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辨识药材到品味药膳,从寻觅草药到实地采药,5月19日,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暨“登太行、采药去”中医药研学旅游推广活动在辉县市八里沟景区拉开帷幕。
从辨识药材到品味药膳,从寻觅草药到实地采药,5月19日,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暨“登太行、采药去”中医药研学旅游推广活动在辉县市八里沟景区拉开帷幕。
“俗话说‘春暖花开到百泉,不到百泉药不全’。百泉药交会不仅是药材的集合地,也是文化的传播点......”一名金发碧眼的德国小伙儿满眼放光,讲述着他和太行山中药材的故事,他就是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的留学生无名。每个月,无名都会抽出一两天的时间进山,在附近村民的引导下寻找中药材,现在已经是非常受欢迎的“洋中医”。
南太行被称为“天然药库”,孕育了1017种优质中药材,从悬崖峭壁到深谷幽涧,本草的脉络与山水共生。登太行、采中药历来是百泉药交会的其中一道亮点。现场,随着“新乡南太行中医药国际研学营”开营,由无名带领的研学营队伍正式开启八里沟红石河药旅之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中医来说,辨别药材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上山采药是最宝贵的实践。在中医药专家的带领下,新乡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分组实地辨药、采药。这些留学生在药草芬芳间触摸中医文化脉络。
“我先考考你,这是什么药材?”“山里通”张正鑫已经早早在山里等候。大四学生乌斯曼兴奋地问道:“您讲给我听,这在山上好找吗?”“这是白菊花,清热解毒,治疗咽炎效果比较好,能和冬凌草媲美。”张正鑫耐心讲解着。对乌斯曼来说,白菊花、拐枣、何首乌等中药材是从未见过的,但未来作为医生的他想要了解更多植物的药用价值。
“到8月份你来找我,那时候悬崖峭壁上到处都是白色的野菊花。”乌斯曼和张正鑫定下了采药的约定。
边走边看,耳畔传来“哗啦啦”的声响,瞬间点燃了大家的好奇心。只见老师采下一簇植物,放在鼻尖轻嗅。“这是山上常见的药材香茶菜,叶片对生,口感很苦,口腔溃疡、脸上长痘可用它泡水喝。”大一学生李甜跃跃欲试,“我也想尝尝!”
行走在太行山间,这些中草药就像太行山里的精灵,寻觅每一味草药,都似在和自然对话。中医药文化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一片草叶、一颗果实、一颗药丸......小小的中药材带着它的使命,跨越山海在各种肤色的人群心中埋下热爱的种子。
目前,新乡南太行通过不断优化八里沟、关山中草药体验课程设计,将中医药文化内涵与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相结合。南太行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付九忱说,让孩子们在太行秘境中开启“识药、采药、制药”的探索之旅,把课堂搬到草木之间,让中医药文化不再是古籍中的文字,而是可闻、可触、可感的生命教育,这既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健康中国”理念的践行。(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琚铭洁 文/图)
来源:新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