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工信部突然对自动驾驶“泼冷水”,出台严格规范,直接原因是这几年车企们把辅助驾驶吹得天花乱坠——明明是L2级别,非得包装成“无限接近L3”“零接管”“车位到车位全自动”。
最近工信部突然对自动驾驶“泼冷水”,出台严格规范,直接原因是这几年车企们把辅助驾驶吹得天花乱坠——明明是L2级别,非得包装成“无限接近L3”“零接管”“车位到车位全自动”。
结果呢?司机真信了,手松方向盘、脚离刹车,事故频发。
小米SU7撞枪口,雷军成“背锅侠”
巧的是,政策收紧的档口,小米SU7刚好出了交通事故。
这下可好,网上瞬间炸锅:“雷军吹牛害死人”“小米自动驾驶害人害己”……仿佛全行业的锅都扣在了小米头上。可问题是,这锅真该雷军一个人背吗?
红利大家分,风险小米扛?
自动驾驶这几年为啥火?因为车企们集体“画饼”啊!从传统大厂到新势力,谁不是把辅助驾驶说成“自动驾驶”?有的含蓄点,加个“辅助”当遮羞布;有的直接喊“解放双手”,恨不得让车主躺后排睡觉。说白了,行业靠这波营销吃了多少红利?销量涨了,股价升了,消费者也被“教育”得以为技术真成熟了。
小米SU7去年才入场,论吹牛,它真不算最狠的。雷军开发布会时,张口闭口“辅助驾驶”,直播里反复强调“手别离开方向盘”,连“行业第一”都不敢认,只说“在第一梯队”——这“梯队”里多少人,懂的都懂。比起那些把L2吹成“准L3”、动不动“零接管”的车企,小米的营销反而算低调了。
互联网品牌的原罪?
可为啥挨骂的偏偏是小米?说白了,小米是“互联网顶流”。从手机到汽车,它靠流量一夜爆红,但流量是把双刃剑:好事能上热搜,坏事更能上头条。其他车企出事故,可能就本地新闻带过;小米出事,瞬间全网刷屏。再加上小米自带“跨界挑战者”光环,盯着它挑刺的人,可比友商多多了。
行业乱象,不该让一家买单
当然,小米不是完全无辜。辅助驾驶过度宣传,它确实参与其中,但若把全行业的锅甩给雷军,未免太双标。
那些早几年就狂吹自动驾驶、把用户当小白鼠的车企,如今反而隐身了。这就像一群人一起闯红灯,结果只罚最后一个——无非是看小米树大招风罢了。
挺过这一关,小米才有未来
对小米来说,这次危机也是成长的代价。互联网品牌的宿命就是“挨最毒的骂,赚最多的眼球”。挺过去,证明产品真本事;挺不过,可能就被贴上“不靠谱”标签。好在小米向来擅长打逆风局,当年手机被嘲“吊丝机”,后来不也逆袭成“高端玩家”?
说到底,自动驾驶这趟浑水,谁都没资格当“白莲花”。行业该反思的是:少点套路,多点真诚。技术没到位,就别把用户忽悠成“自动驾驶体验官”。至于小米和雷军?扛住这波骂声,把智驾技术扎实迭代,比喊冤更有用。
来源:只说数码科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