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一种被称为“永久性化学物质”的污染物——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持续引发公众关注。近日,《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对700名加州成年人的血清样本进行分析后
01
近年来,一种被称为“永久性化学物质”的污染物——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持续引发公众关注。近日,《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对700名加州成年人的血清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饮用水和日常饮食仍是人体暴露于传统PFAS的主要途径。
该研究特别指出,尽管部分PFAS已在美国逐步淘汰,但它们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并通过多种方式进入人体。值得注意的是,与过去的研究相比,饮食来源的暴露比例有所下降,而饮用水的作用日益突出。
02
PFA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工业制造、食品包装、消防泡沫等领域。然而,这类物质不易降解,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通过食物链和水体进入人体,可能引发内分泌干扰、免疫毒性、生殖系统影响甚至癌症风险。
随着对其健康危害的认识加深,美国自2000年代起逐步限制了一些传统PFAS(如PFOA、PFOS)的使用。但它们仍在环境中残留,并通过饮用水和食物继续影响人群健康。
这项研究由加州大学团队主导,共纳入了2018至2020年间招募的700名成年参与者:血样检测:检测12种常见PFAS成分,包括PFOA、PFOS、PFHxS等;饮食调查:采用食物频率问卷(FFQ),记录海鲜、鸡蛋、乳制品等10类食物的摄入频率;饮水数据:结合美国环保署(EPA)第三轮未监管污染物监测计划(UCMR3)中2013至2015年的公共供水系统PFAS数据。
研究发现,饮用水中检测出的某些PFAS与个体血清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其中,PFHxS的影响最为明显。研究指出,PFHxS在人体内的半衰期长达5至8年,容易在体内蓄积,值得进一步关注。
虽然整体饮食暴露水平较以往下降,但特定食物仍与部分PFAS浓度上升有关:海鲜消费与PFNA、PFDeA、PFUnDA浓度升高显著相关;鸡蛋摄入则与PFDeA和PFNA呈正相关;包装加热食品却意外显示出与PFOS、PFDeA浓度负相关,这可能与近年来替代材料的使用有关。
与2000年代的研究相比,此次研究发现饮食对PFAS暴露的贡献有所降低。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自2000年起,美国逐步淘汰了PFOA、PFOS等传统PFAS;食品接触材料中相关化学品的使用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工业生产转向短链PFAS替代品,虽然仍具争议,但其生物累积性可能较低。
03
这项研究再次提醒我们,饮用水依然是人体暴露于PFAS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低浓度但仍可检测的环境下。即使水中PFAS含量不高,长期饮用也可能导致血清浓度显著上升。
为此,研究建议:加强对饮用水源的PFAS监测;推动制定更严格的饮用水安全标准;继续推进食品包装材料中PFAS替代物的安全评估;提高公众对潜在暴露途径的认知,减少不必要的接触。
这项针对加州成年人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清晰的趋势:随着传统PFAS在食品领域的逐步退出,饮食暴露的风险有所降低,但饮用水作为暴露源的重要性正在上升。
未来,要有效降低PFAS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必须从源头治理入手,尤其应加强对饮用水系统的筛查与净化措施。同时,也需持续跟踪新型PFAS替代物的安全性,避免“以毒代毒”。
参考
Pennoyer, Emily H., et al. "Exposure to Legacy 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from Diet and Drinking Water in California Adults, 2018–2020."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5).
来源:小凡的科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