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9日,小米集团法务部通过官方社交平台发布重要通报,宣布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网络黑公关案件已成功告破。这起案件揭露了一个利用自动化技术操纵近万个社交媒体账号、系统性攻击小米公司声誉的犯罪团伙,其作案手法之专业、规模之庞大令人震惊。
5月19日,小米集团法务部通过官方社交平台发布重要通报,宣布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网络黑公关案件已成功告破。这起案件揭露了一个利用自动化技术操纵近万个社交媒体账号、系统性攻击小米公司声誉的犯罪团伙,其作案手法之专业、规模之庞大令人震惊。
2025年5月15日,小米集团从司法机关处获悉,此前该公司报案的一起重大网络黑公关案件已经成功告破。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案件时间跨度显示,这一犯罪团伙的活动并非短期行为,而是从2024年12月起就开始有组织地制造并散播关于小米的虚假信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小米汽车相关的系列热点事件期间,该团伙的攻击行为变得更加密集和猖獗。
小米法务部在通报中严正声明:“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造谣、抹黑等侵权行为,小米将坚决以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据披露,该团伙利用文案自动生成软件批量生产针对小米的虚假信息和负面内容。这种AI辅助的内容生成技术使得黑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能够在短时间内制造出海量负面信息。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内容并非简单的低质量谩骂,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包含“煽动网络对立情绪”、“踩一捧一”等高级心理操控手法,旨在最大化传播效果和情绪影响力。
在内容分发环节,该团伙操纵了近万个社交媒体账号,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传播网络。这些账号并非孤立运作,而是通过协同配合制造“民意汹涌”的假象。当某一负面话题被抛出后,大量账号会在短时间内集中评论、转发,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机制推动话题热度。
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该团伙具备严密的组织架构,内部设有“稿件组”、“账号组”、“数据洗白组”等专业分工部门。这种企业化运作模式大大提高了犯罪效率和隐蔽性。
稿件组负责策划负面话题、编写或生成黑稿内容,研究如何最大化传播效果和情绪煽动力。
账号组管理庞大的社交媒体账号库,包括账号注册、养号、维护等工作,确保账号看起来像真实用户。
数据洗白组负责消除作案痕迹,如使用IP代理网络隐藏真实位置,制造虚假的流量数据等。
自2024年小米推出首款电动汽车SU7以来,这家科技巨头在汽车领域的快速进展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小米汽车凭借其高性价比策略和强大的品牌号召力,迅速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这种市场表现无疑触动了传统车企和部分新势力的利益神经。
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团伙的攻击高峰恰逢小米汽车几次舆论争议事件。例如2025年3月29日安徽德上高速发生的SU7爆燃事故,以及5月初关于SU7 Ultra车型“限制马力和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问题”的消费者维权事件。在这些敏感时间节点,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呈现爆发式增长,现在可以确认其中相当部分是由这个犯罪团伙人为操纵的。
这起案件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在数字化时代,商业竞争已经延伸到舆论战场。传统的产品、价格、渠道竞争之外,影响用户情绪与媒体解读的能力也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这也促使企业反思营销宣传的边界。在反击黑公关的同时,企业自身也应避免过度营销或误导性宣传,以免给对手留下攻击口实。
写在最后:
对于小米这样的企业而言,预防黑公关的同时,也应当将其转化为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动力。毕竟,最坚固的品牌护城河永远是消费者的真实口碑,而非仅仅依靠对负面信息的围追堵截。正如小米汽车危机公关分析中所强调的:“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唯有将用户生命置于商业利益之上,才能真正赢得市场的尊重与信赖。”
来源:车视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