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的成绩单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期待、焦虑,还有那些藏在心底的不安。
期中考试刚过,我知道很多家长此刻的心情。
孩子的成绩单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期待、焦虑,还有那些藏在心底的不安。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邻居家的孩子数学考了78分。
那天晚上,整个小区几乎都能听到父亲的斥责声。
第二天见到那个孩子,他低着头,眼睛红肿,那副模样至今让我心痛。
更让人难过的是,这学期他的数学成绩不升反降,现在已经掉到了及格线边缘。
孩子的分数,牵动全家神经。当我们看到不理想的成绩时,有三个本能的反应,恰恰是最伤孩子的利剑。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三支“箭”,以及如何把它们化作温柔的掌心。
一、别让责备成为第一反应
“你怎么又考这么差?”——这句话的杀伤力,远超我们想象。
初一的小雨上次月考英语114分,这次却只有99分。妈妈看到成绩单瞬间变了脸色:“是不是又偷偷玩手机了?从今天起周末不许出门!”
可真相呢?小雨的英语笔记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这两个月的学习轨迹。
她最近在攻克过去时和现在时的语法难点,还在坚持背中考高频词汇。
这次考试阅读理解篇幅突然加长,她因为做题速度没跟上,才失了分。
责备关上心门,理解打开心窗。
如果我们能先问一句“这次考试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或许会发现孩子已经在默默努力,只是暂时遇到了瓶颈。
二、比较,是最伤人的利器
“看看人家孩子……” 这句话,毁掉了多少孩子的自信。
高三的浩然这次物理只考了65分,父亲恨铁不成钢:“你表哥当年可是考上了985!”
浩然默默回到房间,在日记本上写道:“我可能永远都是那个让人失望的孩子。”
其实,浩然的物理虽然退步了,但他的语文这次考到了班级第五,作文还被老师当范文朗读。
他每天六点起床背古诗,晚上坚持阅读积累,这些进步,都在一句比较中被完全忽视了。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就像花园里的玫瑰和向日葵,各有各的花期,各有各的美丽。
比较,只会让孩子在自己的战场上节节败退。
三、过度的惩罚适得其反
“从今天起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手机!”——这样的“全面封锁”,真的有用吗?
初一的小杰上次数学考了85分,父母立即收走了他的篮球,取消了周末的公园骑行。
结果呢?小杰虽然每天坐在书桌前,但效率越来越低,最近一次小测验居然跌到了70分。
另一个例子:高三的雯雯期中考试排名下降了15位,妈妈立刻给她报了三个补习班,把周末填得满满当当。
昨晚模拟考试,雯雯的成绩不升反降,她在周记里写道:“我觉得自己像一台学习机器,快要喘不过气了。”
惩罚不是目的,成长才是。当我们用剥夺孩子所有爱好作为惩罚时,我们也在剥夺他们调节压力的能力。
就像总被压紧的弹簧,终有一天会失去弹性。
把挫折变成成长的礼物
那么,当孩子考砸了,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给自己一个冷静的缓冲期,等情绪平稳后再和孩子谈心。
记得上个月,女儿拿着89分的数学试卷回家,我深吸一口气,先给了她一个拥抱:“没关系,妈妈知道你比谁都难过。”
那个拥抱,让她主动打开了话匣子。
倾听比指责更重要。找个安静的时光,泡一杯孩子爱的热巧克力,坐下来听听他们的想法。
就像我的朋友,发现孩子成绩下滑后,没有急着批评,而是带孩子去爬山。在山顶的夕阳下,孩子终于敞开心扉,说出了学习上的困惑。
一起制定改进计划。比如小雨和妈妈一起制定了英语提升方案,每天抽出20分钟练习长阅读;浩然和爸爸商定,请语文老师帮忙推荐拓展书目,同时找物理老师分析薄弱环节。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无论考多少分,他们都值得被爱。
就像我常对女儿说的:“妈妈爱你,不是因为你的分数,而是因为你就是你。”
结语:成绩单之外的光芒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期中考试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小小驿站。
若干年后,孩子不会记得这次考了多少分,但会记得那个夜晚——我们是给了他们一个拥抱,还是一顿斥责;是陪他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还是把他们推入了更深的黑暗。
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孩子飞得多高多远,而在于当他们偶尔坠落时,我们知道如何为他们编织一张温柔的网,让他们有勇气再次展翅。
你的理解与包容,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宝贵的分数。
今晚,不妨给孩子一个拥抱,不为分数,只为努力。
留言区互动:亲爱的读者,面对孩子的成绩单,您有什么特别的故事或心得愿意分享吗?您是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学习中的低谷期的?欢迎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交流,共同成长~
来源:趣说A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