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2日,大阪·关西世博会开幕。这是继1970年大阪世博会和2005年爱知世博会后,日本第三次举办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主题为:构建未来社会,想象明日生活。Designing Future Society for Our Lives——
2025年4月12日,大阪·关西世博会开幕。这是继1970年大阪世博会和2005年爱知世博会后,日本第三次举办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主题为:构建未来社会,想象明日生活。Designing Future Society for Our Lives——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世博园区位于大阪市西侧的“梦洲”人工岛上,紧邻大阪湾,周围很开阔。4月14日早上8点半,我乘坐地铁赶到世博园区东门,距离上午9点开园还有半个小时,入口处已经聚集着大量游客开始排队。
这是大阪世博会正式开园的第二天。昨天,正值开园之际,忽逢狂风骤雨。今天,阳光灿烂,秩序井然。上午9点半,经过严格的安检,出示电子门票后,我终于进入世博园内。
走进世博园东大门,迎面便是巨型的木制环状廊道,被称为“大屋根”。这座回廊将日本传统的木构工艺融入当代建筑,周长两公里,高约十二米。从高空中俯瞰,宛如一条纽带,连接着不同区域的展馆,乃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
世博园以静谧森林区为中心,周围环绕着赋能生活展区、连接生活展区、拯救生命展区。经过十二个小时,我转了一大圈儿,参观二十多个展馆。
1.美国馆—埃及馆
穿过大屋根的下方,进入赋能生活展区,美国馆矗立于最显眼的地方。这里排队的人非常多,分为日语和英语两队,我等待十五分钟才进入馆内,跟随人流穿行于不同的展厅之中,感受自由、欢乐、现代和科技感十足的美国社会。
离开美国馆,一直向西行,来到连接生活展区,走进不需要排队的联合馆A和联合馆B,都是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的小国家。随后,排队参观了埃及馆和塞尔维亚馆。
2.比利时馆—意大利馆
转眼之间,已经中午,不知不觉穿过园区,来到西门内侧区域。在广场的舞台上,正在进行击鼓表演,烘托出热烈喜庆的气氛。在旁边的小舞台上,还可以体验陀螺游戏。
坐在大屋根下,休息了一会儿,来到西南边的拯救生命展区,排队参观比利时馆和意大利馆。在比利时馆内,通过立体的雕塑和绚丽的多媒体,诠释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深度理解;在意大利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达芬奇留下的几份手稿。
3.马耳他馆—巴林馆
在拯救生命展区,我继续向南边走,这里的荷兰馆和英国馆都需要提前预约。于是,我顺着喷泉广场向东,来到东南边的赋能生活展区,排队参观了马耳他馆和巴林馆。
正值中午,阳光强烈,世博园区的游客数量也达到最高峰,参观任何一个展馆都必须排很长的队。本以为马耳他馆和巴林馆等小馆可以快一点儿,没想到也需要排十几分钟的队,进入参观不到十分钟就结束了!参观半天下来,到处人头攒动,我感到很疲惫。
4.中国馆—科威特馆
下午三点,突然看到中国馆,我的精神立马振作起来了!在中华书简风格的展馆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排队半个小时,终于进入馆内,在展厅内转了两圈儿,仔仔细细地观看每一件展品,感受古代中国到现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离开中国馆,我参观了对面的国际组织馆和联合国馆。此时,天气骤变,刮起大风。随后,冒着凛冽的寒风,又排队半个小时,参观中国馆旁边的科威特馆,领略中东土豪国家的大手笔。
5.夜幕降临,漫步世博园区
下午五点半,走出科威特馆,外面竟然下起雨了!乘坐电梯登临东南角的大屋根,疾风骤雨令人无法站立,不得不很快从上面下来,跑到旁边的餐厅内躲雨。雨越下越大,游人纷纷散去,刚才热闹的景象瞬间消失。
晚上六点半,雨逐渐停息,我也吃饱喝足,抓紧时间继续参观展馆。夜幕降临,灯光亮起,把世博园区点缀得流光溢彩,各个国家馆的建筑也变得妩媚动人。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我在园区内漫无目的地溜达,先后参观土库曼斯坦馆、奥地利馆、阿曼苏丹馆、波兰馆、秘鲁馆、菲律宾馆等。
晚上九点半,从东门离开世博园区,结束此次世博会之旅。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时,我便开始关注世博会,却一直没有机会身临其境。本次大阪世博会是我第一次走进综合性的世界博览会,充分感受到世博会的魅力,参观一个接一个的国家馆,五洲四海,汇聚于此。从1851年,到2025年,一切始于世博会!
奥地利馆
土库曼斯坦馆
阿曼苏丹馆
波兰馆
秘鲁馆
菲律宾馆
来源:关中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