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家训到现代治理:家族宪章的传承之道(中)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9 18:55 1

摘要:面对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将目光投向家族宪章。这一古老的概念,在现代社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仅是家族内部的行为准则,更是家族治理的重要工具。

编者按:

当家族企业步入传承阶段,如何确保基业长青?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如何避免“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面对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将目光投向家族宪章。这一古老的概念,在现代社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仅是家族内部的行为准则,更是家族治理的重要工具。

那么,究竟什么是家族宪章?它又是如何帮助家族实现传承与治理的呢?汉正家族办公室首席顾问胡仕波先生于五一假期之际在直播间分享了家族宪章的本质及现代鲜活案例。从台湾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先生的《给子女的一封信》,到广州立白集团的《陈氏家族规约》,再到浙江宁波华茂集团的《徐氏家族共同协议》,这些鲜活的案例,展现了现代家族宪章的多样形态和价值传承。


家族宪章的治理逻辑


家族宪章是家族内部制定的具有纲领性、规范性的文件,旨在明确家族价值观、传承规则、治理架构、成员的权利与义务、争议处理等内容,是家族长期发展的指导准则,其核心目标是维护家庭关系,保障家族利益,实现家族文化与财富的传承。


它不仅要解决家族关系,即家族内人与人的关系,还要保障家族利益,即人与财富的关系。因此,家族宪章不仅要关注财富传承,更要关注人的培养。一个好的家族传承方案,其最终目标应是实现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家族宪章的本质在于推动家族内部治理从“身份”向“契约”的转变。“从身份到契约”是判断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一个根本性指标。


古代社会一切皆与身份挂钩,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分封制,社会所有人的地位都与血脉相关。贵族子弟生来便享有教育权、财富、政治权利、经济权利,而平民子弟则一无所有,且终身如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鸿沟,不可跨越。然而,现代社会中,身份不再决定一切,个人可以通过努力和契约关系来改变自身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



家族宪章的重要作用在于将家族内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身份转变为契约关系。通过契约关系,家族和个人之间从原来的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转变为可选择的关系。个人可以选择遵守或离开,违反约定则需承担相应责任。


这便是家族宪章最重要的作用,它本质上是一份契约,类似于英国大宪章。这个契约性文件可能由家主一人起草,里面没有甲方乙方,但子孙后代必须遵守。


家族宪章关注两个核心内容:

一是权力,即家族成员享有哪些权力,如何行使这些权力;

二是财富,即家族成员参与家族财富的途径、方法以及能够获得的受益分配等。


因此,家族宪章要解决权力分配和财富分配这两件大事,缺一不可。而这两者往往又是相互关联的,有时甚至会产生冲突。在家族治理中,我们无法简单地认为权力大的人就应该拥有更多的财富,反之亦然。因此,在家族信托中,财富的分配往往是权力大的人拥有管理权,而在受益权上则基本采取平等对待的原则。


家族宪章还要解决家族与个人的关系。由于家族宪章的存在,家族成员从过去的“身份”转变为“契约”关系。因此,家族与个人的关系不再是铁板一块,不再是不可分割。家族成员可以选择留在家族,也可以选择离开。离开家族则无法享受其带来的好处,也无需承担相应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始终是对等的。


从本质上来说,家族宪章的根本作用和特点就像英国大宪章一样,实现了家族内部的“王在法下”,即家族宪章主要约束的是家族事业的发起人以及后续传承中的重要人物,如族长或嫡长子等,要求他们在家族宪章的规范下行使权力,促使家族管理者在规则的规范下为家族服务。


现代家族宪章的探索与实践


在上篇,我们回溯了西方英国大宪章,以及中国古代周朝《周礼》、宋太祖勒石三戒和颜氏家训、范氏家训等家训家规,这些宝贵的文件为当代家族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家族企业数量的日益增多,家族传承的需求愈发迫切,如何构建适应现代社会的家族宪章,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些具有远见的社会企业家们已经率先垂范,设立了自己的家族宪章,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实践探索。


台湾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先生在其去世后不久,一封名为《写给子女的信》被媒体公开。这封信虽短,仅560余字,却深刻体现了王永庆先生对财富的认知和对子女的殷切期许。


他认为财富并非与生俱来,也不会被任何人永久占有,最终都将归还社会。因此,财富只是上天托付,用于妥善管理和支配,没有人可以真正拥有。


△王永庆


他希望子女们能够正确认识财富,并在此基础上营造充实的人生。这封信虽未明确提及家族宪章,但完全可以视为其家族宪章的序言部分,体现了王氏家族的财富观和价值观:


“财富虽然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事物,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同时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身带走。人经由各自努力程度之不同,在其一生当中固然可能累积或多或少之财富,然而当生命终结,辞别人世之时,这些财富将再全数归还社会,无人可以例外。

因此,如果我们透视财富的本质,它终究只是上天托付作妥善管理和支配之用,没有人可以真正拥有。面对财富问题,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正确予以认知,并且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营造充实的人生。”


——王永庆《给子女的一封信》2004.05.20


王永庆先生的这封信,正是对王氏家族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为家族成员提供了行为准则和精神指引,起到了家族宪章应有的作用。这封信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为王氏家族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现代家族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十分值得学习。


广州立白集团创始人陈凯旋兄弟在2007年制定了《陈氏家族规约》。这份由家族领袖设立的“规约”,也是家族宪章的一种表现形态。


《陈氏家族规约》在2016年已经更新到第五版,现也不断更新迭代。该规约未公开全文,据网上信息,陈氏家族设立了以家庭成员为核心的治理机构,包括家族理事会、传承委员会和家族委员会等多个机构,并规定了投票机制、家族内晋升机制、理事会选举机制、奖励机制等,甚至还包括家族述职机制。



此外,家族还设立了“家庭贡献奖”、“自我牺牲奖”等特色奖项,以表彰那些顾全大局、关爱家人的行为,强化家族凝聚力。


为了确保家族精神的代代相传,陈氏家族还建立了常态化的家族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不仅讨论业务发展,更将家族治理和下一代培养教育作为重要议题。这些内容都体现了陈氏家族对家族治理的重视和对家族传承的规划。


而在浙江宁波,华茂集团的徐氏家族则在2008年签署了《徐氏家族共同协议》,这份协议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当代家族协议。


该协议明确了“分家不分产”的原则,即华茂集团的资产将集中管理,不予分割。同时,徐氏家族也有着前文王永庆先生的《给子女的一封信》中的财富观,公开宣称华茂的财富属于全社会,徐氏家族仅仅是保管者和经营者。


△2017年8月4日宁波晚报A9版特别报道


“2007年的9月8日,我们在宁波东钱湖召开了华茂集团管理读书会,首次在正式场合向大家提出华茂是家族企业,同时徐氏家族响亮地提出了“分家不分产”的承诺。之后,于2008年8月10日签订了《徐氏家族共同协议》,协议兼顾法律角度、民事角度、传统角度等多个方面,可能在中国还是首创。协议经公证处公证后,每户发放一份,一份给华茂学校存入档案,包括华茂美术馆,我收藏了20多年的珍品都放到了里面,只进不出。这个最终是属于社会的。”


——《徐万茂:首创“家族共同协议”》,《浙商》杂志2009年8月刊

△徐家三代人徐万茂、徐立勋和徐钰程


《徐氏家族共同协议》中还规定,徐万茂所拥有的全部资产所有权,永归华茂集团将创设的信托基金所有。但是由于目前中国的信托制度和法律环境还不成熟,华茂集团信托基金还不能成立。


贯彻“分产不分家”的原则,徐万茂会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后成立家族信托,将其持有的77.83%的华茂股份永久性转移到家族信托基金,家族只拥有资产的保管权、经营权和红利分配权,没有所有权,家族企业永远不会在遗产继承过程中被子孙分割掉。


那么目前,徐立勋作为第二代法定代表权与经营管理权合法继承人,以及他的儿子和将来合法继承人们都必须保证全部资产所有权最终永远归由信托基金所有。


结语


家族宪章,一个跨越千年的概念,从古代社会的家规家训到现代家族企业的治理规则,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家族宪章,我们可以将家族内部的治理从身份转变为契约,明确家族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解决权力和财富的分配问题,最终实现家族的和谐发展。


汉正家族办公室拥有深耕行业多年的专业团队,能够运用家族信托、家族宪章、单一家办等工具,构建完善的家族传承体系,助力企业家实现家族财富与文化的百年传承、乃至千年传承。


此外,李锦记家族的家族宪章也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范例。在下篇中,我们将深入剖析李锦记家族的家族宪章。同时,汉正家族办公室首席顾问胡仕波先生在其2020年著作《慈善、信托与家族传承》的“家族传承与财富传承”一章中,对李锦记家族及其家族宪章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


(未完待续···)


以上是关于《千年家训到现代治理:家族宪章的传承之道》的中篇内容,敬请关注下篇的推送。另外,文中提到的胡仕波先生的著作《慈善、信托与家族传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微信读书”app参阅。


作者:胡仕波 王敏
汉正家族办公室信托秘书部


- END -


汉正家族办公室,专注家族信托、慈善信托、股权信托、社群信托设立、运营及资产配置;基金会设立、财税管理、战略咨询、等级评估等服务;更多信息可搜索【汉正家族办公室】至官方网站进行查看

来源:汉正家族办公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