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联盟党的“中国牌”打不动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0 09:58 1

摘要:5月3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率领执政党工党,以压倒性优势战胜“自由党—国家党联盟”(以下称“联盟党”)赢得2025年联邦选举,从而成为澳大利亚2004年以来首位成功连任的总理。相比2022年大选,本届选举中的“中国因素”显著下降。联盟党领导人达顿为博得选民

5月3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率领执政党工党,以压倒性优势战胜“自由党—国家党联盟”(以下称“联盟党”)赢得2025年联邦选举,从而成为澳大利亚2004年以来首位成功连任的总理。相比2022年大选,本届选举中的“中国因素”显著下降。联盟党领导人达顿为博得选民好感试图炒作所谓“中国威胁”,塑造捍卫国家利益的形象。但从结果上看,澳民众并不买账。

2025年5月3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中)率领工党赢得2025年联邦选举胜利。

涉华议题的降温

这不是达顿第一次围绕涉华议题做文章,也并非联盟党第一次打“中国牌”。自中澳建交以来,两国关系长期处于平稳发展状态,于2014年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度成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交流互动的典范。但在随后数年的联盟党执政周期中,澳政府开始渲染所谓“中国干涉澳大利亚内政”,在高科技领域围堵打压中国。自2017年开始,澳方一系列反华政策破坏了中澳关系,达顿是冲在反华最前线的政客之一。

在2022年大选前,联盟党鼓噪“中国威胁澳方国家安全”,试图放大民众对中国的怀疑与误解,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澳大利亚选民,但随着联盟党在应对自然灾害、气候政策、党内管理等内政问题上表现不佳,民众用选票否决了这种树外敌以立威的竞选策略。

联盟党并非完全没有吸取2022年败选教训。本轮选战初期,达顿为笼络华裔选民,一度称自己“当前立场亲华”。但随着工党支持率在3月底反超联盟党,达顿再次搬出“中国牌”。4月,他在选举活动启动式上炒作澳北部达尔文港口租赁一事,声称“中国妄图改变澳战略安全环境”,攻击工党“应对中国不力”,为自己大幅上调澳大利亚国防预算的政策造势。在选前最后一轮领导人直播辩论中,达顿直言中方是当前澳大利亚面临的“最大威胁”。

联盟党再次失策。在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涉华议题并非澳选民的核心关切,他们更关心生活成本、房价、医疗保障以及气候和能源政策等议题。在核心议题交锋中,选民本就不满联盟党只提批评、缺乏实质性方案,又因达顿在辩论中被“一打鸡蛋价格是多少”这样的问题问住,其力图塑造关心民生的假象被打破,招致更多失望。而阿尔巴尼斯宣布一系列更为务实的民生福利政策,得到更多选民认可。联盟党以大规模核能计划取代工党清洁能源政策的构想较为激进,保守的移民管控和原住民政策也有损澳社会多元包容的底层价值观。在全球形势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选民倾向于工党主张的长期、渐进的政策以对抗不可预测性。

“中国牌”为何失效

联盟党将对华政策与选举目标挂钩,为败选埋下了伏笔。一方面,前几任联盟党政府奉行对华强硬政策,最终恶果却由澳大利亚民众承担。中澳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历来为人称道,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高度利好澳大利亚出口商。但过去几年对华贸易分歧导致部分领域双边贸易额锐减,直接冲击了澳大利亚农业、矿业、渔业等高度依赖出口的产业。在联盟党的经济方案缺乏说服力的情况下,澳大利亚民众厌倦了联盟党在涉华问题上没事找事、转移视线的行为惯性。

另一方面,达顿效仿特朗普个人风格、联盟党紧随美国的竞选思路招致反噬。达顿竞选期间提出了一系列带有特朗普式民粹主义色彩的强硬对华政策,包括限制中国移民、禁止中国人在澳购房等。然而,特朗普上台后挥舞“关税大棒”,引发澳社会明显的“反特朗普”情绪,达顿的政策被质疑可能将澳大利亚拖入“美式混乱”。尽管联盟党阵营宣称与特朗普政府的沟通将会比工党更有效,但这在选民看来是空头支票。大选结果出炉后,达顿成为澳史上第一位在大选中丢掉自己选区的反对党领袖,选民对其个人的不满可见一斑。

中澳关系近年来重回正轨。2022年,工党切中了澳社会对稳定对华关系的期待,上台后奉行“能合作处开展合作,有分歧时各持己见,从国家利益出发进行互动”的原则处理对华关系,与中方相向而行,为双边关系转圜开辟了空间,更为涉华议题冲击2025年大选预置了护栏。在工党三年任期中,习近平主席与阿尔巴尼斯总理三度成功会晤,澳方高官以及澳军方代表接连访华,中澳之间多个领域的各层级交流沟通全面重启,推动贸易分歧逐步化解。两国关系逐渐回到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的正轨。

工党能否守住对华关系正道

在大选开票的当晚,阿尔巴尼斯政府便开启了自己的第二个任期。基于其第一任期内改善对华关系的成绩单,可以理性期待中澳关系在下一阶段取得更多进展,但也要看到仍然存在一些干扰因素。

过去三年,工党政府稳定对华关系的政策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经贸领域与安全领域存在对话和对抗两条平行逻辑。在中澳经贸等领域合作成果不断的情况下,澳大利亚仍在配合美国的亚太军事战略布局,以中国周边海域的潜在冲突为假想场景进行军力建设。归根结底,这种脱节根植于澳政界和社会上没有完全纠正的错误对华认知。

工党发展对华关系的内外战略环境将多头承压。联盟党内虽然可能进行人事“大洗牌”,但对华战略偏差难以消除,新的反对党团队仍将在议会制约工党发展对华关系议程。两党之外的其他政党和独立候选人表现突出,在今年大选中巩固了阵地,对大党决策的影响力增强。从外部承压看,澳美同盟是澳大利亚对外政策的基石,难以轻易改变。当下澳社会出现的对美国质疑浪潮更多针对特朗普个人。美国近几届政府接力布局对中国的全方位、高烈度竞争,未来特朗普政府在一些议题上可能对澳大利亚更明确施压,要求澳方更旗帜鲜明地站队,从而给中澳关系带来挑战。

中澳之间没有历史恩怨纠葛,也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从中澳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上看,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摆正对华认知,工党政府此前三年修复双边关系的努力莫过于“打补丁”。在其第二任期内,工党选择下大力气修正对华认知,还是选择“缝缝补补又三年”,是观察中澳关系走向的重要指标。

来源: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