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伦敦领取马格尼茨基人权奖时,白俄罗斯反对派领导人斯维特兰娜・齐哈努斯卡娅抛出个大消息。
伦敦领取马格尼茨基人权奖时,白俄罗斯反对派领导人斯维特兰娜・齐哈努斯卡娅抛出个大消息。
她当着众人的面说,该给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理由是特朗普在推动白俄罗斯政治犯获释这件事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事儿听着挺颠覆认知的,毕竟特朗普在国际上的行事风格一直争议不小,如今却被白俄反对派领导人公开力挺,还要提名和平奖,背后的来龙去脉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而这一切的起点,得从2020年白俄罗斯那场不平静的总统大选说起。
当时齐哈努斯卡娅的丈夫谢尔盖・季哈诺夫斯基,是白俄当地有名的视频博主。
本来他想参选总统,挑战长期执政的卢卡申科,结果没等选举开始就被当局监禁了。
无奈之下,齐哈努斯卡娅只能代替丈夫参选,没想到这一选,却让她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真正赢家”即便选举结果并未如预期那般,她的勇气还是赢得了大量支持。
可选举结束后,等待她的不是执政机会,而是持续的政治打压。
丈夫被关在狱中,她连对方是否还活着都无法确认。
那种煎熬,怕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最有体会。
整整三年时间,她流亡海外,一边躲避打压,一边为丈夫和其他政治犯的释放奔走呼号。
本来以为这种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没想到2023年6月,事情突然有了转机。
经过美国政府和白俄罗斯政府的谈判,季哈诺夫斯基竟然被释放了。
夫妻二人在立陶宛重逢,那一刻的心情,或许用“悲喜交加”都不足以形容。
齐哈努斯卡娅后来透露,丈夫在狱中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创伤,重新适应自由生活需要很长时间。
“我的任务是用爱包围他”,这话听着简单,却藏着太多的心酸。
不过她也明确表示,卢卡申科政权本来想靠释放丈夫分化反对派,“他们失算了”,这次重聚反而给民主运动注入了新的力量。
能促成季哈诺夫斯基的释放,以及后续一系列政治犯重获自由,美国特使约翰・科尔是个绕不开的人物。
而科尔这个职位,是特朗普在2023年11月9日亲自任命的。
特朗普任命科尔的时候,没人想到这位经验丰富的谈判专家,能在白俄事务上闹出这么大动静。
科尔一上任就没闲着,2023年夏天,他就参与促成了季哈诺夫斯基和其他13名政治犯的获释。
这还只是开始,当年9月,科尔访问白俄罗斯之后,又成功推动52名政治犯被释放。
短短几个月时间,这么多政治犯重获自由,这在白俄近年来的政治局势中,算是相当罕见的进展。
更让人意外的是,特朗普政府还在2023年11月初取消了对白俄罗斯航空的制裁。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明眼人都能看出,美国和卢卡申科政权的关系正在缓和。
齐哈努斯卡娅说,她刚和科尔通过电话,对方告诉她,未来数周内还将有约50名被关押者获释。
这其中,就包括202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白俄民主活动家阿列斯・比亚利亚茨基他从2021年起就一直被监禁。
齐哈努斯卡娅特别期待比亚利亚茨基能顺利获释。
她甚至表示,如果比亚利亚茨基能出来,希望由他来提名特朗普角逐诺贝尔和平奖。
“这将向诺贝尔委员会发出强烈信号”,她这话里的期待,溢于言表。
不过话说回来,她也没有一味乐观,反而保持着清醒的警惕。
她提到,必须小心卢卡申科政权“将人作为谈判筹码”的行为,毕竟这种操作在国际政治中并不少见。
她还分析说,特朗普总统采取的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我们需要把握好平衡”。
特朗普政府一边通过谈判促成政治犯释放,一边取消部分制裁,这是“胡萝卜”;但以美国的行事风格,背后必然还有相应的施压手段,这就是“大棒”。
这种政策组合,确实在很多国际事务中都被证明过有效。
可能有人会疑惑,特朗普政府为啥会这么积极地介入白俄罗斯的事务?
毕竟白俄在国际上算不上核心热点,而且特朗普之前在外交事务上,也很少这么深入地参与人道主义议题。
齐哈努斯卡娅的分析,或许能给出答案。
她认为,特朗普政府这么做,可能是基于一个战略判断:白俄罗斯可能成为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关键。
“在乌克兰战争背景下,卢卡申科可以被视为打开普京心扉的钥匙,就像普京的信使一样。”
这个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关系向来密切,卢卡申科在普京面前,确实有一定的话语权。
如果能通过改善和白俄的关系,推动乌克兰战争的和平解决,那对特朗普来说,绝对是一笔划算的政治交易。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可能。
也有人认为,特朗普这么做,更多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尤其是在2024年总统大选的背景下,一个“促成和平”的标签,无疑能为他加分不少。
不过这些都只是外界的猜测,真实原因只有特朗普政府自己清楚。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特朗普政府的介入,确实让不少白俄政治犯看到了重获自由的希望。
这也是齐哈努斯卡娅力挺他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核心原因。
毕竟对那些在狱中苦苦煎熬的人来说,能重获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不过这个提名提议,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向来牵动着全球的目光,之前也因为一些提名和获奖结果引发过不小的讨论。
特朗普的行事风格,本身就充满了争议性,现在因为白俄政治犯释放这件事被提名,自然会有人支持,也会有人反对。
支持的人认为,不管动机是什么,能促成这么多政治犯获释,就值得肯定;反对的人则觉得,特朗普政府的介入更多是出于战略考量,而非纯粹的人道主义,这样的行为不配获得和平奖。
如此看来,这个提名最终能否成功,还是个未知数。
但齐哈努斯卡娅的这个提议,至少达到了一个效果让更多人关注到了白俄罗斯的政治犯问题。
她在领取人权奖时,把奖项献给“所有在狱中坚守正义的人们”,这份心意,确实让人动容。
说到底,白俄罗斯的政治困局,不是靠一个提名就能解决的。
但每一次政治犯的释放,每一次国际社会的关注,都是在推动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
希望后续那50名政治犯能顺利获释,希望比亚利亚茨基能重获自由,也希望白俄罗斯能早日走出政治阴霾,让民众过上安稳的日子。
至于特朗普到底配不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但对那些因为他的介入而重获自由的人来说,这个答案或许早就不言而喻了。
来源:有风来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