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装甲教导师首任师长弗里茨.拜尔莱因中将的军事生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9 22:58 1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三个年头,1917年6月,拜尔莱因以候补军官身份加入巴伐利亚陆军第9步兵团,由此开启了他的戎马征程。在尸横遍野的阵地前和泥泞不堪的战壕里,他亲身经历了一系列最为惨烈的战斗,幸运的活了下来,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一线作战经验,为他今后的参谋及指挥生

弗里茨.拜尔莱因,生于1899年1月,父亲是第二帝国高级官员,他的军事生涯横跨两次世界大战,充满传奇与波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三个年头,1917年6月,拜尔莱因以候补军官身份加入巴伐利亚陆军第9步兵团,由此开启了他的戎马征程。在尸横遍野的阵地前和泥泞不堪的战壕里,他亲身经历了一系列最为惨烈的战斗,幸运的活了下来,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一线作战经验,为他今后的参谋及指挥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战后,他留在魏玛共和国防卫军中继续服役,1922年1月拜尔莱因晋升为中尉,凭借在部队中出色的表现,他被派往陆军大学接受总参谋部培训,此时的德国总共只有10万军队,军官名额很少,能获得深造的机会不多,就连大名鼎鼎的隆美尔,这时候也只能肩抗上尉军衔且一戴就是十年,由此可见,拜尔莱因在军队中属于有前途的可造之材。

纳粹党上台后,因为具有四分之一犹太血统和同性恋绯闻,拜尔莱因陷入职业生涯的重大危机,险些被国防军开除。史学家推测,正是拜尔莱因展现出特殊军事才能,所以得到希特勒亲自批准继续留在军队任职,负面消息也未对其仕途产生实质性阻碍。

1935年,拜尔莱因担任第15军参谋,1938年6月晋升为少校,不久后调任至第3装甲师任参谋,1939年4月,他调往第10装甲师担任参谋长(德军师团级部队并没有设置参谋长这个职位,而是按第一、第二、第三参谋军官这样排位,为了便于理解姑且把第一参谋称之为参谋长)。二战爆发后,拜尔莱因随古德里安及第10装甲师参与了入侵波兰的行动,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开端。1940年2月,他又调往第19军担任参谋,后参加法国战役。第19军改编为第2装甲集群后,拜尔莱因留任原职担任古德里安的参谋,并于1941年跟随部队入侵苏联。

在二战前期,拜尔莱因都是担任装甲部队的参谋军官,其优异的表现在多个关键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切,都被一个人看在眼里,他就是隆美尔。

1941年10月,拜尔莱因接到一纸调令,他被任命为埃尔温.隆美尔新组建的非洲军参谋长,开始与隆美尔紧密合作,开创了非洲战场的优势局面,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与参谋才能。1941年11月,在西迪雷泽格作战及撤往艾拉盖拉行动中,拜尔莱因指挥出色,隆美尔亲自推荐他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

1942年4月1日,拜尔莱因晋升为上校,1942年8月30日,瓦尔特·内林将军因伤无法指挥时,拜尔莱因在阿拉姆哈勒法战役中接管指挥权。1942年12月,他担任得意联合组建的非洲装甲集团军参谋长。1943年2月该部更名为“意大利第1集团军”,由意军将领乔瓦尼·梅塞任司令,拜尔莱因继续留任原职。1943年3月,拜尔莱因晋升为少将。

然而,随着战事的急转直下,在突尼斯战役中,德军逐渐陷入困境。1943年5月6日,突尼斯战役德军投降前几日,在战场的硝烟中,拜尔莱因搭乘最后几班飞机撤往意大利,避免了被俘的命运,随后他转入最高统帅部预备役。这段经历成为他军事生涯的重要转折点,此后,拜尔莱因开始走向前台,展现出其作为职业军人卓越的指挥才能。

1943年7月,拜尔莱因凭借在意大利第1集团军的出色指挥,获授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同年10月,他接手第3装甲师的指挥权,率部重返东线战场,先后在第聂伯河中游、基洛夫格勒地区与苏军作战。拜尔莱因将在非洲战场积累的机动战经验融入东线作战指挥中,1944年1月,面对基洛敷格勒城有可能被包围的不利局面,拜尔莱因违背希特勒“一步都不准后撤”的命令,果断实施突围,并重新构筑坚固防线,这一被称为“基洛夫格勒行动”的作战,展现了其突破教条、灵活应变的军事智慧,同时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1944年2月,在古德里安大将的建议下,国防军开始组建一个齐装满员的装甲师—“130装甲教导师”,这个装甲师配备有虎式、豹式坦克甚至还装备了三辆虎王,军官及士官均来自不同的装甲学校,古德里安的本意是打算让这个师的官兵经过实战后都能成为装甲作战的教官,所以名叫“装甲教导师”。古德里安称“这一个师就能将盟军扔回大海”,他非常欣赏拜尔莱因的指挥才能,推荐他担任该师的首任师长。

1944年3月,装甲教导师参与占领匈牙利行动,在匈牙利,拜尔莱因对党卫军驱逐犹太人的行为非常不满,多次阻挠党卫军在装甲教导师防区内的行动,为此他被举报,差点引来祸端。5月该师被调往法国进行整训,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打响,拜尔莱因率部在诺曼底地区与盟军展开激烈交锋。其卓越的指挥表现,让他在7月20日获得双剑橡叶骑士勋章。

然而,战局的发展逐渐对德军不利,丧失制空权的德军面对盟军的狂轰滥炸损失惨重,装甲教导师与盟军鏖战两月,虽然重创盟军但自身亦惨遭重创,被迫缩编为“战斗群”,与德军残部一同突围出法莱斯口袋后,撤退到德国西部边境休整。尽管后续补充了部分未经训练的新兵,但装备依然严重匮乏。1944年底至1945年初,装甲教导师编入曼陀菲尔将军的第5装甲集团军,参与阿登反击战,在战争的末期继续挣扎。

阿登反击战是纳粹德国在二战后期组织的最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初期曾给美军带来很大损失,但由于德国缺乏后勤补给、美军空军参战等因素,最终一无所获,反而丢失了大量的重型装备,让本来就捉肘见襟的德军更加雪上加霜。

阿登战役后,拜尔莱因于1945年2月接管第53军,1945年4月,他驻防的鲁尔区被美军包围,作为一名职业军人,拜尔莱因早就意识到德国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为了保全更多的生命,他命令包围圈里的部队向美军第7装甲师投降,并拒绝执行希特勒“把鲁尔工业区变成废墟”的焦土政策。

1947年底,拜尔莱因被美军释放,结束了两年多的囚禁生涯。

战后,拜尔莱因投身于二战相关研究工作,其丰富的实战经验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1960年,美国编剧卡尔·福尔曼拍摄电影《纳瓦隆大炮》时,还曾向拜尔莱因咨询军事细节。

1970年1月31日,拜尔莱因在维尔茨堡去世,终年70岁。

喜欢二战历史请关注烟雨蒙蒙未沾衣,更多独家首发二战史料请在我主页查看。

来源:烟雨蒙蒙未沾衣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