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新冠二次感染后及时用药!抗病毒药和中药,怎么选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9 15:53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77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别再以为新冠只是场感冒,尤其是二次感染。”钟南山院士这句话,最近在医学圈刷了屏。他不是吓唬人,而是在提醒:病毒变了,我们的应对也得跟上。

很多人第一次感染后,以为自己有了“金钟罩”。结果不到半年,又开始发烧、咳嗽、全身酸痛,抗原一测——阳了。不是之前那个老毒株,而是变异后的新毒株,比如XBB系列。

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国内新冠二次感染率已提升至38%。也就是说,每10个人里,就有3-4个人可能“再中招”。

别幻想“轻描淡写”过去。新毒株的传播力更强,症状更像流感,甚至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钟南山院士在2023年健康中国论坛上就强调:“二次感染后,早期抗病毒治疗非常重要,能显著降低重症和住院风险。

这里的“早期”有多早?最好在发病48小时内开始用药。因为病毒复制最快就是头两天,等你扛到第三天,病毒已经扎根,错过了最佳窗口。

那问题来了:抗病毒药、中成药那么多,到底该怎么选?

目前国内临床推荐的抗病毒药,主要有三种: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阿兹夫定、莫诺拉韦。

这三种药物都经过国家药监局批准,有明确的抗病毒作用。特别是Paxlovid,钟南山院士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它的治疗效果,能显著降低住院和死亡风险。

但有个前提:必须尽早吃。很多人发烧两三天才想起来吃药,这时候效果已经打了折扣。

再提醒一遍:48小时!

当然了,不是人人都适合吃抗病毒药,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正在吃其他药的人,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很多人有个误区:中药就等于“安全”“调理”。错。中药也有适应症,乱吃反而拖延病情。

钟南山院士也明确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是中国特色的优势路径。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中药,更不是所有中药都能抗病毒。

目前国家卫健委推荐的中成药,例如连花清瘟、金花清感、清感颗粒、宣肺败毒颗粒等,确实对缓解症状有帮助。

但这些药并不直接杀病毒,它们的主要作用是缓解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减少炎症反应。

所以,如果你是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优先选择抗病毒药,在医生指导下加用中药调理。

很多年轻人感染后,症状轻微,只是低烧、咽痛,觉得“扛一扛就好了”。

问题是,你扛的不是病毒,是风险。

如果你合并基础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或者BMI超过28,哪怕症状不重,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因为二次感染的变异毒株,对免疫系统的攻击更隐蔽、持续时间更长。

有研究显示:XBB毒株感染后,部分人出现“长新冠”症状,比如持续疲劳、记忆力下降、呼吸困难,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

用药不是为了缓解今天的症状,而是预防明天的麻烦。

别等到高烧39度再去抢药。你家药箱里,至少应该有这三类药:

抗病毒药(医生开具后储备)中成药(按说明书使用)对症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别囤药,囤的是“第一时间响应”的能力。

最简单的建议:一发病就看医生。

别在网上搜索“新冠吃什么药”,也别听邻居说“我吃这个好了”。新冠不是感冒,它的症状和发展路径因人而异。

医生会根据你的年龄、基础病、症状严重程度,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药、是否适合用中药、是否需要住院观察。

你的任务不是自己当医生,而是做出快速判断:我是不是该去医院?

新冠不可怕,可怕的是二次感染后反应迟钝。别再幻想“自然免疫”能搞定一切,病毒在变种,我们也得升级打法。

钟南山都说了:出现症状,第一件事就是用药。

你可以不信广告,但不能不信数据。

资料来源:
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S].2023年1月6日发布.
②.钟南山.关于新冠二次感染与抗病毒治疗的最新专家建议[N].中国健康报,2023-12-05(01).
③.世界卫生组织.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 on COVID-19 – 25 October 2024[EB/OL].
④.李兰娟,钟南山.中国新冠抗病毒药物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3,41(3):129-134.DOI:10.3760/cma.j.cn115626-20230210-00002.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阳中医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