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rity-AD研究亚洲数据 彰显仑卡奈单抗在亚洲人群中的独特优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9 19:35 2

摘要:阿尔茨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作为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核心病理特征——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始终是治疗研究的焦点。近年来,以仑卡奈单抗为代表的靶向Aβ单抗类药物为AD的治疗带来了转机,随着该药物陆续在不同国家获批,其在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025 IC-KDA & ASAD大会分享AD领域前沿进展!

阿尔茨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作为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核心病理特征——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始终是治疗研究的焦点。近年来,以仑卡奈单抗为代表的靶向Aβ单抗类药物为AD的治疗带来了转机,随着该药物陆续在不同国家获批,其在真实世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数据引人关注。在2025年5月8日~10日召开的韩国痴呆症协会国际会议(IC-KDA)暨第19届亚洲抗痴呆症学会(ASAD)大会上,仑卡奈单抗成为AD治疗领域的焦点。本文将结合大会最新前沿进展,分享仑卡奈单抗在临床应用中的实践经验及其启示。

清除淀粉样蛋白更多,安全性更好

仑卡奈单抗在亚洲AD患者中独具优势

2024年5月,仑卡奈单抗获得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批准,用于治疗由AD引起的轻度认知障碍(MCI)或AD轻度痴呆(早期AD)的成年患者,至此韩国成为继日本和中国后第三个批准仑卡奈单抗的亚洲国家。在本次IC-KDA&ASAD大会上,来自韩国高丽大学医学院附属九老医院(Korea University Guro Hospital)的Sung Hoon Kang教授分享了仑卡奈单抗的应用建议及真实世界应用案例。

图1 仑卡奈单抗韩国应用经验分享

图源会议现场拍摄

从Sung Hoon Kang教授本次分享的62例韩国早期AD患者应用仑卡奈单抗的经验来看,用药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输液相关反应和ARIA。相比整体人群而言,仑卡奈单抗在韩国患者人群中出现的输液反应概率明显降低,检测到的ARIA发生概率为7.5%(3/40),多为无症状ARIA且多出现于输注早期,本次分享的3例AD患者均在第6~7次输注时检测到ARIA。

图2 仑卡奈单抗应用后的安全性事件

图源会议现场拍摄

这与此前仑卡奈单抗公布的Clarity-AD亚洲人群数据保持一致[1]。在安全性方面,经仑卡奈单抗治疗后,亚洲患者人群中ARIA、输注相关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因药物引起的治疗中断率低于整体人群,且几乎所有ARIA-H均无症状,提示对于仑卡奈单抗而言亚洲AD患者可能耐受性更好,具有更低的ARIA风险。

该研究显示,在减轻Aβ负担方面,治疗18个月时仑卡奈单抗组亚洲患者的平均Aβ负担相较于安慰剂组降低72. 2CL,高于整体人群数据的59. 12CL(图3),提示仑卡奈单抗在亚洲人群中清除Aβ的幅度更大。

图3 仑卡奈单抗治疗后亚洲人群与整体人群的Aβ-PET变化对比

以上分析结果支持仑卡奈单抗在亚洲早期AD患者人群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与耐受性,可为未来仑卡奈单抗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精准、个性化的治疗参考。

AD领域前沿进展一览

百舸争流,AD新药研发进展迅猛

当前全球AD药物研发呈爆发式增长,据统计,截至2025年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多达182项,其中74%为疾病靶向治疗[2]。

Aβ-PET仅反映不可溶斑块的累积程度,不是理想的指导停用/重启用药时机的指征

研究者采用PK/PD模型分析仑卡奈单抗Clarity AD和Study 201两项研究核心期及OLE部分数据,将仑卡奈单抗的药物暴露量与Aβ-PET、基于CDR-SB评估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浆生物标志物(Aβ42/40、pTau181、GFAP)相关联[3,4]。数据显示,不同生物标志物对治疗中断的反应速度存在显著差异。血浆Aβ42/40比率的恶化半衰期仅为0.5年,而Aβ-PET的变化则需要12.1年(图4)。表明与淀粉样蛋白Aβ-PET 相比,体液生物标志物是更敏感的淀粉样蛋白和神经退行性病变指标,且在停止治疗后会以更快的速度重新积累。Aβ斑块为Aβ病理的下游“表征”。斑块形成前,寡聚体和原纤维已发生积聚,促进Tau沉积等下游病理,造成不可逆神经损伤。

图4 PK/PD模型显示停止治疗后体液生物标志物重新积累速度明显更快

结语

当前,随着AD领域研发的迅猛发展,仑卡奈单抗的成功不仅代表了一种新治疗选择,更标志着AD进入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时代。未来,结合生物标志物筛选、人群特异性数据及用药方案优化,仑卡奈单抗有望为亚洲和全球早期AD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1] Chen C, Katayama S, Lee JH, et al. Clarity AD: Asian regional analysisof a phase Ill trial of lecanemab in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J] . J Prev Alzheimers Dis, 2025 Apr 5:100160.

[2] Cummings J, Aisen P S, DuBois B, et al. Drug development in Alzheimer's disease: the path to 2025[J]. Alzheimers Res Ther, 2016,8:39.

[3]Larisa Reyderman, How Does the Latest Clinical Pharmacology Data & Modeling Support Continued Lecanemab Dosing? 2024 AAIC

[4]Christopher van Dyck. Is There Evidence for a Continued Benefit for Long-Term Lecanemab Treatment?A Benefit/Risk Update from Long- Term Efficacy, Safety and Biomarker Data. 2024 AAIC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来源:LOL热门英雄技巧教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