆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闺女,你比我强多了。当年要不是有娘家兄弟,我可能就扛不过来了。可你,凭自己的双手撑起了一片天。"
阳光下,我和婆婆相视而笑。风吹过,带来花坛里栀子花的香气。我知道,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爱,就能找到前行的力量。
如今,小宝已经在北京站稳了脚跟,还交了个漂亮的女朋友。国强依然独自生活,但每逢节假日,总会来看望婆婆,带些她爱吃的点心。我的小店也开了分店,生意越来越好。
婆婆常说:"人生啊,就像是织毛衣,正面看是花样,反面看是线头。关键是,你得有耐心,一针一线织下去,才能织出美丽的图案来。"
我想,这大概就是婆婆教给我最宝贵的人生智慧吧。生活中的每一次挫折,每一次伤痛,都是那反面的线头。而当我们坚强地走过来,回首望去,才发现那些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坎,都成了人生路上最美的风景。
来源:小马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