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创建者。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创建者。
他不仅胜利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而且使得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当作利剑,开辟了民族化之路。
列宁用有限的生命点燃了革命的火光,照亮了俄国乃至世界的无产阶级之路。
为了革命的事业,列宁并没有过多的时间考虑个人的生活,但有时候爱情来的总是总是令人猝不及防。
1894年,在俄国圣彼得堡所召开的一次秘密会议上,列宁结识了当地的贵族美女娜杰日达·康斯坦丁诺夫娜·克鲁普斯卡娅,从此情定一生,两人相扶相持走过了最为艰难的革命岁月。
如果不是克鲁普斯卡娅一直在列宁背后坚定地支持与鼓励他,那么列宁能不能挺过灰暗的生活都是未知数。
那么两人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爱情故事?
1869年,克鲁普斯卡娅生于于圣彼得堡一户贵族之家,父亲是个沙皇政府中的一位军官,这让克鲁普斯卡娅自幼便得以无忧无虑的生活。
只是命运总是会在不经意间降下厄运。
1880年,在沙皇昏暗的统治下,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反抗的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的父亲既然是官员,就应该肩负起镇压革命者的职责。
可是他却十分同情革命者,以至于得罪了上司而被革职,父亲的革职给全家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克鲁普斯卡娅并没有因为生活水平降低而责怪父亲,反而认为父亲做得对。
在克鲁普斯卡娅十四岁那年,接连受到沙俄当局打压的父亲因病去世,她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
虽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是一位贵族,但她骨子里却已经种下了仇恨沙皇统治的种子,在未来的岁月里,这颗种子将会生根发芽,直至成为参天大树。
1889年,克鲁普斯卡娅考入了圣彼得堡女子高等专科学校,在这里,她接触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
她认为,这种社会主义理念将会指引俄国的革命走向胜利,于是便成为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加入了当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
1891年,克鲁普斯卡娅在圣彼得堡郊区的工人夜校当教师,她趁机向工人宣传革命思想,正式踏上了传播社会主义的道路。
1894年,克鲁普斯卡娅听闻组织上将会派来一位很有学识的马克思主义者,便去阅读他的一些著作,拜读之后大为认可其中精辟的见解。
在期盼中,她已经十分渴望同这位新来的革命者见面。
随后,在圣彼得堡为欢迎他的到来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在会议上,克鲁普斯卡娅第一次见到了年龄相仿、革命信念坚定的列宁。
在会上,列宁同大家探讨了俄国未来革命应该要走什么样的道路,给克鲁普斯卡娅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在此之后,两人时常因为工人运动和革命问题探讨,两人之间的关系急剧升温,最终两人立下此生不离不弃的誓言,携手向未来奔赴。
婚后不久,列宁便因为革命活动而被沙皇政府逮捕,克鲁普斯卡娅通过地下党的帮助,积极解救列宁,结果也成为了阶下囚。
在强烈的要求下,两人共同被流放到了西部利娅东部米努新斯科县的述申斯克村,两人也在此地正式成婚。
一生挚爱流放的岁月是昏暗的,但列宁却并不孤单,有着克鲁普斯卡娅的陪伴,他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1907年,流放期满后,克鲁普斯卡娅跟着列宁去往国外,她一边坚持革命的同时,还研究西方古典教育家的著作,毕竟她曾经一直幻想着将来能当一位教师。
十月革命胜利后,克鲁普斯卡娅被组织委派到教育人民委员部任职,后又被任命为国家学术委员会主席。
后来,克鲁普斯卡娅几乎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俄国的教育事业,同她的丈夫一起,将自己的生命燃尽。
列宁病重时,克鲁普斯卡娅一直在他身旁无微不至的照顾,后来列宁得知斯大林写信辱骂她后大怒不止,甚至还专门给斯大林写了一封绝交信。
在列宁看来,克鲁普斯卡娅是他一生的挚爱,即便是生死也不能将他们分离。
1939年2月,克鲁普斯卡娅在克林姆宫医院里与世长辞,享年70岁,她终于得以带着一生的眷恋去寻找先他一步而去的丈夫。
参考资料:《苏联史丛书》、《列宁传》等。
来源:飞鱼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