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就掉队,是原因什么导致的?

B站影视 2024-12-12 21:00 11

摘要:高考一轮复习过半,不少考生遇到同样的问题,就是跟不上进度,掉队状态,眼看着2月各省一模/二模要考试了,二轮复习之前,如何能把成绩提起来,这是很多考生的问题,尤其是不少刚参加完统考的艺考生,对于他们来说,高三前半年基本没碰过文化课各科的书,面对一轮复习,也没有从

高考一轮复习过半,不少考生遇到同样的问题,就是跟不上进度,掉队状态,眼看着2月各省一模/二模要考试了,二轮复习之前,如何能把成绩提起来,这是很多考生的问题,尤其是不少刚参加完统考的艺考生,对于他们来说,高三前半年基本没碰过文化课各科的书,面对一轮复习,也没有从头跟上,半中间才着急的赶回学校,前面的一些知识落下不少,那么,眼看成绩毫无起色,该怎么办呢?

一轮复习的重要性及相关问题

1. 一轮复习的特点

- **基础夯实**

- 一轮复习着重于基础知识的梳理,这是构建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它涵盖了高中三年的所有知识点,将每个知识点细致地呈现出来。例如在数学的一轮复习中,会从最基本的函数概念、性质开始讲解,包括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这些基础概念对于后续学习复杂的函数综合题是非常关键的。

- 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跨越度最小,这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入学习。以物理学科为例,在复习力学部分时,会先从基本的受力分析开始,然后逐步深入到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等相关知识,这种循序渐进的复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 一轮复习的时间在三轮复习中是最长的,这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和吸收基础知识。

2. 一轮复习中的知识掌握情况

- **知识串联的重要性**

- 在一轮复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努力做到对老师讲的知识点都有印象,并且能够将它们串联起来。例如在历史学科中,要能够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理解唐朝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与当时的经济繁荣(如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以及文化昌盛(唐诗的兴起)之间的内在联系。

- 如果不能做到知识串联,可能会影响对整个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比如在化学学科中,如果不能将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化学反应原理以及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性质等知识点串联起来,在解决综合性的化学问题时就会遇到困难。

- **遗漏知识的原因及影响**

- **回校晚**:有些学生可能因为特殊原因回学校晚,从而错过了部分一轮复习内容。例如,生病请假一段时间后回校,发现已经错过了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复习,像数学中某一章节的函数图象变换内容。这部分知识的缺失可能会导致后续学习函数的综合应用时出现理解障碍。

- **上课分心(玩手机、睡觉)**:上课玩手机或者睡觉是导致知识遗漏的常见原因。在课堂上玩手机,心思完全没有放在学习上,像在生物课上讲解细胞结构和功能时,如果学生在玩手机,就会错过这些基础知识的讲解,后续学习细胞代谢、细胞分裂等内容时就会难以理解,因为细胞结构是这些后续知识的基础。睡觉更是直接错过了老师的讲解,例如在英语课上讲解语法知识时,如果睡觉了,就无法掌握这些语法规则,在做英语阅读、写作等题目时就会频繁出错。

如果发现自己存在知识遗漏或者没有将知识点串联起来的情况,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弥补,如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自己重新复习相关教材内容等,以确保在后续的复习和考试中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

一轮复习不能仅靠课上看一遍

1. 一轮复习的知识特点与记忆难度

- **从高一知识开始复习**

- 在高考一轮复习中,由于是从高一的知识逐步推进复习,知识点繁多且跨度较大。例如,在数学学科中,从高一的集合、函数概念开始,到高二的数列、不等式,再到高三的导数、圆锥曲线等内容。这些知识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后,部分内容可能已经遗忘,仅仅在课上看一遍难以重新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 **记忆的局限性**

- 很多知识仅看一遍是无法牢固记住的。以英语单词为例,在一轮复习中会重新复习高中三年的词汇,仅仅在课上看老师过一遍单词表,可能只是对单词有个短暂的视觉印象,很难将其拼写、发音、词义和用法等都牢记于心。同样,在历史学科中,众多的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要素,只看一遍课上的讲解,很难准确记忆并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老师课上的作用与局限

- **划出范围**

- 课上老师主要是划出复习的范围,这有助于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和方向。例如,在物理课上,老师会指出力学部分哪些知识点是重点考查内容,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这为学生课后的复习提供了一个框架。

- **缺乏练习记忆的时间**

- 然而,课上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记忆。课堂时间有限,老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大量的知识点,所以更多的是进行知识的梳理和讲解原理。比如在化学课上,老师要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等知识,没有太多时间让学生当场记忆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总之,在高考一轮复习中,不能认为课上看一遍就等同于复习好了,课下的复习巩固是非常必要的。

练习题目在一轮复习中的重要性

- **全面练习的必要性**

- 在一轮复习之后,老师布置的练习题是对复习知识的巩固和检验。这些练习题涵盖了各个知识点,通过逐个练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例如,在数学一轮复习后,练习题会涉及函数、数列、几何等各个板块的知识。如果不全面练习,就可能存在知识漏洞。比如在函数部分,如果不练习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相关题型,在考试中遇到类似题目就难以准确作答。

- **错题研究的意义**

- 遇到错题是提升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契机。错题反映了自己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当遇到错题时,自己先进行研究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例如在物理学习中,对于一道关于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错题,自己先重新分析题目中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等,检查自己是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错误,是对力的分解理解错误,还是对加速度的计算有误。

2. 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 **解决疑惑**

- 如果自己研究错题后仍然不懂,向老师请教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解释问题。例如在化学学习中,对于一道复杂的有机化学合成题,自己研究后无法理解反应的机理和合成路线,老师可能会通过举例、画图等方式清晰地讲解反应的本质和解题思路。

- **避免知识漏洞**

- 如果对不懂的问题不去问老师,就会导致知识漏洞的积累。在生物学科中,对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些复杂概念和过程,如果不及时向老师请教弄清楚,在后续学习遗传规律等知识时就会受到影响,因为细胞分裂是遗传物质传递的基础。

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不能只练题而不琢磨,要重视错题的研究、不懂就问以及错题的反复练习,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效果,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中考逆袭上重点高中的同学,“我的初中学习生活很曲折,这都缘于我的懒惰和逃避。刚入学时,我的成绩大概位于班级中后段,我很不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在总共280多名学生中,我排250名左右,数学只有48分。今年我的中考成绩是530分,数学考了111分。昨天公布了第一批优质高中分数线526,我的总分还超过了4分。我做梦都没想过我能考到这样的成绩,更是做梦都没想过我能站在这里演讲。”从48分到111分,从排名靠后到超过优高线,这样一个励志的“逆袭”故事,听得很多人信心满怀。

接到学校的邀请时,我有点吃惊,内敛的他觉得自己可能讲不好。但他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这是他第一次站在这么多人面前演讲。朴实的话语,记录了他三年来真切的学习经历:“跟小学相比,初中要学习的科目多了,压力也增加了。我节假日作业很少完成,经常在家玩游戏。可想而知,到了八年级,我的成绩更差了。慢慢地,我产生了厌学心理,我不想来学校,就算来了我也提不起精神。我的爸妈和老师都很着急。尤其是班主任杨老师,她多次找我和我父母谈话,从多个角度分析我的学习现状,缓解我父母焦虑的情绪,鼓励我坚持来上学。任课老师也根据我的情况调整作业内容,利用课间时间当面给我辅导和讲解。迄今都记得,只要早上7点50还没到校,杨老师就给我打电话,劝我上学。只要接到杨老师电话,我心里就很温暖,连老师都没放弃我,我怎么可以放弃自己呢?我开始认真听课,努力完成作业。八年级时还没有晚自习,我主动要求父母给我报了晚托班。连续几个月的认真努力,成绩终于有了进步,数学能考到80多分了,我觉得自己还是有希望的。八升九的暑假里,我也没有放松,继续查漏补缺。到了初三,我吸取了教训,认真学习新的知识,午休时间经常在走廊上和同学讲题。我主动报了学校的晚自习,即便在脚骨折后都继续参加。老师们都表扬我上课的专注度很高,成绩进步也很大。同学们也很讶异我的进步,说我是一匹黑马,我学习劲头越来越足。”最后中考以690多的高分考上了重点高中。

来源:晓航聊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