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买方,是全球消费品领域的顶级资本大鳄——**3G资本!**百威英博、汉堡王、亨氏卡夫这些你耳熟能详的品牌背后,都有它的身影,创始人更是连续多年稳坐巴西首富。
680亿!一代“鞋王”斯凯奇卖了!业绩最好的时候,为何选择私有化?
消费行业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绝对称得上是重磅炸弹!
曾经凭借“厚底一脚蹬”风靡全球,后来又在中国成为“通勤神器”的美国鞋业巨头——斯凯奇(Skechers),被卖了!
交易价格高达9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80亿元!
买方,是全球消费品领域的顶级资本大鳄——**3G资本!**百威英博、汉堡王、亨氏卡夫这些你耳熟能详的品牌背后,都有它的身影,创始人更是连续多年稳坐巴西首富。
如果这笔交易顺利在今年三季度完成,意味着斯凯奇将结束长达26年的上市生涯,正式私有化退市!
这笔交易金额,直接创下了**鞋类行业迄今为止最高的并购交易纪录!**绝对的“鞋王”易主!
但是,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1、“鞋王”斯凯奇:全球业绩创新高,中国狂卖89亿!
回顾斯凯奇这几年的表现,简直是风生水起啊!
全球层面: 2024年销售额高达89.7亿美元,同比强劲增长12%,创下了历史新高!过去五年营收几乎翻了一番!在全球运动品牌里,它是仅次于耐克和阿迪达斯的第三大巨头!在中国市场: 斯凯奇更是一个传奇!2007年进入中国后,凭借“舒适科技”的核心,避开了耐克阿迪的专业运动赛道,主打运动休闲和高性价比。虽然被不少人吐槽“丑”,甚至被称为“鞋中老头乐”,但它意外地抓住了中国打工人的心,成了人手一双的**“通勤神器”!2024年斯凯奇中国销售额突破了89亿元人民币**,门店超过3500家,甚至力压了特步、361°等国货品牌!你看,全球第三、业绩新高、在中国市场也是头部玩家…… 怎么看,斯凯奇都处于**“人生巅峰”**啊!为啥偏偏在业绩最好的时候,选择了“卖身”,结束辉煌的上市之旅呢?
2、“卖身”真相揭秘:关税阴影和中国区放缓!
这笔看似“不合逻辑”的交易背后,其实藏着企业在复杂环境下的无奈和战略考量!
文章提到,促成本次交易的契机,或许与斯凯奇当前正面临的中国区增速放缓和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有关。
中国区业绩“刹车”: 虽然2024年中国区销售额很高,但根据斯凯奇最新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其中国区销售额却下滑了16%!而且已经是连续两个季度双位数下滑了!这对于一个高度看重中国市场的品牌来说,绝对是亮起了红灯!关税的“致命冲击”: 这可能是更直接的原因!数据显示,斯凯奇约40%的产品来自中国,但其近4成销售额来自美国市场。最近美国政府颁布的关税政策及其不可预测性,对斯凯奇的成本结构造成了重大风险!斯凯奇自己也在一份文件中坦承,关税可能大幅增加公司成本,降低利润率,甚至导致产品定价更高,从而减少消费者需求和销售量!
在这种“全球业绩创新高”的表面繁荣下,企业高层可能看到了隐藏的巨大风险——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中国)增长失速,最核心的成本(来自中国的制造)受关税冲击!
私有化,成为了应对这些不确定性的战略性调整!退出公开市场,斯凯奇可以暂时摆脱季度财报和股价的短期压力,更灵活地进行业务调整、供应链重塑、甚至应对潜在的关税壁垒带来的影响。
3、买方3G资本:不是第一次“血腥”收购,这次为何“温柔”了?
再来看看买方,3G资本!这可不是一般的投资机构,它以其**“冷酷”、“高效”、“成本控制到极致”的投资风格闻名!过去他们收购的公司,往往会进行大刀阔斧的成本削减和管理层调整,甚至被称为“资本极简主义”或“血腥”收购!**
想想他们操作过的百威、亨氏卡夫,都是在收购后进行大规模重组。连股神巴菲特都曾盛赞3G资本创始人雷曼是“世界上最好的商人”,但也侧面反映了其手腕之高。
那么,这次斯凯奇会不会也被这样“大卸八块”式地改造呢?
看起来似乎有所不同!文章提到,这一次3G资本并没有直接空降管理层,而是**由斯凯奇的CEO继续领导公司,当前管理团队也基本不变!**战略层面,也将继续推进现行战略,比如拓展国际市场、发展DTC业务等。
这被外界解读为一场非典型的“3G式收购”,显示这家老牌投资机构可能正在调整策略,变得更加“温和干预”,或许是在过往的争议中寻求的一种进化方向。
4、680亿创纪录!消费行业“抄底”潮正在兴起!
斯凯奇的“卖身”,并非消费行业里的个例。最近一年多,消费行业的并购浪潮,特别是PE/VC机构和产业巨头的“买买买”,正在形成一波小高潮!
PE/VC机构: 凯雷收购日本肯德基,方源资本收购日本珠宝品牌Tasaki,红杉中国收购Marshall音响…资本巨头们纷纷出手,将一些优质的消费品牌收入囊中。产业巨头: 国货品牌也忙着“扫货”!三只松鼠收购量贩零食和乳饮品牌,元气森林收购老牌啤酒厂汴京啤酒,安踏收购德国户外品牌狼爪… 巨头们通过并购来完善产业布局,拓展新赛道。这波消费并购潮的背后,有几个主要动因:
估值合理: 很多消费品牌的估值经过市场调整后,处于相对合理甚至低估的区间,为并购提供了好的价格窗口。战略扩张: 对产业巨头来说,并购是快速进入新市场、新赛道、获得新技术的有效手段。“抄底”机会: 对于PE/VC机构来说,消费行业相对抗周期,前期受环境影响估值下挫,现在正是“抄底”优质资产的好时机。写在最后:巨头们的棋局与我们的“通勤神器”
680亿的交易,顶级资本大鳄的入局,一个曾经伴随我们很多人(特别是打工人)的“通勤神器”的命运转折… 这背后是全球经济、贸易政策、资本运作和品牌战略的复杂棋局。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场交易最直接的关注点或许是:我以后还能买到高性价比的斯凯奇吗?它会不会涨价?设计会不会变丑?
资本的逻辑是逐利,但成功的品牌需要抓住用户。3G资本的“温柔干预”是否有效,斯凯奇能否在私有化后真正解决增长放缓和关税冲击的难题,焕发新的生机,还有待时间验证。
一代“鞋王”的卖身,是商业世界的常态,但也提醒我们,在风云变幻的市场面前,没有永远的“铁饭碗”,只有不断适应和调整。
希望我们的“通勤神器”,未来能变得更好吧!
来源:吹哨者911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