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华博士:从全球三大巨头身上,探寻孵化业务最优解

B站影视 2024-12-13 12:11 3

摘要:2024年11月份,北京市引领类标杆孵化器「谷仓智能硬件孵化器」创始人洪华博士受邀在2024年度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主任培训班上,作了《跳出孵化看孵化—孵化器的3W1H和谷仓“反向孵化”模式复盘》的主题分享,经编辑整理,以下为第一部分内容:他山之石:向“不叫孵化

2024年11月份,北京市引领类标杆孵化器「谷仓智能硬件孵化器」创始人洪华博士受邀在2024年度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主任培训班上,作了《跳出孵化看孵化—孵化器的3W1H和谷仓“反向孵化”模式复盘》的主题分享,经编辑整理,以下为第一部分内容:他山之石:向“不叫孵化器的孵化器”学习。

谷仓做创业孵化已经做了8年,我一直在寻找标杆,因为有标杆就可以学习,我从中国一直找到了美国,从美国的西岸一直找到美国的东岸。

坦白讲我很失望,因为我没有找到一家孵化器,能成为像素级学习的对象,所以我就在想,是不是方向找错了?不应该找孵化器来学习?所以我就思考,有没有在孵化器之外,无孵化器之名,但在行孵化之实的这种机构,从他们身上,能不能学习到破局的方法?

最终我找到了三个标本。第一个是小米生态链,小米也是谷仓的股东,第二个是丹纳赫,第三个是亚马逊的内部创业机制。这几个“不叫孵化器的孵化器”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启发的。

小米生态链是「批量制造」优质的科技企业。小米孵化了很多产品,有牙刷、拉杆箱、扫地机、吸尘器、投影仪,每个品类孵化一家公司,而且小米是投资不控股的,整个生态链体系里以硬件公司为例,接近 200 家,失败率极低,成功率极高。

小米生态链企业的含金量也非常高,比如,科创板的石头科技市值一度冲到 1000 亿元,被称之为“扫地茅”。除此之外,还有九号科技、趣睡科技、华米科技、云米科技等多家上市企业。

小米生态链企业,产品上市一年,营收1亿元是及格分,很多企业营收能达到两三亿元,多数企业会成为品类冠军。

举个例子,我自己带的项目里,成绩比较好的是追觅科技,被称为「清洁电器领域的四小巨头」。追觅的创始人俞浩,清华学霸级毕业生,毕业后开始创业,技术很厉害,但他不懂怎么把技术跟用户需求进行匹配,我就教他怎么做产品,怎么把技术跟用户场景和需求进行结合,后来又把追觅带进小米体系。现在追觅在欧洲很多国家是扫地机品类的第一名,跟戴森打了三场专利官司,连续赢了三场。

我们有时候也会对一些看上去非常普通的品类进行孵化,比如一把牙刷。牙刷这个品类看上去是红海,超市里面琳琅满目,各式各样,但我们把所有的牙刷都测试后,发现没有一把符合我们的要求。于是,我们就重新定义和重新设计,用做医疗器械的态度做一把中国牙刷。

就这样一把牙刷,从刷丝到布局,我们申请了多项专利,7 天卖了 24 万支,是当年小米众筹平台生活耗材类第一名。

所以,我们告诉创业者,对于现有的成熟商品,你不能延续行业的惯性,你要重新定义、重新研发,重新设计。

创业早期最重要的是怎么活下去,我们作为孵化器,要很清楚知道,活下去只有两条路径:做好产品,卖好产品。我们要辅导创业者把好产品做出来,让用户尖叫,让用户给你竖大拇指,这样你才有饭吃,才有持续做生意。

小米打印机项目的方向是由谷仓提出来的,CEO也是我们招募的,然后由CEO去组建团队。打印机看起来是一个红海市场,但我们发现在家里给孩子打印作业是一个迅速增长的场景,而巨头们主要的精力放在商用打印机市场,我们识别出这是一个市场空当,汉图科技的年营收做到了十几亿元。

谷仓训练创业者基本素养,最先训练的是产品经理素养,「在成为优秀的CEO之前,必须要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产品经理需要将需求与技术进行匹配,整合供应链渠道资源。只有先做好产品经理,才能做好产品、卖好产品,才能活下来,才有机会成为优秀的CEO。

小米批量制造优质的科技企业,底层逻辑是这张孵化矩阵图,横坐标是入孵企业,纵坐标是我们提供的帮助,跟传统的孵化模式比起来,本质区别是:传统孵化是帮孵化企业省钱,我们是帮孵化企业赚钱。

省钱永远省不出一个好公司,赚钱才能赚出一个独角兽。

丹纳赫是并购+赋能模式的一个“孵化器”,1986年的营收不足3亿美元,2022年的营收达到了315亿美元,净利润达到71亿美元,增速快,利润率高。

丹纳赫的模式非常简单,去市场上寻找“丑小鸭”,然后给丑小鸭赋能,让其变成“白天鹅”,白天鹅赚的越多,丹纳赫就赚的越多。

需要注意的是,丹纳赫不是什么企业都并购,它有一套自己的并购要求。

第一,虽然丹纳赫并购的公司里包含传动设备、手动工具、加油站设备、水质检测设备、电子测量、生命科学等多种类型,但均聚焦在一个大的领域,也就是工业领域。

第二,企业所在的市场规模在10亿美元左右,且这个赛道里没有竞争性特别强的企业存在,这个赛道的增长率应至少在5%-7%等。

第三,想要并购的企业,要有一定的技术壁垒,要符合丹纳赫的改造需求,并且愿意接受改造。

总结起来就是在这个赛道里面,有一定的实力,但企业还没经营起来,企业有成长的信念,丹纳赫就帮助这样企业实现蜕变。

丹纳赫赋能的工具叫DBS(Danaher BusinessSystem,简称DBS,丹纳赫业务管理系统)。最早的时候,丹纳赫学习了日本的持续改善思想(KAIZEN),用精益生产的方式,提升公司生产效率,DBS雏形出现,后来又增加了成长性、领导力部分,最终形成了现在的DBS。

DBS的五个核心分别是:倾听客户声音(Customers Talk, We Listen)、改善永无止境(Kaizen is our Way of Life)、创新决定未来(Innovation Defines our Future)、最佳团队致胜(The Best Team Wins)、赢取股东投资(We Compete for Shareholders)

DBS不仅是丹纳赫并购赋能的工具,如今已成为其企业文化。

通过丹纳赫的案例,我们知道一家成功的“孵化器”,它是有核心竞争力的,丹纳赫的核心竞争力是DBS。你要思考,你们的孵化器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如果只是资源整合,这不叫竞争力。

亚马逊的商城已经非常成功了,它又孵化出很多项目,比如亚马逊云、电子书Kindle、智能音响等。

大企业做内部孵化,也不是无底洞投入,亚马逊有一套内部孵化规则——创新漏斗。

第一,无论是自上而下,领导提的想法,还是自下而上,员工提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提出来后写PR,对你的项目进行论述。

第二,100个PR,公司不会全部支持,会进行筛选,筛选出15-20个项目进入下一轮。

第三,筛选出的项目,成立项目组,做出产品原型,公司给予一定的资源进行验证。

第四,经过上轮验证,最终会有4-5个有市场前景的产品脱颖而出,公司加大投资力度。

最后,将这4-5个产品投放到市场进行验证,跑出最优秀的产品。

通过一层一层地筛选与验证,用最小的资源孵化出最优秀的项目,避免资源浪费。

作为一家孵化器,如果100个创业项目同时来找你,你一定会疯掉的。如果平均对待,你没有这么多的人力、资金、资源,亚马逊的创新漏斗给我们的启示是,跑得越快的马,得到的资源越多。赛马机制保证了整个资源资金分配是最科学的。

如果过度“施肥”,大概率会把苗子“烧死”。想象一下,一位创业者500万都没见过,你给他5000万,这时候创业者天天想的事情是怎么将这些钱花掉,扩充团队,发奖金,结果钱花完了公司也倒闭了。

结语:

这三家企业不是孵化器,但孵化业务做得非常成功,对于我们这些孵化器来说,我们既要加强内部交流,又要抱团走出去往外看,学习优秀的孵化经验,将其结合到我们自己的工作中。

小米生态链告诉我们,先将CEO培养为优秀的产品经理,再为其进行各种赋能,帮助其赚钱又值钱;丹纳赫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一家孵化器,不仅要有载体,更要有核心竞争力;亚马逊创新漏斗机制,在孵化投资的过程中,用最少的资源跑出最优的项目。

来源:谷仓新国货研究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