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谈AI浪潮:如果晚生30年,也会卷入AI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0 10:29 1

摘要:5月17日,在2025年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上,当主持人问及圆桌论坛上的搜狐创始人张朝阳时,他脱口而出,“显然会被卷入AI,比如人形机器人、脑科学。”他指出,当下是比特与分子、原子结合,物理世界与生物世界融合的时代。

“假如你是晚生30年的张朝阳,你现在想要做哪些事?”

5月17日,在2025年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上,当主持人问及圆桌论坛上的搜狐创始人张朝阳时,他脱口而出,“显然会被卷入AI,比如人形机器人、脑科学。”他指出,当下是比特与分子、原子结合,物理世界与生物世界融合的时代。 AI浪潮扑面而来,张朝阳却没有跟风让搜狐投入大模型的研发。 如今的他有自己的考量,现在的思维方式和年轻时的自己有所区别。“在年轻的时候,是有时间和青春来燃烧的,可以去追风口,可以创造特别火爆的新东西。但是在年长的时候,我做的事情更多是围绕比较成熟且有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展开,只不过我会把它做得更好。”张朝阳说。

比起研发,更看重应用

虽然未“下场”,张朝阳却在密切关注这一技术的发展状况。搜狐视频科普类栏目《科学演讲局》上曾多次出现科技、AI等相关内容,如2024年4月举办的春季播主大会特别版“AI,未来科技”演讲局。

张朝阳曾表示,自己会把发展成果应用到消费端产品中。

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企业家论坛”上,张朝阳就在现场展示了AIGC技术在搜狐视频中的应用场景,《张朝阳的物理课》直播结束后会自动生成字幕。张朝阳对这一技术的评价是,用于处理文字效果非常好,但对物理和数学的公式还不行,多学习几次之后就写得准确了。

《张朝阳的物理课》截图

以内容版块为例,2024年6月他就曾表示,自媒体时代到来后,尽管AI作为风口发展迅速,但内容传播和发布的核心形式并未改变。十年前,AI领域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其短期特征仍服务于自媒体的主导地位。如今,大模型及各类应用更多是从效率层面实现“增值式”渐进改善——对搜狐而言,撰写文章时AI可生成摘要,网络游戏中短平快产品的构图与设计也可通过AI完成,它是一个效率工具。

正如张朝阳所说,近一年时间里,《张朝阳的物理课》、《万物皆有理》等栏目部分重心也放在了已有技术成果,且商业模式较为成熟的行业知识交流领域。

2024年4月,搜狐视频与九阳联合推出《万物皆有理》直播,张朝阳携手九阳负责人、工程师,解构九阳产品黑科技背后的物理;同年8月,《张朝阳的物理课》在中国一汽集团总部开讲,张朝阳探访一汽红旗发动机试验室与电机试验室,解析一汽红旗混动技术的物理学原理;同年9月,海尔智慧家庭携手搜狐视频《万物皆有理》开展专场直播,张朝阳讲解海尔洗衣机原创直驱洁净科技背后的物理原理;2025年2月,张朝阳又探访全球光伏储能龙头企业阳光电源,向公众揭示了新能源高渗透率下储能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与产业价值等。

实际上,这是搜狐与合作品牌共赢的结果。搜狐视频内容合作中心总经理及广告销售中心总经理陆那宁曾表示,在《万物皆有理》系列直播中出现的每一个创新产品,节目都会将其分成技术拆解、知识解读和产品实现三个部分。这对于品牌来说,是一种非常直接有效的营销方式,有助于将产品的科技点很自然地解释给大众,迅速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硬实力。

AI能真正“理解”它给出的答案吗?

在跟进AI发展的道路上,也有困扰张朝阳的问题,即用AI得出的物理或者自然科学的很多公式和理论,计算结果都很对,但是人工智能真的理解吗?AI能真正理解波粒二象性这类高中物理内容吗?

对此,在2025年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上,已经从移动互联网向AI转型的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提出观点,要定义什么是理解。从微观层面看,电流或许不叫理解,但在大模型的内部看,它是概率函数,AI能够根据一个输入得到一个输出,而且每次都对,就算一种理解。

傅盛以去年年底谷歌推出的GPQA测试为例,人类博士生通过谷歌搜索引擎,在自己的专业大概能得75分,在不是自己的专业只能得30分,但是OpenAIQ3能够达到80分。“在语言认知推理层面,它已经相当强,且每个领域没有明显短板。”傅盛说。

不过,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亚勤表示,AI、人脑区别还是很大的,人类的大脑经过十万年的进化,效率非常高,大脑有860亿个神经元、100万亿级的突触,只有不到3斤重,消耗20瓦的能耗。对比看前沿大模型,基本上是万亿级的参数,需要千兆级瓦的能耗。如果把大脑作为一个参数权重,大模型还差100倍。可见大模型的架构需要大幅度颠覆,效率需要大幅度提升,包括人类的记忆系统,有海马体的短期记忆,有大脑皮层的长期记忆。AI可以理解,却比人类还差得挺多。

但在某些方面AI比人要更有优势。张亚勤举例,比如有固定公式的答案,解析比人类做得好。且人类大脑是分区工作的,有负责图像,有负责运动,有负责语言,也有负责社交,只是大脑体积很小,空间会受到限制,而机器不受限制,每个区域可以连在一块。AI还有一点好处是可复制性,因为人工智能是可以重复拷贝迭代的,可一个人即使再聪明,要传授另外一个人知识的话,也是需要很长的教育过程。

2025年搜狐科技年度论坛现场图片

另外,谈及目前中美AI差距,傅盛认为中国在工程化落地与应用创新上具备潜力,算法开源、算力替代方案(如小模型优化)及数据规模构成优势,尤其在Agent(智能体)等贴近场景的领域可能反超。”

张亚勤则强调人才厚度是核心竞争力,“现在的年轻人,人工智能出来的速度,包括清华大学算下来整个是美国的5倍左右,人工智能最大的创新发生在过去五年,可能还有未来的五年。”

张朝阳总结,中国人首先聪明也更勤奋,再加上我们的人口多,有更激烈的竞争,所以中国真的是在AI或者整个科技全方位领域都在追赶甚至超越,包括芯片领域,以及以后解决算力问题等方面

来源:阿田说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