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 包头市石拐区西部计划志愿者奋斗纪实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9 21:01 1

摘要:“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青年,理当是心怀凌云壮志的逐梦者,在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奏响属于自己的激昂乐章。2023年8月,我有幸以“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地方项目”志愿者的身份,背上行囊,踏上了前往包头市石拐区的征程,就此拉开了我志愿者生涯的帷幕。按照

在北疆大地

绽放

01

查萨娜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青年,理当是心怀凌云壮志的逐梦者,在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奏响属于自己的激昂乐章。2023年8月,我有幸以“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地方项目”志愿者的身份,背上行囊,踏上了前往包头市石拐区的征程,就此拉开了我志愿者生涯的帷幕。按照团区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单位的需求,我被安排到石拐最偏远的地方—白狐沟街道学习工作。

初到白狐沟,我便被这里优美的风景、安静的环境深深迷上了。然而,在最初的新鲜感过后,内心的忐忑也悄然袭来。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我不禁担忧自己能否适应。工作上,不知道即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害怕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岗位需求。但每当看到身边的同事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那份忐忑又渐渐转化为前行的勇气。我知道,这是一场成长的历练,而我已怀揣梦想,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以学铸魂,在学思践悟中吸取奋进力量

锐意进取、以学促干、积极参加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充精神之钙、把握思想之舵。在服务期间参加了培训会20余次、理论宣讲10次、读书分享会10次。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成立两组结亲小组,入户为辖区村民讲解“一卡通”政策6次,讲解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卫生健康等方面惠民政策12次,及时对村民提出的政策疑问,耐心细致地进行解答。

知行合一,在实干担当中提升履职本领

在单位我主要负责:统战、群团、关工委等工作。在工作中严于律己,不断增强履职尽责能力,主动向身边有经验、有能力的同事学习,不断增强岗位服务能力。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形势政策教育,广泛开展“五史”教育4次。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重大纪念活动8次,开展元旦、端午、中秋等节日活动8场,深入重点人群、困难老党员、困难家庭开展慰问60余户。

甘于奉献,在服务西部中践行青春誓言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志愿者的我一直坚持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工作中策划志愿服务活动8次、环境卫生清理10次、组织相关人员进村入组开展法治宣传5次,送法上门10次,深入学习贯彻民族、宗教政策法规5次,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法治思维,自觉养成学法、守法、用法好习惯。

在白狐沟街道的这一年多,我不仅在工作上取得了进步,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与同事们共同奋斗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他们的热情、朴实和对工作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明白了在基层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这些服务经历,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我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学会了在困难和挑战中成长。它让我看到了祖国西部基层的真实面貌,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我会带着收获与感动,继续前行,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02

郭朝辉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的精神引领下,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来到了包头市石拐区,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从2024年8月以来,我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已经服务了一段时间,褪去了初出茅庐时的青涩,转变到能够胜任志愿岗位的工作,我已经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我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石拐经济开发区各企业安全生产督导检查、记录经开区管委会安全生产检查台账、收集企业安全生产相关资料。2025年检查企业安全生产182户次,发现隐患153条,已全部完成整改。

记得刚开始工作时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由于我不是安全专业毕业,到企业生产车间很多设备没见过,不知道工人操作是否符合安全规定,还有在建设施工现场,再有企业生产需要的资料、项目建设需要的手续是否齐全,这些都是需要重点检查的地方。我在现场时经常向领导、同事还有企业安全负责人请教,结合实际学习各种设备正确的操作规程、各类作业所需要的资料和手续,还有其他安全生产相关的专业知识,现在我也能够查找指出企业的一些安全隐患。

另外每次到企业检查都需要把巡查表、复查表、手写记录表、整改报告按时间顺序排序,上报系统,再催促企业整改隐患,形成闭环。刚来工作时出过几次错,隐患上报时内容表达不准确、检查记录未能及时上报、纸质资料整理不整齐,领导同事及时指出,指导我怎么做这项任务,所幸没有耽误工作,现在我每次整理资料都格外的细致认真,看好每一个日期,写对每一条隐患,做到没有错误、清晰明了。

因为分配岗位的工作需要,到石拐旧区工作需要坐单位的通勤车,上班下班要比正常上下班多用半个小时时间,几乎每天都要到企业生产实地,在企业期间需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有一些生产碳黑、焦炭、硅铁、化肥的车间环境较差,需要佩戴口罩才能进入,平时穿的衣服鞋都需要经常换洗。

还有在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对在建项目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时,为了查看高处作业平台的邻边防护措施是否安全稳固,需要从临时搭设的人员爬梯上到平台,实地查看建设现场,由于检查时间较短无法佩戴安全绳,所以在防护较为单薄的临时防护旁行走都需要格外的小心谨慎,防止失足滑落或者被铁板、钢筋划伤。

我也有一些感悟,在工作当中,领导同事交给我的事情要尽可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不能因为身份的原因懈怠工作,另外有时候交办的事情不是非常具体的内容,就需要先沟通再想办法解决,还有在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时要用有解思维,并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多多学习。总的来讲,能够细节处认真,做事踏踏实实,才能在工作当中发挥作用。

我认为,现阶段的困难都将会成为我向更好发展的阶梯,让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我会努力完成西部计划的服务任务,最终铸就无悔的青春。

03

温滨瑜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是温滨瑜,是一名2023届西部计划志愿者。2023年8月,刚毕业的我在这句口号的号召下,带着对基层的向往与青春的赤忱,来到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大发街道,开启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两年时光荏苒,从初出校园的青涩学生到扎根社区的“助理网格员”,从面对基层事务手足无措到成为居民信赖的“贴心人”,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是青春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成长最坚实的后盾。

初入基层:迷茫与挑战交织

初来乍到,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让初出茅庐的我无所适从。我深知,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每一项工作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曾因“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到迷茫,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调解邻里矛盾、走访独居老人、整理台账信息……每一项任务都让我倍感压力。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打通这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宣传员,撰写材料、策划活动于我而言是全新的挑战。在组织社区活动时,我遭遇了“滑铁卢”。首次策划活动,尽管事前反复推敲方案,力求尽善尽美,但实际执行时,却状况频出。活动宣传未做到精准触达,导致居民参与热情不高,现场人气寥寥。活动流程安排欠妥,环节衔接生硬,使得活动节奏拖沓。物资调配也出现偏差,影响了活动的整体效果。面对冷场的局面,我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

而担任助理网格员的工作,同样困难重重。第一次叩响居民家门,迎接我的是警惕的眼神和冷淡地回应。当我表明身份和来意后,部分居民依旧充满疑虑,不愿多谈。有的甚至直接闭门谢客,让我满心的热忱瞬间被浇灭。我深刻认识到,打破与居民之间的隔阂并非一蹴而就,赢得他们的信任需要耐心与时间。

磨砺成长:探索与突破并行

挫折是成长的阶梯,困难是进步的基石。在领导和同事的悉心指导下,我开始深刻反思、积极探索,两年间,我的足迹遍布大发街道的每个角落。

为提升社区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我转变思路,主动深入社区各个角落,与居民拉家常、聊需求。通过一次次的交流,我精准把握居民兴趣点,精心策划贴合居民生活的活动。在活动筹备阶段,我充分利用社区公告栏、微信群等宣传渠道,广泛发布活动信息,并邀请热心居民帮忙宣传。同时,优化活动流程,合理安排环节,确保活动紧凑有序。在物资准备上,提前规划、精细调配,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后续活动中,社区广场人头攒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居民们积极参与、乐在其中,看到这一幕,我心中满是欣慰。

在网格员工作中,我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从居民关心的小事入手,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比如,协调上报并解决小区的路灯维修问题,让居民夜间出行更安全;帮助独居老人申请社区关怀服务,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用真心换真情,居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渐渐地,他们对我的态度从冷漠到热情,从质疑到信任,再走访时,迎接我的是一张张亲切的笑脸、一句句温暖的问候。

久而久之,在长期走访中,我与居民们结下深厚情谊,不少都成了忘年交。一次入户时,白姨见我面色不佳,立刻拉住我的手关切询问:“孩子,看你脸色不好,是不是生病了,可得多注意休息啊!”我心头一暖,赶忙回应:“好的!谢谢白姨关心!”还有天气变冷,乔爷爷远远瞧见我,三步并作两步走来叮嘱:“小温啊,这天儿要变啦,记得多穿点衣服,别着凉!”我笑着应道:“知道啦乔爷爷,您也多注意身体。”这些充满温度的对话,早已成为我日常工作中最珍贵的收获。

深耕宣传:传递基层正能量

在大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喜桂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宣传工作的日子里,我始终牢记使命,笔耕不辍。两年来,我撰写了130余篇宣传稿件,组织了50多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用笔和镜头记录下社区的温暖与变迁。

我深入挖掘社区中的凡人善举、文明新风,用饱含温度的文字,将这些正能量故事传播出去。从邻里互助的暖心瞬间,到志愿者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每一篇稿件都倾注着我的心血。这些文字,不仅是对美好品德的宣扬,更是在社区中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引导更多居民见贤思齐。

同时,在组织和参与社区活动过程中,我积极发挥宣传职能。通过拍摄精彩瞬间、撰写活动信息,让更多人了解社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每一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每一篇宣传稿件的发布,都像是在基层这片土地上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寄语未来:让青春与北疆同频共振

七月将至,我的服务期即将结束,但这段经历注定成为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未来无论走向哪里,我都会铭记基层教会我的质朴与坚韧,铭记居民群众给予我的信任与温情。如果有机会,我愿继续留在这片热土,用青春续写与北疆的故事——因为这里,是梦想扎根的地方,更是心之所向的远方。

我深切期许,更多胸怀赤子的青年能循着理想的召唤,奔赴这片承载希望与磨砺的西部土地,以青春为椽笔,书写人生长卷的璀璨华章;以赤诚为薪火,点燃志愿精神的永恒光芒;以信仰为基石,铸就时代征程的不朽丰碑。让年轻的生命在朔风黄沙中淬炼成钢,让理想之花在西部苍穹下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华。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