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月浅夏,风暖花香。5 月 16 日上午,固始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聚焦 "汉字文化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这一议题,隆重举办了汉源语文教学研讨活动。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洛阳师范学院汉源语文研究所所长孙万里教授,与河南省汉字大赛信阳赛区负责人杨志远老师、教研室副主任韩
五月浅夏,风暖花香。5 月 16 日上午,固始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聚焦 "汉字文化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这一议题,隆重举办了汉源语文教学研讨活动。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洛阳师范学院汉源语文研究所所长孙万里教授,与河南省汉字大赛信阳赛区负责人杨志远老师、教研室副主任韩春玲,固始一小教育集团成员校代表,以及学校全体语文教师、优秀学生代表一起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仪式由副校长陶红艳主持。
观摩课展风采,汉字文化入课堂
活动伊始,三年级夏玲老师为大家讲授一节汉源语文观摩教研课——《花钟》。课堂上,夏老师从梳理信息,认识花钟表示的时间;落实应用,丰富语言表达的经验;探究原因,揭示花钟的秘密三个方面组织课堂教学。在讲解生字时,夏老师追根溯源,巧妙地将汉字溯源融入教学,以 "内""寿" 等字的字理分析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探寻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通过图文结合、情境创设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深切感受到汉字的构形之妙与文化之美。整堂课环环相扣,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文化的浸润,为汉源语文教学提供了生动的范例。
小小少年话汉字,文化传承有力量
活动进行第二项,姚家和、赵艾玉、曹思琪三位同学带来了精彩的 "讲汉字" 展示。他们落落大方地走上讲台,以稚嫩而坚定的声音,讲述 "南""赵""明" 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从甲骨文的形象描绘到现代汉字的意义延伸,每个汉字在孩子们的讲述中都成为了一个个鲜活的文化故事。台下师生认真聆听,不时为他们的精彩表现报以热烈掌声,仿佛看到了汉字文化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经典诵读传雅韵,古今对话润心灵
在经典诵读环节,陈彬、蔡艳两位老师带来的《穿越时空的对话》,以深情的朗诵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引发了师生们的强烈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情,更激励着大家坚定不移传承先辈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3)班学生带来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则以整齐的诵读和质朴的情感,重温红色经典,传承感恩精神。一句句经典诗文在会场中回荡,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语文魅力的生动诠释。
专家引领明方向,互动交流解疑惑
专家领航,绘就发展蓝图
表演结束后,孙教授带来了精彩讲座——《汉源里的语文逻辑思维》。他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用好汉字溯源教学方法为例,揭示了汉字溯源方法背后深层的文化渊源,并就如何学好语文以及汉字大赛题型解析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详细阐述,深入浅出的讲解,幽默风趣的人格魅力使在座人员无不折服。大家切身感受到中华语言文字之美,以及汉字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互动研讨,破解实践困局
在互动交流环节,老师和学生代表们纷纷就教与学中遇到的汉字与写作、汉字与阅读、AI时代汉字与文化融入等问题向孙教授请教。孙教授耐心解答,结合具体案例提出针对性建议,现场气氛热烈而浓厚,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总结凝共识,聚力向未来
教研室副主任韩春玲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她充分肯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特别是汉源语文教学工作。她希望今后一小全体教师能继续在教学上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坚定不移地开展汉源语文学习,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将"读写结合"渗透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让"阅读"和"写作"成为课堂中的一种常态,传承汉字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奋楫笃行,再创华章!
拓前路启新章,汉字智慧照未来
固始一小多年来高度重视语言文字教育,从低年级开始,学校全面开展汉源汉字学习,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校长王青松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辜负各级领导和各位家长的厚望,紧紧依托孙万里教授专家名师团队,充分发挥河南省汉字大赛推广示范基地、省汉源语文联盟校的优势,扎实推进汉字汉源语文教学工作,为学生积淀良好的语文素养,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添新的羽翼!"
汉字如根,深植文化沃土;语文如桥,连接古今文明。
此次汉源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既是一次教学方法的交流,更是一场文化传承的盛宴。未来,固始一小教育集团将继续以汉字文化为基石,深耕语文教学,让每个课堂都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汉字的魅力中遇见更美的语文世界!
来源:文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