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稻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过程中对杂草的防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杂草不仅与水稻争夺光照、水分、养分以及生长空间等宝贵资源,还可能成为病虫害的中间寄主或传播媒介,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构成严重威胁,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运用水稻封闭除草技术,在播种前
水稻新技术:封闭除草法提升农田管理效率
胡文强
水稻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过程中对杂草的防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杂草不仅与水稻争夺光照、水分、养分以及生长空间等宝贵资源,还可能成为病虫害的中间寄主或传播媒介,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构成严重威胁,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运用水稻封闭除草技术,在播种前或播种后但尚未出苗时施药,能够有效防治田间杂草 。该技术通过抑制杂草种子的萌发和初期生长,能够显著减少田间杂草基数,从而减轻后续田间管理负担,为水稻的高产栽培提供坚实保障 。
1 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
稻田杂草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阶段性,杂草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耕作方式等。了解这些因素,并结合杂草的发生规律,可以更加科学地制定除草方案,以提高除草效果 。
1.1 杂草发生规律
1.1.1 直播田杂草发生规律 在直播田中,杂草的发生通常呈现出明显的双峰规律。第一个出草高峰,出现在播后5~20 d,此时出草量占总草量的50%~70%,这一阶段的杂草主要以禾本科杂草为主,如稗草、千金子、马唐、牛筋草、双穗雀稗、李氏禾等。这些杂草生长迅速,与水稻争夺资源,对水稻的早期生长构成威胁。第二个出草高峰,出现在播后25~40 d,此时出草量占总草量的30%~50%,这一阶段的杂草主要以莎草和阔叶杂草为主,如异型莎草、香附子、日照漂浮草等莎草,鸭舌草、慈姑、丁香蓼等 。这些杂草虽然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但同样会与水稻争夺资源,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1.1.2 移栽田杂草发生规律 在移栽田中,杂草的出草高峰通常出现在移栽后10 d左右。此时,移栽后的水稻苗已经适应了新的生长环境,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而杂草则刚刚萌发,生长势头较弱。这一时期是控制杂草生长的关键窗口期,采取合理的除草措施,可有效减少杂草对水稻的影响 。
1.2 杂草发生的影响因素
稻田杂草的发生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决定了种子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萌发潜力,而外部因素则为杂草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杂草在稻田中的萌发、生长和分布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杂草的遗传与生物学特性、生理生态适应性以及传播扩散机制等多个方面。杂草的遗传多样性,使得它们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种子休眠性、高结实率和多样的繁殖方式,使杂草在与水稻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此外,杂草还具备较好的生理生态适应性,如耐旱、耐盐碱、耐高温等特性,使它们能够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并繁衍。同时,杂草的传播与扩散机制也十分多样,包括风力传播、水流传播、动物携带等,这些机制有助于杂草在不同地域和环境中迅速扩散和定植。外部因素则主要涉及气候、土壤、水分和光照等环境条件。这些环境条件对杂草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如适宜的气候促进田间杂草的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为杂草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充足的光照则有助于杂草进行光合作用,提高生物量。通过调控种植格局、耕作方式、水肥管理等措施,可以调控稻田杂草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而实现杂草的有效防治 。
2 封闭除草原理
水稻封闭除草技术是基于杂草与水稻在耕作方式、生长发育阶段及代谢功能等方面的差异,通过科学利用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吸附与渗透特性,形成有效的除草剂封闭层,从而实现对杂草萌发的有效抑制与灭除。该技术主要依据位差选择、代谢选择和时差选择等原理来实现保苗除草的双重目标。
2.1 位差选择
位差选择是利用杂草与水稻在土层中的深度差异来实现除草的目的 。在旱直播田中,水稻种子通常不催芽,直接覆土盖籽进行播种 。此时,水稻种子一般位于5 cm以下的土层中,而杂草种子则主要分布在1~3 cm的土层中。施药后,由于杂草种子在土层中的位置较浅,会更早、更容易接触到药膜,从而吸收除草剂并发生中毒反应。而水稻种子由于位于较深的土层中,受到的影响较小,因此能够正常萌发和生长。这种位差选择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除草剂对水稻的伤害,同时达到除草的效果。
2.2 代谢选择
代谢选择是利用杂草和水稻在代谢功能上的差异来实现除草的目的。在水直播田中,水稻种子通常浸种催芽后播种。播种2~3 d内,在田间湿润状态下进行芽后苗前封闭除草。此时,水稻种子已经长根发芽。杂草种子滞后生长,仅处于发芽初期,尚未形成根系。水稻种子和杂草种子在接触到封闭药剂后,通过胚芽吸收了除草剂中的有效成分。无根有芽的杂草,不具备根系以吸收除草剂中的安全剂进行解毒,从而表现出中毒反应。有根有芽的水稻,具备根系以吸收除草剂中的安全剂进行解毒,从而可以正常生长。这种代谢选择的方式,使得除草剂能够有针对性地作用于杂草,而对水稻的影响较小。
2.3 时差选择
时差选择是利用杂草和水稻在生长发育阶段上的差异来实现除草的目的。在移栽田中,通常采用秧龄30 d左右的幼苗进行移栽,移栽后5~7 d内施药。此时,水稻已基本返青,适应了新的生长环境,具备较强的耐药性和代谢功能。而杂草则刚刚萌发,生长势头较弱,对除草剂的敏感性较高。因此,在移栽后施用除草剂能够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同时不会对水稻造成太大的影响。这种时差选择的方式,可以确保除草剂在最佳时期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避免对水稻的伤害。
3 精细整地
在播种(或移栽)前,需要结合耕地、旋地、耙地等整地措施,达到“洁净、细碎、平整、沉实”的整地质量要求。
3.1 田面洁净无杂物
在整地前,应彻底清除田间的秸秆、杂草等残留物,并将其翻入土壤中,以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有害气体的释放 。同时,还可以减少杂草种子的残留量,降低杂草的发生风险。
3.2 土壤细碎无大块
通过耕地、旋地等措施,将土壤破碎成细小的颗粒,以便更好地覆盖水稻种子,保温保墒,保护水稻种子安全萌发。同时,也有利于封闭药剂的渗透和分布,提高除草效果。尤其是旱直播田,更需要注意土壤细碎程度。
3.3 田块平整无坑洼
通过耙地、找平等措施,使田面高低落差不超过3 cm,以确保封闭除草的均匀性和有效性。高的地方容易形成药剂盲区,导致除草效果不佳;而洼的地方则容易产生药害,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做到高低不过寸,寸水不漏泥,灌水棵棵到,放水处处干。
3.4 泥浆沉实不板结
对于水直播田和移栽田而言,在完成打浆平田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沉淀处理。沙壤土通常需要沉淀1~2 d,黏土则需沉淀2~3 d,而部分泥浆较为厚重的田地,可能需要3~5 d的沉淀时间以确保田面泥浆达到泥水分离、沉实而不板结的状态。这样既可以避免泥浆过稀,导致药剂流失、分布不均和种子下陷;又可以避免泥浆过干,影响水稻种子的萌发、除草剂的渗透和稻种的扎根立针 。当田面能够被手指轻轻划过形成沟痕,并且沟痕能够缓慢自然恢复时,即表明泥浆达到了最佳的沉淀状态,此时便是进行播种(或移栽)的最佳时机。
4 施药封闭
根据不同的耕作方式和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封闭除草策略。
4.1 旱直播田封闭
在旱直播田中,通常采用干籽直播、覆土盖籽的播种方法。播种后应立即上水,排水或水自然落干后,保持土壤湿润,进行封闭处理 。
在播种2 d内,水稻种子通常还没有破胸,可以选用丙草胺、丁草胺、二甲戊灵、仲丁灵、苄嘧磺隆、吡嘧磺隆、氯吡嘧磺隆、异噁草松、噁草酮等药剂及其混配剂进行封闭处理 。
在播种2 d后,水稻种子破胸,宜选用加有安全剂的丙草胺或丁草胺,及其与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等药剂的混配剂进行封闭处理。
在旱直播田块中,如果播种的干籽覆盖不严、露籽较多,或者播种催芽后的稻种,应特别注意除草剂的安全性,否则非常容易产生药害,降低水稻的出苗率。
4.2 水直播田封闭
在水直播田中,应先将水稻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处理,随后再进行播种。播种之前,需确保土壤保持湿润但不积水状态。这样的环境既能满足水稻萌发时对水分与氧气的需求,又为后续的封闭除草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若田间积水过多,不仅会导致除草剂随水流失,还可能对水稻造成药害;若田间过于干旱,则会破坏土壤结构,妨碍药剂的有效渗透与均匀分布,难以形成连续的药土层,从而影响除草效果 。
在播种2~3 d内,当水稻种子扎根立针时,可以选用加有安全剂的丙草胺或丁草胺,并与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等药剂混合进行封闭处理。
此外,在播种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持种子的均匀分布,以避免因种子堆积而导致的生长不均或药剂分布不均等问题。
针对整好田后不能及时播种的田块,可以在整地平田过程中,进行一次播前封闭处理。
4.3 移栽田封闭
在移栽田中,整地平田阶段是进行首次封闭处理的关键时期,此时,可以选用丙草胺、丁草胺、氟噻草胺、苯噻酰草胺、噁草酮或苄嘧磺隆等药剂。
水稻移栽后5~7 d,当秧苗返青活棵时,根据杂草情况和实际需要,可进行第二次封闭处理。这两次封闭处理中,药剂可以兑水稀释后喷洒,也可以与土壤或肥料混合后均匀撒施 。
根据田间杂草的具体情况和水稻的生长状况,有时一次封闭处理即可满足需求,但有时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杂草,进行两次封闭处理更为理想,这样可以显著降低杂草的发生量,减轻其对水稻生长的不良影响。
5 药后保水
施药封闭后,需要进行田间水分管理,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和提高杂草的防治效果 。
如果田面过于干燥,会导致水稻无法正常吸收所需的水分,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会导致药剂无法渗透和分布到土壤深层,破坏药土层的连续性,从而影响除草效果。
但是,也需要避免积水过深。因为过深的积水会导致土壤氧气含量减少,影响水稻根系的呼吸作用,进而抑制水稻生长。厌氧环境也会导致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影响水稻对氮素营养的吸收。长时间的水淹还可能引发稻瘟病、纹枯病和根腐病等病害,对水稻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同时,也会导致药剂流失或积聚在某些区域,影响除草效果。若发现积水过深,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排水,以确保田间水分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做到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烈日跑马水。既要保持土壤湿润,建立起有效的药土层;又要避免水层过深淹没水稻心叶,减少封闭除草剂对水稻的药害。通过合理的水分管理,可以提高封闭除草效果并保障水稻安全生长 。
6 注意事项
6.1 选准除草药剂
根据田间环境条件、水稻长势和草相等,选择合适的除草剂,确保除草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2 定准药剂用量
仔细阅读除草剂的使用说明书,按要求进行配比。
6.3 把准施药时机
封闭除草的方式不同,施药的时机也不同。同时,施药封闭的窗口期也很短。因此,必须精确判断并抓住最佳施药时机。
6.4 看准天气变化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一旦在施药窗口期遇到阴雨、大风等不良天气条件,需要迅速调整封闭除草策略,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确保除草效果。
7 结语
水稻封闭除草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田间杂草的生长,为水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合理的封闭除草措施,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 。
来源:青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