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青春】王智红——当我和森林同呼吸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0 09:52 1

摘要:寻找大象足迹,研究大象粪便,走进象群到访的村寨中……基诺族姑娘王智红的身影,遍布在深山密林和周边的社区间。她试图读懂大象的语言,也寻找着人类与巨兽共存的更优解。青春的力量,写在她每一步坚实的脚印中。

寻找大象足迹,研究大象粪便,走进象群到访的村寨中……基诺族姑娘王智红的身影,遍布在深山密林和周边的社区间。她试图读懂大象的语言,也寻找着人类与巨兽共存的更优解。青春的力量,写在她每一步坚实的脚印中。

清晨7点半,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雾还未散尽,王智红和调查小组已经背着望远镜、长焦相机出发了。开展野外调查工作并非易事,有时,王智红需要负重跨越1000多米的海拔高差,徒步15公里山路,直到日头西沉。这是王智红的工作日常——她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的一员,也是云南创建亚洲象国家公园进程中的万千探路者之一。

国家公园的创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亚洲象研究中心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参与其中。王智红主要承担的,是社区走访调查工作,去了解当地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真实看法,再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缓解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因此,她也被大家称为“人象沟通师”。

据云南省林草局统计,2011年至2018年间,野象肇事造成的财产损失已经超过1.7亿元。庞大的数字背后,关联着居民的生产生活。该如何缓解客观存在的人象矛盾?王智红的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她走进社区,寻找人象共存的文化根基,去了解农田受损情况、倾听居民诉求,她还积极推广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开展亚洲象安全防护科普……同时,在各级政府和当地居民的全力配合下,通过栖息地修复、食物源基地建设、监测预警等柔性措施,也能让人象保持较安全的距离。

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创建,给人象关系的未来提供了一种新可能:村寨里的人家不用在半夜点燃火把驱象,一群小象不必为觅食闯入农田。为了这个可能,每一户居民的建议,都会记录在王智红的笔记中——也许有一天,它们将决定国家公园的“经纬度”。

翻山越岭带来的伤疤见证着王智红的成长。第一次遇见野象时,她被巨兽的“魁梧”震慑。她爬过湿滑的峭壁,穿越蚊虫密集的丛林,也在保护工作中不断思考着,如何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探索出新的技术方法,以缓解人象冲突的现状。如今,中国亚洲象种群数量逆势增长、人象关系的缓和,也让她坚定了从事这份职业的决心。

大家经常讲,全球亚洲象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人象冲突,这是一个国际性难题。我希望自己,一直都是缓解人象冲突其中的一员。希望大家在保护大象的同时,可以发展好自己的生产生活,是真真正正的,实现人象和谐共生。

——王智红

指导单位: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中共云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共青团云南省委
出品人/总监制:赖勇
总编辑:孔维华
总编审:李晓风 张莹
监制:李光辉 尹凡
制片人:排华 武志敏 陈燕

执行制片人:吞腊

策 划:马雁南 刘晓曦 王江平

统 筹:刘晓曦

本期编导:王江平 刘晓曦 郎昌艳 岳福生 刀叶喊

本期撰稿:王江平

摄 像:杨清 李世品
后期统筹:袁禄然
后期编导:李一兴玺 温丰妃 徐振宇
包 装:李妤
配 音:樊亦涵 高宁
制 片:吕磊
宣 推:盛雪梅 赵小强 白婷婷
鸣 谢:中共临沧市委宣传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规划院 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 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临沧市融媒体中心

一 审:马雁南 盛雪梅

二 审:武志敏

三 审:李光辉

©七彩云端

来源:云南广播电视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