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208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不是感冒药吃得越多,恢复得就越快。”
这句话,很多人听过,却总是在真正发烧流鼻涕时忘得一干二净。近期,全国多地报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再次出现反弹趋势,尤其在换季时节,病毒传播速度加快,感染人数明显上升。
不少人一听“又是新冠”,心里发慌,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囤药、吃药、加药,甚至有人把感冒药当饭吃。但你知道吗?乱吃药,不但不能加快康复,反而可能让病情更严重。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拆穿三个最常见、最危险的新冠家庭用药误区——避开它们,才能真正安全、科学地应对病毒。
很多人在发烧刚开始时就急着吃退烧药,觉得体温一高就必须立刻“压下来”。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很可能适得其反。
发烧是身体对抗病毒的自然反应。体温升高,有助于免疫系统更有效地识别并清除病毒。如果过早使用退烧药,反而会打乱身体的自我防御节奏。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方案(第十版)》中明确指出,对于体温不超过38.5℃的轻中症患者,不建议立即使用退烧药,而是可以通过休息、多喝水等方式缓解。
当然,如果体温超过39℃,或者出现持续高热不退、严重头痛、抽搐等症状,就要及时用药,甚至尽快就医。但没有必要“动不动就吃药”。
退烧药不是万能钥匙,是控制症状的临时手段,不能当作治疗的核心手段。
这是很多家庭最容易犯的错。
一感冒,就把柜子里所有的药都拿出来,感冒灵、泰诺、布洛芬、连花清瘟……恨不得全都吃一遍,觉得这样“保险”。
但事实是,很多感冒药成分重叠,混用等于重复用药,轻则增加肝肾负担,重则引发中毒。
比如感冒灵和泰诺,都可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止痛成分)。如果同时服用,会导致剂量超标,损伤肝脏。对乙酰氨基酚的成人每日安全剂量一般不超过4000mg,超过可能致命。
很多中成药也不是“天然无害”。连花清瘟虽然有一定抗病毒、缓解症状的作用,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孕妇、儿童、老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使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用药不是“多多益善”,而应精、准、适量。
抗病毒药物不是感冒药,它们是处方药,有明确的适应症和使用窗口期。
以阿兹夫定、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为例,它们只适用于早期确诊、且存在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人患者,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是确诊了就能吃,更不是“吃了就好”。
很多人听说别人吃了Paxlovid“转阴快”,就自己也想弄一盒来吃。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擅自使用可能导致病毒耐药;另一方面,这些药物存在较多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不适合乱吃。
国家药监局也反复强调:抗病毒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购买或者长时间囤积。
真正的抗病毒“武器”,不是吃药,而是及时诊断、科学治疗、精准用药。
很多人以为“新冠和感冒差不多”,所以习惯性地把“抗病毒”“退烧”“感冒药”一起往身体里灌。但新冠病毒感染并不等于普通感冒,它有可能发展成重症,特别是在老人、免疫力低下者中。
国家疾控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新冠病毒感染仍有反复流行的趋势,尤其是在冬春交替阶段,病毒传播速度加快。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对病毒掉以轻心,更不能盲目上药。
科学用药的出发点,是明确症状、判断轻重、分清人群。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病背景、不同症状的人,治疗策略是不同的。
如果你只是轻微发热、咳嗽、咽痛,更重要的是休息、补水、监测体温;如果你属于高风险人群,应尽早就医,遵医嘱用药——这是科学抗疫的底线。
现在,多数新冠轻症患者可以在家中恢复。家庭用药时,记住以下几件事,能帮你避免走弯路:
1. 不要滥用退烧药。体温不高时,先观察和物理降温,别急着吃药。
2. 不要多药叠加。一类药只选一种,避免重复用药,尤其是复方感冒药。
3. 不要自行用抗病毒药。这些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擅自使用可能有害。
4. 保留好用药记录。包括吃了什么药、什么时候吃的、吃了几次,方便医生判断。
5. 出现症状要及时监测。比如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必须尽快就医。
这一次的新冠反弹,不是恐慌的理由,而是提醒我们:别再用老思路对付新问题。
家庭用药,不能靠“经验主义”——不是别人吃什么你就吃什么,也不是吃得快就好得快。每一种药物都有它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使用规则,科学用药,才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防护。
病毒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还在犯老错。
守住底线,避开误区,不跟风、不盲从,把药吃对,才能真正守住健康。
资料来源:
①.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方案(第十版)[Z]. 2023-01-06.
②. 国家药监局. 关于规范新冠病毒感染相关药品使用的通知[Z]. 2023-12-15.
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冠病毒感染防控专家共识(2024年版)[Z]. 2024-11.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青囊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