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这情况,不太妙。全国各地新冠感染人数又上来了。光明网和国家应急广播那边的报道说,35天内,门急诊新冠阳性率从7.5%飙升到16.2%。
疫情反扑迹象
最近这情况,不太妙。全国各地新冠感染人数又上来了。光明网和国家应急广播那边的报道说,35天内,门急诊新冠阳性率从7.5%飙升到16.2%。
香港那边,一周死了31例,新加坡更是每天新增一万四千多例。病毒这玩意儿,传播途径也挺多,空调风、餐具、那些密闭空间,都能传。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病毒载体
咱们先说说那些容易沾染病毒的东西。 公共餐具,餐厅、食堂那些,消毒搞不好,病毒就残留在那儿。 最好用一次性的,或者自己带。还有公共毛巾,健身房、酒店那些,冷水洗完,病毒残留率都高达37%!自己带消毒湿巾吧,别嫌麻烦。
家用空调,温度太低免疫力下降,空调管道里也藏病毒。 别老开空调,26度以上,最好用电扇。 经常开窗通风,或者用空气净化器也行。
减少高危行为
有些事能少做就少做。 那些密闭空间的聚会,家庭聚餐、社区活动啥的,尽量挑通风好的地方。 我听说过一个事儿,一家五口聚餐,三个都感染了。 还有那些不文明习惯,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不遮掩,这是给自己找麻烦,也给别人添堵。
远离高危区域
年轻人爱去的地方,KTV、网吧、地下商场、游戏厅那些,密闭空间,病毒容易聚集。 有研究表明,KTV包间里病毒浓度一会儿就能升高好几倍。
还有那些高危人群聚集的地方,老年活动中心,听说过一周内五个老人感染的;医院发热门诊,环境表面病毒污染率15%到20%;火车站、汽车站、机场这些交通枢纽,高峰期人挤人,每立方米三五个人的密度,想想都害怕。
疫情现状与社会责任
现在这病毒变异了,症状也不典型了。 可能腹泻、乏力、头痛、咽干、嗅觉减退,各种情况都有。 别觉得症状轻就没事儿,持续两天以上没好,赶紧去看医生。
现在阳性率虽然比三月翻倍了,但比去年同期还是低,重症率也稳定。 但是,咱们不能掉以轻心,做好个人防护,别成为病毒传播者,这是社会责任。
理性防护,守护健康
别总是恐慌,也不要麻痹大意。 把防护措施融入日常生活,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 这不仅是个人事儿,也是对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
来源:壹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