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 台州:青年律师担任司法所所长助理 破解基层法治人才短缺难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9 16:57 1

摘要:为充分挖掘我省在推进法治浙江建设和司法行政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基层先进经验和创新举措,展现浙江争创法治中国示范区的实践探索,有效发挥先进典型案例在规范指导、评价引领和防范借鉴等方面的示范作用,现开设“聚焦基层 | ‘浙里’法治优秀案例展播”专栏,对先进典型案例进

按:

为充分挖掘我省在推进法治浙江建设和司法行政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基层先进经验和创新举措,展现浙江争创法治中国示范区的实践探索,有效发挥先进典型案例在规范指导、评价引领和防范借鉴等方面的示范作用,现开设“聚焦基层 | ‘浙里’法治优秀案例展播”专栏,对先进典型案例进行展播。

【案例背景】

近年来,为破解基层法治建设人才短缺难题,台州市司法局在全省率先探索青年律师担任司法所所长助理工作,通过构建“优选、善用、厚待”全链条工作机制,开创司法所业务提升与青年律师成长“双赢”局面。

【案例进展】

严把入口关,构建优选机制

制度设计先行。突出“三个结合”,建立“双向选择+定向培养”制度,将司法所业务需求与律所人才培养相结合,将法治建设需要与青年律师成长诉求相结合,将短期实践锻炼与长期职业发展相结合,并收集岗位需求,动态匹配143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资源,将担任司法所所长助理与乡镇法律顾问、家庭签约律师有机融合。

创设选拔标准。创新建立“政治素质+专业能力+服务意识+沟通协调”四位一体选拔标准,通过案例分析、文书写作等测试实务能力,考察候选人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情况,模拟纠纷调解场景进行实战测试。截至目前,已选拔68名优秀青年律师担任司法所所长助理。

动态优化配置。建立司法所需求画像机制,将基层司法所按纠纷类型、服务重点分为“涉农型”“园区型”等类别,根据类别重点配备擅长土地管理法、劳动法等不同领域律师。实施“3+9”锻炼周期,明确3个月为定向见习期、9个月为实战提升期,期间可根据实际表现进行岗位调整。

铺实成长路,建立善用体系

明晰岗位要求司法局与律师事务所签订锻炼培养协议,明确锻炼期限、工作职责、公益法律服务时长等内容;与青年律师签订保密协议承诺书,建立履职档案,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强化日常管理。

创新服务模式。明确“基础职责+创新任务”双轨制工作内容,每周一次法律咨询、每月一场普法宣传、每季一次企业法治体检、每年参与一系列合法性审查、指导一批村规民约制定等。创新任务主要是设置“法治微创新”项目库、“法律明白人培养2.0计划”等,由青年律师自主认领实施。截至目前,已开展普法宣传780场次,参与合法性审查提出法律意见350条。

实施协同培养。构建“司法所导师+律所指导律师”带教网络,创新“影子培训”法,安排青年律师全程跟随所长处理重大纠纷,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实践锻炼,快速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截至目前,青年律师协助化解疑难纠纷520件。

完善保障网,打造厚待机制

建立律所保障机制。律师事务所充分保障律师在司法所的锻炼时间,保持青年律师实践锻炼期间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不变,并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

健全补贴发放机制。择优指派青年律师担任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值班律师、家庭签约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并发放值班补贴、办案补贴。将青年律师纳入兼职调解员队伍,对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律师,依据“以奖代补”办法发放调解补贴。

创新荣誉激励机制。开展“十佳所长助理、十佳培养律所”“双十佳”评选,获奖者享受律所年度考核加分、政府项目优先承接等政策。开辟职业发展通道,建立“所长助理--专家--顾问”成长梯队,将考核优秀的12名律师纳入司法行政法律顾问后备库,并通过主流媒体宣传典型事迹,有效提升青年律师职业荣誉感。

【案例成效】

该市在全省率先全面推广青年律师担任司法所所长助理机制,截至目前,青年律师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20件,开展法治讲座160场次,发放青年律师补贴74万元。

【案例点评】

点评人:

台州市司法局三级调研员 周伟斌

台州市在全省率先探索青年律师担任司法所所长助理工作,既有利于充实基层力量,强化基层基础,又有利于青年律师得到锻炼,实现快速成长,是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有效举措。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