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反转!中国正在拼命建核电站,究竟释放了什么重要信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9 11:38 1

摘要:浙江三门三期等核电项目被正式批准,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

中国又要建核电站了!

2025年4月27日,媒体报道,浙江三门三期等核电项目被正式批准,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

自2019年重启核电新项目以来,新获批的核电机组由一年4个、5个到2022年的10个,去年的11个。

尤其是今年,这一次性就批了10个机组,这力度明显比以往都猛,我国的核电建设正在进入加速期。

核动力拉满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深意?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事故。

这一事件震惊了全球,各国纷纷重新审视核电安全政策,或关停或暂停审批新核电项目。

从2012年到2018年,中间有6年,我国没有批一个核电新项目,中国核电的发展进入了停滞期。

与此同时,我国的水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2018年底,中核集团和中核建合并重组,核电项目审批开闸,蓄势已久的中国核电,开启了全球最迅猛的扩张步伐。

截至目前,中国在运行、在建和核准建设的核电机组共112台,核电总体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2024年全国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44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1.27万吨煤的燃烧,减少了了3.34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这碳中和相当于种了29.5亿棵树。

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但是我国核电的发电量只占全国发电量的4.72%,远远低于瑞典的34%,更不用说核电占全国发电总量70%的法国了。

和欧洲国家比起来,我国核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去年8月,国家发文明确了加快核能等清洁能源发展的战略,这也预示着核电行业将成为电力行业的主力军。

由此带来的巨大商机,吸引的可不止沿海省份,连内陆城市也都想来分一杯羹。

如华中地区的湖南桃江、湖北咸宁、江西彭泽核电项目已经启动,这意味着未来有一天,核电站将会在我国全面开花。

放眼望去,不光中国在加速建设核电站,英国、法国、韩国、印度等,都宣布要新建更多的核电站,就连德国、日本也重启了核电计划,还延长了现有核电站的使用年限。

为什么会从减少或关停核电站,突然变成加速重启了呢?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核电自身扛打。

这个大国重器,无论是从经济效益、社会价值,还是环保层面,抑或能源安全方面,其综合实力都远甚于火电、水风电、光伏电。

有人戏称核电就是电力行业的“六边形战士”。

火电受到燃料制约,会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污染环境,核电就不会。

水电、风电、光伏电是环保,但要靠天吃饭。水电有枯水期,风电要有大风,光伏电站靠太阳,稳定性不高。

而核电就不会受天气、季节影响,也不需要建储能站,因为它能24小时不间断发电,且还能控制发电量。

俄乌战争后,欧洲国家天然气短缺,电力紧张,他们不得不重建电力体系。

可是以风电和光伏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就会对国家能源安全造成影响。

4月底,西班牙的新能源发电机组出现异常,发电量骤减,由于西班牙电网弹性很差,没能及时调整供需平衡,就引发了电力故障,导致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大范围停电,造成通讯、交通、医疗停摆瘫痪。

这次西班牙全国大范围停电,把风电、太阳能的弊端暴露得一览无余,也引起了各国对于本国电力体系的反思。

现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俄乌战争、贸易堡垒、美国加征关税,这使得各国不得不想办法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拥有安全稳定的能源体系,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我国油气资源不足,石油和天然气对外的依赖性分别为70%和40%,常常受制于人。

而发展核电,也是为了摆脱国际市场的制约。

和其他能源方式比起来,核电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

据官方数据,中国核电发电设备平均年发电时长维持在7000小时以上,远高于火电的4000小时,更是水电的2倍、风电的3倍。

2024年,中国核电以不到2%的装机占比,贡献了全国4.72%的发电量,效率优势明显

而经济要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就越来越大。

除了制造业,还有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趋势,以及人工智能时代对于电量的需求。

有人说AI的尽头就是电力保障。

不论是GPT还是Deep eek,或是更多的智能算法中心,都需要一个大量的稳定的电力支持,来保证设备能长时间、不间断地工作。

这种基于算法的人工智能,就是一个妥妥的吞电怪兽。

“玲龙一号”的问世,更是让我国在商用小堆技术上占据了先机。

眼下,杭州、武汉、成都、贵州等地都有很多云计算中心,未来,谁能在人工智能拔得头筹,谁就能在技术革命中有更多的话语权。

以前我们谈核色变,是担心核事故、核污染,可是这么多年来,貌似也就出现了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时,和2011年福岛两次大的事故。

而中国自第一台秦山核电站建立起,40年来没有发生一起2级以上的核电事件。

现在核电站的技术已经升级到了第三代,安全性较之前要高上数倍。

特别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安全系数是几重保险,能扛9级地震,也能防飞机撞击。

在我国,第四代核电站的安全性更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已投产,它被誉为“不会烧毁的核反应堆”

而这些,都让我国的核电复兴有了更多的底气。

和化石能源比起来,我国的核电燃料也是相当丰富的。

今年,我国在鄂尔多斯地区还发现了一座特大型铀矿。

要知道核电燃料需求是远低于化石能源的。经过试验,1千克铀-235完全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800吨标准煤。

中国已建立完整的核燃料链,从铀矿勘探、浓缩铀生产到燃料组件制造,均实现自主可控,大幅降低了能源对外的依存度。

而且,中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率已达到85%~90%,实现了核电关键主设备100%国产化,以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的自主可控。

虽然核电前期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但运营成本极低,运营时间也长,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数据显示,核电发电成本约0.2-0.29元/千瓦时。

我国第一座秦山核电站总投资约为850亿元,40年来仅发电收入一项就超过4300亿元。

大亚湾核电站的390亿贷款本息也在投产15年后还清,现在每年都是几十亿利润,成了妥妥的摇钱树。

除了发电成本,我国核电站的建设成本和建设速度,也让外国人吃惊。

“基建狂魔”真不是吹的,就以广西白龙核电站一期工程为例,56个月工期,400亿投资。

而法国某核电站已经延误了12年,光这延误的其他成本就高达30亿欧元。

这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所以才有了“华龙一号”的扬帆出海,直抵阿根廷和巴基斯坦,它俨然成了和高铁并驾齐驱的一张中国名片。

更深远的是,核电代表着未来产业方向。

其生命周期长达40~60年,不论是在建还是运行中,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其配套产业链可撬动万亿投资,也带动了当地周边的经济发展。

说起来,日本福岛事故的教训,并不是放弃核电,而是教我们如何更安全地发展核电。

中国通过严格的安全标准、技术创新和生态理念,交出了一份兼顾发展与安全的答卷。

随着中国核电驶入黄金发展车道,全球能源格局也将被改写。

正如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报告所示,中国核电已从“跟跑”“并跑”到局部"领跑"。

在这条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中国核电将继续书写属于东方的能源传奇。

-END-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中国核电建设按下快车键》》

中国新闻网《中国加速核电战略布局 筑牢能源安全屏障》

全球核能安全动态2017年第8期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央视新闻《我国核电总体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发电量持续增长》

潮新闻《总理核准的浙江核电项目,什么来头?》

新华社《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开建40周年,核电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北京日报客户端《探访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不会熔毁的核反应堆》

财经杂志《5个核电项目10台机组获批,总投资超2000亿元》

澎湃新闻《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我国核电进入大规模建设高峰期,在建规模超其他国家总和》

作者:鸢儿

编辑:柳叶叨叨

来源:李砍柴一点号

相关推荐