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要与丰巢对垒,但能说服用户放弃送货上门吗

B站影视 2024-12-12 19:42 2

摘要:继此前丰巢方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之后,京东似乎也要加速布局末端物流解决方案业务了。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方面近期公布的相关信息显示,京东方面在2023年便已申请快递柜相关专利。

继此前丰巢方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之后,京东似乎也要加速布局末端物流解决方案业务了。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方面近期公布的相关信息显示,京东方面在2023年便已申请快递柜相关专利。

具体而言,2023年5月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快递柜、智能传送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的专利,公开号为CN119068602A。专利摘要中显示,其能够提高快递柜的存取包裹的效率,以及提高操作人存取包裹的体验。

此外近日有消息显示,武汉等地区已有带京东相关标识,名为京小柜的快递柜投入使用。

众所周知,“最后一公里”始终是快递以及电商行业的痛点,虽然送货上门能帮助快递服务商、电商平台吸引消费者,但在近年来运力增长显著慢于消费者需求提升的情况下,送货上门服务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有公开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3年,国内快递包裹量增长了近50倍,但快递员的数量仅增长不到10倍。同时有数据表明,2021年至2023年上门收件及送件成本通常达到了单票快递总成本的60%以上。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最后一公里”看似并不长,但在实际送货上门途中却可能会状况百出,例如大件、重件、无电梯高楼、物业阻拦等,而这些就只能依靠快递小哥“见招拆招”。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虽然送货上门很能够极大地提升消费者的体验,但灵活性尚显不足,例如遇到家中无人时,快递员就可能需要多次配送。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京东方面愈发重视服装、日用百货等非3C数码和家电品类,并且京东物流已经与以服装、美妆等类目见长的淘宝合作,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京东物流而言,其快递员送货上门的付出与收获将越来越不成正比。

换而言之,京东此前业务调整所取得的效果,是建立在“虽然商品倾向性调整了,相关服务还是建立在过去的模式”这个前提下。但毕竟对于整个物流体系的压榨不可能一直持续,而且随着京东方面不断加大对商品倾向性的调整力度,快递服务极有可能将会面临“退步”的风险。

简而言之,送货上门日趋高昂的成本已然逐渐成为了制约快递服务商、快递员收入增长的桎梏,进而影响电商平台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而与耗时耗力的上门收件及送件相比,能够实现集中送件,而且与驿站形式相比可实现全天候服务的快递柜,无疑就能大幅提升收送件效率,从而帮助包括京东物流在内的快递服务商降本增效。

在灼识咨询方面发布的相关报告中也显示,近年来国内末端物流解决方案市场正在稳步增长。具体而言,国内末端物流解决方案按包裹量计的市场规模,已由2019年的311亿件增至2023年的943亿件、年复合增长率为32.0%,预计在2028年将达到1664亿件,2023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或为12.0%。

更为重要的是,丰巢的经历似乎表明,快递柜这一业态仍然十分值得期待。据了解,尽管丰巢自成立以来已连续8年亏损,但随着内容电商和直播带货的兴起,退换货率走高已经成为电商行业的共识。丰巢方面敏锐捕捉到了这个机会,并迅速与各电商平台展开合作,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退换货服务。

在丰巢方面提交的招股书中显示,这一业务直接推动了收入的增长。毕竟商品退换货通常都有时效限制,所以此时消费者可能会比快递员更急,在约定合适时间等待快递员上门有难度的情况下,顺带将包裹放在快递柜反而变成了更便利的一种方式。

灼识咨询发布的相关报告中显示,2019年至2023年的电商逆向件(即因消费者退货、换货等需求,自消费者寄回电商商家处的包裹)以22.7%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而且2023年至2028年预计电商逆向件仍将以20.7%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可以说电商行业持续走高退换货率,已然让丰巢在绝境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也给了京东方面加速布局快递柜业务的动力。

此外,丰巢还借助自己广阔的智能柜网络、丰富社区运营经验和已建立的客户群体,积极探索包括洗护和家电维修等到家服务在内的增值服务。在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的前5个月,丰巢洗护服务订单数量分别为6.9万笔、54.8万笔、96.2万笔,到家服务订单数量分别为1.73万笔、9.83万笔、7.14万笔,增长不可谓不迅速。

近年来,互联网大厂陆续入局本地生活服务赛道已经成为事实,而丰巢这一“先例”,也就意味着快递柜有望成为京东切入本地生活服务的入口。

当然,对于快递柜业务,京东方面也并非没有挑战。尽管京东实力雄厚,可以不惧末端网络的铺设和搭建,以及日常运营和管理所需的投入。在电商物流的诸多环节中,派件还仅仅只是最后一环,也是直接触及用户、并直接决定用户体验的一环,从送货上门到快递柜自提,用户必然要经历巨大的体验落差。那么京东又要如何弥补这份落差呢?

说到底,当下缺少的早已不是供给,而是更有确定性的履约服务。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微微小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